第990章文章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1-03-06 18:18      字數:2188
  李破仔細看著由中書舍人岑文本代寫的勸降文章。

  岑文本是當今世上最為頂尖的那批文人中的一個,文章質量不用懷疑。

  文章大概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陳述己方之強盛,君王之明,臣子之賢,曆數功績,以及得位之正。

  第二部分開頭是誇讚杜伏威的,說他很有才能,將江左郡縣治理的很好,部下們對他惟命是從,百姓們對他感恩戴德,這些都是他的功績。

  接下來就是結合著天下大勢說江左的弱勢,缺點,告訴杜伏威與大唐為敵並非明智之舉。

  第三部分才是勸降之語,許下種種好處,讓他早降,以免傷及自身還有江左百姓,尤其是還用悲天憫人的口吻說著,戰事打了這麽多年,人已經不多了,眼瞅著大勢已去,何必再為了一己私利,行那螳臂當車之舉呢?

  結尾處敘了敘情誼,暗戳戳的告訴對方不用害怕,隻要來歸,榮華富貴都在等著你,還能在長安娶到名門望族的女兒。

  將來你家也能和元氏,陳氏等門戶一樣,子孫富貴綿長,無有窮絕。

  李破有些艱難的看完了,隻沉吟片刻便寫下批語,“莫要賣弄,朕寫不出這樣的文章……杜伏威一介盜賊,他也看不懂,即是朕之親筆,那便務求簡潔,讓其曉得利弊即可。”

  岑文本之才毋庸置疑,可文人就是這個毛病,平日裏還好,到關鍵時候就喜歡賣弄辭藻,典故,很多時候他們都覺著越讓人讀不懂,越顯其才。

  李破這個半吊子自然很痛恨這種行為,有些人上呈的奏疏就非常晦澀難懂,還得讓顏師古等人給“翻譯”一下,才能節省他的閱讀時間,弄的他很是丟臉。

  沒有經過當世正規的文學教育,無疑是他一大缺憾,好在他書也讀了一些,字也練的有些模樣了,時不時的還能偷上幾首詩詞,偶爾彰顯一下皇帝“過硬”的文學素養,不然的話,沒準和竇建德等人一般,早就有了粗鄙之名了。

  ………………………………

  勸杜伏威來降也不用那麽多的花樣,今年戰事過後,天下局勢已經明朗,沒了竇建德,蕭銑相呼應,盤踞江左的杜伏威根本無法抗拒唐軍進討。

  如果杜伏威識時務,那會省去很多手腳,若其率眾頑抗,卻也隻能是多流上許多鮮血罷了,能夠改變當前大勢的機會微乎其微。

  可惜王雄誕被他派去了靈州,不然用杜伏威的義子送信,會更顯誠意一些。

  當然了,在他看來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草頭王們在自家的地盤稱王稱霸,吃香的喝辣的,在沒有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又怎麽會輕易俯首於人?

  李密,李軌就都是很好的例子。

  李密在最困窘之時投了翟讓,你看看他幹了什麽?在和王世充的爭鬥中敗下陣來又選擇了投唐,還是寂寞難耐,於是出走給王世充送了人頭。

  李軌也差不多,先向李淵稱臣,接著就反悔了,把李淵氣的夠嗆。

  李破本身其實也在此列,他當初在代州也已向李淵投效,但最終卻還是選擇抄了李淵的老巢。

  若你隻認為是出於齊王李元吉的緣故,那得多幼稚啊?

  ……………………

  他這裏批語剛下,那邊宦官來報,中書舍人岑文本到了。

  李破召他進來,待其施禮落座之後,讓人將自己的批語遞給他看,岑文本隻瞧了瞧,立即便起身尷尬的請求至尊原諒。

  他昨日回去之後誌氣激昂,文思泉湧,用了半宿便寫就了這篇文章,自覺文理通達,神魂兼備,動人心魄,那杜伏威見了,即便沒有歸降之心,也當讓其曉得厲害,怯其肝膽,未戰先輸三分。

  這就是文人的自信,一紙文章可敵百萬雄兵,無疑是文人最高境界的一種。

  可惜的是關西不興這個……皇帝的批語讓興衝衝來等著皇帝誇讚的岑舍人失望至極,分外尷尬的是,通直散騎常侍顏師古也在。

  他們兩個在朝堂內外都很有名氣,雖無嫌隙,卻隱有相較之勢,畢竟文無第一嘛。

  尤其是他們還在輪流教導皇子,誰能在皇子那裏站穩腳跟,那自然就比對方要勝上一籌。

  顏師古埋頭案牘,耳朵卻已豎起老高,一聽岑文本在謝罪,心裏已在暗笑,那文章他也已看過,不得不道上一聲岑景仁文采絕佳,與我並列並非僥幸啊……

  可勸降諸侯這種事,本來就吃力不討好,雖可借此揚名,但……那邊若是回信的時候不很恭敬,豈不是意味著你寫的書信適得其反?

  那以後君王再需要代筆的時候,肯定就不會再用你了。

  作為關西人,他的想法跟封德彝倒是類似,都覺得岑文本此舉有些孟浪,成功的機會不大,卻很容易傷及自身。

  那邊岑文本還想掙紮一下,“至尊容稟,臣以為勸諸侯來歸,當示之以威,懷之以德,曉之以禮,動之以情,方能動其心意,若隻平常言語,怕是有損……反而令其起了輕視之心。”

  李破神態輕鬆的笑道:“杜伏威隻一盜賊,如今卻能保有江右近十載,弭平禍亂,治理百姓,用兵施政之上皆可圈可點,可見此人非是尋常之輩。

  與之通信往來,不用喬飾過多,那樣的人還能為文字所動怎的?”

  岑文本也知道自己想要憑文采說杜伏威來降的心思起的有些輕率了,皇帝向來務實,文章打動不了皇帝,那又如何能打動得了杜伏威?

  他沉吟片刻,“至尊聖明,是臣想的差了,臣這邊去重新寫過……隻是臣與蕭侍郎前些時談論過一次,都覺杜伏威稱臣在即……”

  說到這裏,他有些不好意思的咳了兩聲,“隻需至尊稍稍示意,便能消了那邊的抗拒之心。”

  接著他話鋒一轉道:“但稱臣易,令其入京來朝難……”

  李破明白他的意思,稱臣的諸侯還是諸侯,入朝的諸侯便如虎入牢籠,沒了以前的威風,這是岑文本代中書在問,杜伏威一旦稱臣該如何對待。

  李破隻道了一聲,“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