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軍議(三)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1-01-30 16:13      字數:3180
  讚成李年提議的人不算多,唐軍精銳不假,可這麽衝上去直接占了洛陽,很多人都覺著不妥。

  “大略之上已有定論,俺覺著不應魯莽行事……此戰為的是在河南重創梁軍或是夏軍,而非是據有洛陽,俺認為都等了多半年了,再等上一兩個月又算得什麽呢?”

  說話的是張士誠,李淵降人,在前年風陵渡口一戰,以及去年進入關西的戰事當中,立下不小戰功,遂晉左驍衛將軍,盂縣縣公。

  這人頗為自負,說話也不太好聽,卻難掩其才幹,這樣的人自然不得人喜歡,隻是在唐軍之中也不算顯眼。

  畢竟這裏沒有什麽太子,秦王以及其他什麽官員,大家都統兵多年,多數人說話不會那麽婉轉。

  就像現在,被張士貴說了聲魯莽的李年就斜了對方一眼,沒怎麽惱怒,那邊尉遲偕已經說了話。

  “大軍上下已經休整了一個冬天,如今求戰心切,士氣可用,加上兵精糧足……這麽等下去確實有些不好受,去年三月間開戰,四月進了長安,留出半年來平定關西,蜀中,時日剛剛好。

  這和今年有些像啊,前麵還是東都洛陽,著急些也是有的,怎麽能說是魯莽呢?”

  這就有點吵架的樣子了,張士貴去年和尉遲偕,趙世勳兩人前後腳的領兵去到關西,搶了不少功勞。

  尉遲偕和趙世勳和李世民戰了一場,險些栽倒在馮翊城下,張士貴就比較順手,去韓城逼降了侯君集,然後馬不停蹄攻占了不少郡縣,算起來差不都有一半關西的地盤都是他帶兵打下來的。

  戰後論功之後,功勞也差不多,尉遲偕自然感到頗不平衡,覺著張士貴搶了他的功勞不說,還沒個謝字,讓人頗為著惱。

  張士貴不傻,可他脾氣向來執拗,為此吃了無數次的虧,每次過後都有所悔改,但說實話,他的記性真的不怎麽好……

  而且當他覺著占理的時候,才不管你是誰呢,性急起來,即便皇帝當麵估計他也能據理力爭上幾句。

  “兵法有雲……”

  隻是沒等爭論繼續下去,已經被一個聲音打斷,“張將軍稍安勿躁,今日尉遲將軍召集大家聚集於此,定已成竹在胸……既然至尊許將軍以全權,那咱們聽令便是,不需爭來吵去,沒個章法不說,也傷了大家和氣。

  大戰在即,咱們正應同心協力,共對強敵……諸位覺著俺說的對不對?”

  說話的是徐世績,顯然對張士貴頗為維護,因為兩個人在風陵渡口一戰當中並肩作戰,又在弘農共事了一段時間,算是結下了些交情。

  張士貴被人打斷本有些不高興,可見說話的是他,便也住了口。

  話音未落,步群就笑著接過話茬,“徐將軍所言極是,大家沒什麽好爭的,大略上早就定好了,不管蕭銑來的早晚,咱們怎麽都得等到五六月再動手……”

  眾人一聽,心裏都暗罵了一聲他娘的,老步的老毛病又犯了,以前在至尊麵前說說好話也就算了,如今竟然跟在了後進之人身後,真是丟臉至極,也不知徐駙馬的馬屁香不香。

  徐世績也表示消受不能,他率軍剛到潼關就碰上這難得的場麵,他說話是想緩和下氣氛,外加在眾將麵前露個臉,表示他徐世績可不是以前那個河南降人了,也該在眾人之間有個位置。

  但沒想到步群能這麽“支持”他,徐世績不由尷尬的摸了摸鼻子,有點後悔了,若是讓眾人以為他娶了公主便抖起了威風,那他在軍中的日子怕是要難過許多。

  尉遲恭更是差點被步群氣歪了鼻子,你個行軍副總管還要不要點臉麵了?他娘的俺都得跟著你丟人。

  “徐將軍說的對也不對,雖然各部都已休整完畢,但大家聚集在此也沒多少時日,像徐將軍來的就晚些……”

  尉遲恭捋著大胡子,神情漸轉嚴肅,“大軍征戰,皆有一定之規,今至尊付我以重任,我自不敢有負重托,行軍作戰,不管你任有何職,又立下多少戰功,都需遵我將令行事,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隻以軍法為準,不講情麵。”

  “剛才大家都是笑談,不必當真,張郎中,你掌軍情司,先給眾位將軍說說之前的探報吧。”

  這才是軍議的節奏,眾人稍稍坐直了身子,放下了其他心思,也不再打算胡亂開口。

  唐軍上下在連年交戰之下其實早已形成了森嚴的等級製度,他們從前隋邊軍體係漸漸蛻變成了如今的軍事集團。

  將軍或有爭競,派係,但在作戰時,絕沒有當年李密,王世充等人麾下那麽多的幺蛾子,尉遲恭既然有了這樣的權柄,其他將領就算不服,也不會公然挑釁,那是對自己的仕途極為不負責任的做法。

  張亮應聲而起,先向眾人施禮,接著便道“去年冬天,竇建德和蕭銑互通消息,往來頻密,這在江表已非秘聞,皆言竇建德有稱臣之意,再加李孝恭,柴紹等歸附,蕭銑及其臣下甚是鼓舞,誌氣頗張。

  但其朝內並不安靜,尚書左仆射周法明等人力主進軍蜀中,內史令蕭閬則主張進兵河南,與竇建德聯手共製於我。

  前些日探報再來,梁國朝中已有決議,蕭閬勝出,於是梁國有了動兵的跡象,梁國君臣乃至於百姓,並無多少爭議之聲,且紛紛從軍備戰,有上下一心之勢。”

  說到這裏,張亮環視眾人,沉聲道“周法明調任黃州總管,總攬軍事,此人多謀善斷,在江表向有威名,再加君臣相得,一力北進之下,實不可小覷,還望諸位將軍慎重待之。”

  眾人側目間,張亮依舊自若,這些年下來,喜歡學習的張亮進步極大,再不是那個沒了營生無奈投匪的農人了。

  “之外交州總管丘和調任江州總管,也不知如今到沒到任……一如李將軍所言,梁軍明顯準備不足,不但軍前將領任免上才開始動作,糧草調集,征發府兵,民夫都需時日。

  以我軍情司估算,梁軍想要準備停當總需在五六月間了,在這之前,梁軍會否冒然北進,咱們說不太準。

  還有就是前年蕭銑殺張繡,餘波至今未平,梁國諸王領有軍事,張繡,董景珍,鄭文秀,雷世猛等人歿後,許玄徹等人避禍蟄伏,楊將軍應該明白這都意味著什麽。

  梁軍痛失良將,戰力受損,還能不能戰有待商榷。”

  “竇建德以王琮為相州總管,領兵十餘萬駐於河內,鄭州駐紮的多是河南降人,近兩年竇建德糧草漸豐,又殺童廣壽,王伏寶等舊部,整合內部,漸顯蠢蠢欲動之勢,今鼓動蕭銑北來,定然是想收漁翁之利了。

  大致上就是如此,各位將軍若還有何不解之處,盡管明言,即便俺不能答,也當派人盡力查探,斷不會誤了大事。”

  眾人都是暗自點頭,軍情司成立也有些年了,他們與之或多或少都打過交道,軍情司原來是漢王府直轄,後來歸於兵部治下。

  平日裏軍情司負有查探諸侯政軍諸事之責,戰時則刺探敵情,壯大一些後估計還有刺殺敵軍將領,在敵軍之後製造混亂等職責,與大軍斥候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大軍作戰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曆代其實都有這樣一些人在暗中活動,隻是沒有軍情司這麽具體而已。

  有了軍情司的輔助,將領們確實覺著方便許多,可讓他們忌憚的地方在於,軍情司還有糾察軍紀,察查不法等責,隻是沒有處置權而已,和軍法司並列一處,就比較有威懾力了。

  換句話說,張亮現在就是大唐的情報頭子,對內對外都能插上一手,隻是現在還很弱小,並沒有後來那些名聞遐邇的機構那麽令人膽寒罷了。

  張亮的兩個得力助手都是臨時拉攏來的,一個是吃過人的劉朝宗,一個則是在突厥待了些年的謝政,所以說即便軍情司還不很壯大,卻已經顯示出了些陰森之意。

  廳堂間安靜了片刻,右武衛大將軍薛萬徹便道“看來確實得等一等了,周法明想要率軍入蜀,如今這般拖延……不定就是等咱們先入河南,好有借口頓兵不前?”

  幾乎是一語中的,眾人紛紛點頭,覺著有這可能,可深想一下,卻又都暗自搖頭,軍前將領有自己的主意並不算什麽,但以這種手段來迫使皇帝改變主意……

  這就太過分了,在唐軍這裏絕對不可能發生,若有誰敢如此作為,早晚人頭落地,皇帝眼中從來不容沙子。

  當然了,蕭銑就有些說不準了……

  張亮皺起了眉頭,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誰他娘知道周法明想著什麽,俺又不是神仙,也不能當麵去問他。

  那邊李年再次道了一句,“這般等下去大家豈不都成了笑話?一個多月,周法明爬也爬去洛陽了,咱們就看著他在那裏爬不成?”

  眾人聽了,再也無法控製,都笑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