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軍策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0-12-19 16:16      字數:2214
  。”

  此時,眾人心中已是惴惴,這說的和當前戰事可沒什麽關係了,矛頭直指……好吧,這事同樣不算奇怪,劉文靜謀反被誅事後,身為秦王部屬的他們,對朝中一些人早已有了不滿。

  所以說,李世民說的就算再激烈一些,他們最多也就是有些忐忑罷了。

  侯君集眨巴著他那特有的小眼睛,終於趁著話縫說話了,“殿下所言極是,欲得天下,必先得天下人心,今日之事也就罷了,有殿下在,定能率我等重奪晉地,砍下那李定安的狗頭。”

  “可用人不明,賞罰不公之下,長此以往,就算打再多的勝仗又有什麽用呢?”

  話說的有那麽幾分道理,此時的效果卻如火上澆油,劉世讓當即皺了皺眉頭,段誌玄惡狠狠的瞪了侯君集一眼,至於翟長孫嘛,順勢便低下腦袋去喝茶了。

  侯君集這人怎麽說呢,本來隻是個關西無賴兒,遊手好閑惹是生非的事情沒少幹了,後來進了秦王府,隨軍征戰西北,終於表現出了他那令人豔羨的領兵才幹。

  於是也就逐漸才完成了無賴兒到領兵大將的轉變。

  這人家中世代官宦,不能說沒有根基,可從軍以來,卻也能說上一聲用刀槍硬生生拚出來的功勞地位,所以此人在軍中很得部將士卒擁戴,可在天策府眾將裏麵,他卻是個標準的異類。

  這人說起來其實和楊素年輕時差不多,做起事來很有章法,可諸般手段卻總給人一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感覺。

  上位者以及他麾下的眾人看到的是都是他的才能,可身為同僚嘛,就很難喜歡這樣的人物兒了。

  就像這會兒插嘴進來,就完全是在順著李世民的意思說話。

  好在李世民並不糊塗,擺了擺手道:“好了,今日說這些,不過是有感而,也想讓諸人記得,我等削平天下,隻為還天下人一個安寧,順勢造福於子孫後代,而非是讓那些愚魯之輩憑著家世占據高位,享受榮華富貴的。”

  “所以,日後若有賢才,不論出身貴賤,盡可舉薦於我……”

  “殿下英明……”幾個人紛紛拱手應著,當然,這個馬屁他們拍的也是心甘情願,秦王的心胸氣度向來為他們所敬仰,如今不過是再次被證實而已。

  李世民順勢坐下,臉色終於也緩了過來,拍了拍桌案笑道:“說了許多,眼前這一仗卻還得打啊。”

  “之前眾人所言你們也都聽了,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廳中一下安靜了下來,幾個人都是低頭思索。

  最終還是段誌玄當仁不讓的率先開口道:“此正冬末,天氣還冷,若敵軍此時來攻,天時在我,我軍沿河而守,地利已然占盡,又有殿下親自坐鎮領兵,慕容將軍……死難,眾軍憤慨,矢誌複仇,如此眾誌成城,士氣可用之下,人和也在於我。”

  “此時李定安若渡河來攻,破之易爾……”

  劉世讓頷附和,“段將軍說的是,我看敵軍頗有急迫,應是連戰連勝之下,起了驕敵之心,再有怕就是想趁著河水冰封之際渡河來戰,隻要緊守要隘之處,勝之不難。”

  侯君集聽了他們所說,心裏先就嗤笑了一聲,無論是段誌玄,還是劉世讓他都有幾分瞧不起。

  段誌玄是太原舊臣,在侯君集看來除了資曆老一些之外,沒什麽可取之處。

  劉世讓更好笑,當初是因獻扶風郡而得功,之後就被薛舉擒了壓在秦州大牢裏麵,這樣的人能有什麽才幹?

  而現在瞧他們說話也就知道,空空大言,把自己當諸葛孔明了嗎?

  於是,他錘了錘胸膛就唱起了反調。

  “殿下,李定安若想渡河,隻在兩處,一處是龍門,一處則為蒲阪,選在冬末進兵,多出一處能容大軍順利渡河的地方,看來應是有渡河一戰之心。”

  “可選在何處渡河,卻還難下定論,如今我軍兩部分駐於馮翊和韓城,軍力難免分散,若敵軍全力渡河爭勝,一旦渡口失守,便有被分而破之之憂啊……”

  侯君集說到這裏,用他那閃爍著精光的小眼睛看著段誌玄道:“段將軍所謂天時,嘿嘿,此正冬末,還有多少時候便要入春了?我看啊,敵軍用兵之機在我看來,選的很不錯呢。”

  “再說地利,若河水濤濤也就罷了,可現在大河冰封,地利已弱矣。”

  “至於人和,更乃無稽之談,若論大軍上下萬眾一心而言,我看並代之軍連番大勝之下,豈非占盡了人和之勢?”

  這明顯是打著臉在說話,段誌玄不由大怒,隻是他素知侯君集此人雖然不學無術,可此人卻牙尖嘴利,頗有善辯之名,所以也不願跟此人在口舌上糾纏,隻是冷冷道:“嘿,看來侯將軍已是心有成竹,那依你之見,該是如何?”

  侯君集笑笑,向李世民拱手道:“依末將之見,不如仿效當年桑顯和將軍故事,燒了蒲阪橋,聚大兵守韓城,敵軍若傾力而來,還可鑿穿冰麵兒,令其盡覆於河上。”

  段誌玄剛想駁斥,這戰略漏洞很多,紮上一下肯定就能見血。

  可侯君集沒給他這個機會,接著便道:“若此策不合殿下心意,末將還有一策,不若讓唐內史率軍進駐蒲阪,而我陳重兵於韓城。”

  “若李定安率軍攻蒲阪,我正可渡河襲取絳郡,斷其歸路,若其從龍門渡河,那唐內史也可率軍北上,令其顧此失彼。”

  這個策略就有些模樣了,可李世民看了看年輕的侯君集,心裏暗自搖了搖頭,還是太年輕了,若再能年長一些,估計秦王府中就又能多出一員不可多得的良將。

  後麵的策略聽上去不錯,可侯君集是在拿唐軍在比較李定安所率兵馬,而在西北呆的久了,之前那許多傳聞估計他也沒放在心上。

  並代兵馬,鋒芒最利者,非騎兵莫屬,這種往來襲於敵軍側後,讓敵軍尾難顧唯有分兵的策略,對上薛仁杲,甚或是唐軍自己可能還成,對敵的換成李定安嘛,很可能就會被來去如風的騎兵各個擊破。

  所以,他才會選擇在黃河岸邊跟李定安戰上一場,不然的話,直接進兵河東豈不更好?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