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迷惑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1-03-02 16:08      字數:1571
  網 ,最快更新北雄</a>最新章節!

  李襲誌對隴西李氏的近況並不很關心。

  他家居於山南已有數代,與關西李氏行的有些遠了,此次北來,隴西李氏竟然還記得有他這麽一個子孫,讓他也稍有驚訝。

  當然了,想想也就明白了,他在梁國任職工部尚書,自然備受關注……

  隻是他與身負重任的高士廉不同,他並不是很需要隴西李氏的幫助,所以隴西李氏的興衰跟他也沒太大關係。

  李道興能來探望他一下,那是情分,不來呢,那也是本分……

  當然,李道興能來探看於他,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能讓他吃上一頓豐盛的酒菜,晚上歇息的時候能睡的暖暖和和,再有就是知道唐廷對待降人的態度。

  “大兄讓俺轉告叔父,隻要叔父不求他去,在長安安心待個一年半載的,之後必受重用,在長安期間,叔父可能會任職戶部,太常,匠作等處,官職肯定不如以前顯貴,叔父千萬莫要怨怪……

  當然,叔父性情如此豁達,想來也不會如那些人般斤斤計較,看來是侄兒們多慮了。

  醉醺醺的李襲誌哈哈大笑,拍打著桌子便道:“瀉水置平地,各自東南西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歎複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南人喜歡以詩詞遣懷,尤其是在酒後,若不歌上幾句,就渾身不舒坦,可惜此間無人應答。

  李道興隻傻嗬嗬的拍巴掌,緊著給叔父斟酒布菜,卻不會去理解李襲誌感歎世情以及自身處境的情懷。

  當然了,李襲誌作為正經的門閥中人,卻不會像鮑明遠那般感慨門閥之弊,自傷於身世,李襲誌隻是覺得進了長安便如入牢籠,以後說話都要小心些了。

  至於李道興能不能應和兩句他也並不在意,敲著桌子又歌道:“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唉,當今天子文武雙全,也不知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

  說到皇帝,李道興即便飲了許多,還是立即警覺了起來,下意識的四下瞅瞅,聲音也放的低了。

  “叔父快莫如此,兄長說了,至尊器量恢弘,選賢任能,極有分寸,明君之相漸顯,吾等隻需戮力前行,不可計較太多,不然……取死之道也。

  李襲誌笑笑,心說這是一句廢話,若非明君,咱們怎會有今日之困?不過從侄兒的戰戰兢兢,背後都不敢說上一句壞話的態度上可以看的出來。

  之前大家在江陵城中的議論怕是頗有出入,關西大局早定,可不是一副內裏不安,立足未穩的模樣。

  和李道興談說良久,漸漸的李襲誌對之後見到皇帝該有怎樣一個姿態也有了準備,這就是有人接引的好處。

  其實讓李襲誌比較感興趣的是,內史令蕭閬等人會被如何對待,那些都是蕭皇帝的心腹之臣,也是今年戰事的發起者。

  前兩年和諸王,以及周法明等人鬥的不亦樂乎,諸王歿後漸漸勢大,上諂君王,下製朝臣,讓人很是看不過眼,像他這樣出身山南家族,祖籍又是關西的人基本上沒有了說話的份。

  到了如今地步,他自然也不會希望這些人好過。

  …………………………

  送走了李道興,李襲誌招來兒子和侄兒,兩人也不嫌棄殘羹冷炙,坐在那裏便狼吞虎咽,顯然一路上沒少吃了苦頭,性命堪憂之下,家裏麵的教導早早就都被扔在二門後了。

  李襲誌看著很是心酸,想讓他們涉險到處打聽一下狀況的心思也淡了下來,行路難,且行且珍重吧。

  令他頗為詫異的是,李道興走後不久,又有人前來拜訪。

  他也琢磨不太明白,他在長安沒有任何的親眷,算是典型的“外來人,而且還是梁國降人,怎麽就會接二連三的有人來見他?

  難道皇帝真的這麽看重他嗎?那消息傳的也太快了些吧?

  這次來人就非是李道興可比了,來的是秘書丞薛德音,另外還有梁州司馬張公瑾相陪,又帶來了些好酒好菜,讓李襲誌恍惚間有了些錯覺,不會吃喝完了頭顱不保吧?這很像是斷頭飯嘛。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