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唐使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0-12-19 16:16      字數:3247
  請記住我們的網址: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李春仔細的擦拭著手中長劍,隨口吟哦著自己最喜歡的詞句,聽著有點慷慨激烈,可伴著那一臉嬉笑,也就沒什麽氣勢可言了,也隻有那語音中透漏出來的一縷縷的惋惜,還可與之貼合。

  沒辦法,身為漢王李破的妹妹,學劍十載,卻無多少用武之地,最多也就能欺壓一下漢王府的男男女女,確實有點可惜了的。

  當然了,漢王府大娘子的心情還是不錯的,大戰將起,哥哥嫂嫂都忙的焦頭爛額,也就沒人敢在她耳邊說什麽婚姻大事了……至於將要到來的戰事,她是一點也不在意。

  要知道,這十多年來,戰事就從來沒有停過,她早就有點麻木了……再者說,哥哥百戰百勝,也沒給她留下什麽擔心的餘地。

  嗯,很顯然她並沒有意識到今次戰事的不同之處。

  而對於她來說,如今也隻有還不知躲在哪裏的夫君才是她心頭上的一根刺,十年磨一劍啊,她倒是真想一劍削了那人的狗頭,先把自己的心氣平一平再說。

  “好。”

  憑欄而立的蕭皇後撫掌而笑,輕柔的讚了一聲,又暗自咂摸一番,如獲美酒佳肴,不覺間熏染欲醉,餘味悠長。

  再瞅毫無形象盤膝坐於地上,喜笑顏開的李春,卻也有點惋惜,有著深厚的文學底蘊的她,佳句方一入耳,蓑衣弊履,仗劍而歌的豪俠形象便已成型,和眼前所見分外的格格不入。

  “唉,憑欄仗劍多豪語,從來生死不堪言……”

  “汝青春年少,富貴至此,又何必喜這雄健之音?”

  蕭後歎惋一聲,不由勸了一句,也是看這麽聰明伶俐的一孩子,整日裏拎著一把劍,總想捅誰一下的樣子實在是有點看不過眼了。

  如果放在後來,肯定還得要加上一句,你這麽虎了吧唧的,以後怎麽嫁的出去?

  李春晃著腦袋笑了起來,不是沒聽懂,而是根本不在意,“這年月活人不易,不凶一些怎麽成?”

  一邊說著,一邊彈了下劍刃,長劍無知,卻輕吟回應,青光閃爍間,李春滿意的點了點頭,仗劍而起,稍一做勢,便已彈跳而起,一劍橫空。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

  靜若處子,動如脫兔,腳步在方寸之間輾轉騰挪,劍光如雪……正如她所學一般,七步之內,無人可近,而又有了顧大娘的教導,簡潔淩厲中也便有了輕靈之意。

  雖無音律相伴,卻顯蹁躚之態,加上口中吟哦,是為劍舞。

  蕭後彷如為劍氣所驚,稍稍退開幾步,心中驚異之間,卻不由自主的已經打起了拍子。

  不遠處侍候的宮人們此時也伸長了脖子……

  “誰能書閣下,白太玄經。”

  餘音未絕,李春隨手收劍,長身而立,眸如星辰,眉梢輕挑,那一身的英氣流溢,彷如古之俠者跨越時光,現身而至。

  燦然一笑間,目視蕭後微微昂,那意思再明顯不過,雄健之音絕矣,卻並非為男兒獨設。

  這真是個驕傲的人兒……蕭後暗笑,當然,在她看來,那劍舞再是姿態非凡,也斷比不得字字珠璣的伴歌。

  “這……看來又乃李藥師佳作?”

  語畢,她們對視片刻,就都笑了,李春一屁股又坐回了地上,長劍橫於膝前,一邊在心裏暗自腹誹著這位皇後娘娘一點也不識貨,竟然不誇一誇她她自創的劍舞,一邊說道:“大哥說是,那便是了……”

  蕭後撚著鬢邊秀,李藥師啊,那人倒也見過一次,少年成名,大則碌碌,隻不過生了個好女兒,女兒又嫁了個好女婿罷了,武略也許還成,文才之上嘛,哼哼……關西人,哪有什麽俊秀風流之人物?

  再者說了,她聽過讀過詩詞無數,卻難有與此比肩者,隻稍一咂摸,便能覺唇齒生香,豪邁之氣撲麵而來,仿佛在短短片刻之間,就道盡了古之遊俠所思所想,所作所為。

  再配以劍舞,正是錦上添花,相得益彰,李藥師蠅營狗苟,追名逐利之人,又如何做的出來?

  顯然,這些都是為眼前女子量身所作,想到這裏,已是年屆不惑,經曆過繁花盛景,富貴榮華的安逸,同樣見識了烽火連天,生死兩難的坎坷,自詡已是古井不波,不為外物所動的她,心中竟是微微泛起了一絲妒意。

  於是,她那依舊美麗的容顏便染上了幾許塵埃……

  “聽人說,漢王又要興兵了?”

  “嗯,尋常而已……不過大哥用兵常在秋後,這一次大張旗鼓,怕是又有誰惹他不高興了。”

  “唉,戰火一起,不知多少人又要流離失所,不妨勸一勸漢王殿下,兵者,凶器也,還是慎用為上。”

  李春聽了,歪頭瞧了瞧蕭後,心想,楊廣老兒東奔西走,弄的民不聊生,連他們兄妹兩個,都是九死一生的才活過來,您那會就沒勸一勸?現在說這話,有點晚了吧?

  好吧,她們其實對戰爭都沒什麽興趣,也很難說的出什麽真知灼見。

  李春偷閑入宮,也呆不多久,陪著蕭皇後說說話,又用了晚飯,便顛顛的回府去了,她的生活其實要比其他人都滋潤的多。

  ……………………………………

  漢王府後宅書房,李春領著徒弟,徒弟手裏拎著食盒,姍姍而至。

  今日輪到沈青奴值守在外,瞧見兩人,立即迎上前來施禮,“見過郡主殿下。”

  李春擺了擺手,聽著稱呼既覺著新鮮,也有點別扭,扶風郡公主……好像比哥哥矮了一輩的感覺?

  好吧,前幾日李破已經將“老家”封給了自家妹子,按理說,扶風這樣的大郡就算皇帝的兒子也不一定能沾上邊,何況是漢王的妹子了。

  當然了,這樣的封號也沒誰有異議,因為大家都明白,隻不過是一個封號而已,沒什麽實際意義,離著實至名歸還有十萬八千裏呢。

  “大王可在?”

  “大王正與王尚書相談,不易相擾,殿下可否稍候片刻?”

  沈青奴一頭的汗,在王公貴族麵前,說話既要文雅含蓄,還要畢恭畢敬,讓洛陽乞兒頭子深感生活艱難,簡直是一言難盡,所以硬著頭皮背了些套話,搭配的隻能說是差強人意。

  …………………………

  書房中王澤正在匯報工作,李唐來使無疑是重中之重。

  唐使走的是潼關,至風陵渡過河,隨即被裴世清派人引至絳郡。

  剛回到老家的裴世清為避嫌疑,隻派佐官相陪,裴氏子弟,門下皆不得近前,令人傳報晉陽的時候,也表明很想將唐使趕緊送至晉陽的意思。

  其實這些都沒什麽用,絳郡是裴氏祖居所在,想要和唐使暗通消息,手段多的是,如今做的不過是表麵文章而已。

  隻是此時沒幾個人會去在意這個了,戰爭機器一旦開始吱吱呀呀的運轉,這個猙獰的龐然大物便具備了強大的慣性,“細小”的障礙,鏽跡根本無法阻止它前行的步伐。

  李唐正使叫李瑰,李唐左光祿大夫,漢陽郡王,李淵族侄,趙郡王李孝恭之弟,身份顯赫,不下於李神通兄弟。

  副使是個叫馬三寶的家夥,在關西頗有名聲,是如今關西眾將中少有的出身平民的將領,現任左光祿大夫,太子監門率,新興縣男等職爵。

  別看這人出身不高,可來曆卻不簡單,少年時隻是駙馬柴紹的書童,李淵南下長安時,他隨平陽公主李秀寧出奔。

  後來李秀寧聚眾而起,馬三寶在招撫關西盜賊時有功,加上在危急關頭,“保全”了李淵家眷,遂得封賞。

  實際上吧,也不用說太多,這是個家奴的勵誌故事,在這年月也算是絕無僅有,過後很可能歸為傳奇的一件事。

  當然了,和許多傳奇一樣,普通人看的是熱鬧,明眼人看的是因由。

  馬三寶這人牽扯頗多,柴紹能將年輕的他放在長安李秀寧身邊,說明對他非常的信任,李秀寧在外的日子裏,也對他頗為倚重。

  李淵攻下長安,他也能見縫插針的覲見君上,還能在太子和秦王中間稍有周旋。

  破薛仁杲時,他在秦王麾下效力,後又隨柴紹入蜀,在李孝恭座下聽令,很快便得李孝恭賞識,倚為心腹……

  功勞是有,可相比於此人那左右逢源的本事來,又算得了什麽呢?

  馬三寶能作為副使出使晉地,和之前一樣,人選選的頗為細心精致。

  幾年來李孝恭在蜀中“碌碌無為”,已經激起了很多人的不滿,需要得力之人在京師為其奔走周旋,馬三寶被李孝恭派回長安,就是其中之一。

  (又斷更了很長時間,阿草非常慚愧,不找理由,誠懇的跟大家道歉,一放下筆,就拿不起來,惰性在作怪,嗯,和將血其實一樣,剛開始寫的時候,就構思了很長的篇幅,這才寫了差不多也就三分之一左右,耐心,大家都需要耐心,包括阿草在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