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變幻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0-12-19 16:15      字數:2346
  據說李淵在太極殿中掉了些眼淚,然後便令禮部以王侯之禮安葬楊侑。

  長安城中沒了這一點隱患,李淵轉頭卻還得麵對天下間的洶洶戰火……

  領兵於西北的李世民正在和薛仁杲相持當中漸漸占據上風,因為薛仁杲部開始缺糧了。

  西北本就乃風沙之地,薛舉起兵之初,靠的就是薛氏行商西域積攢下來的家底兒,幾年過去,隨著大軍的膨脹,軍資漸漸吃緊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說,這些邊塞兵馬起兵之後,大多利於戰,相持時間一長,缺點也就漸漸顯露了出來。

  而且,薛仁杲也不是他的父親薛舉,內部的爭鬥同樣在急劇消耗著他的實力,此時,當初殺死唐弼的後遺症也在持續的困擾著薛仁杲部,讓他們的內部越的不安定了起來。

  而薛仁杲大軍漸漸勢頹的原因還在於,薛仁杲為人殘暴專橫,沒戰必屠降卒,割舌挖眼,酷刑花樣繁多,讓人聞之心驚,在西北的名聲和江淮的吃人魔王朱璨也差不了多少了。

  這讓唐軍各部將士在跟薛仁杲大軍對敵之時,皆不存投順之念,往往即便失利被困,也是一力死戰。

  薛仁杲糟糕的名聲,並沒有收到多少震懾敵我的作用,在增強了唐軍的凝聚力的同時,也讓西北各部怨言載道。

  而統兵的李世民在這幾年的征戰生涯當中,已經成長為了一個頗為成熟的大軍統帥,此時更是不遺餘力的在宣揚薛仁杲的惡行,甚至不惜將一些降卒降將放歸……

  加之薛舉身後還有李軌在虎視眈眈,薛仁杲的十餘萬大軍漸漸失去了騰挪之地,在扶風左近已如困獸一般。

  而最為重要的是,突厥人的支持在這一年的秋天也放緩了下來,因為突厥人的內亂開始露出了苗頭。

  李世民此時已經清晰的看到了大勝薛仁杲的曙光,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李世民沒有奉詔回京,在聽聞晉地大敗的消息之後。

  西北風沙漫卷之中,李世民那雙早已褪去了最後一絲青澀的眸子,搖搖望向東方,好像有一縷火焰在他眼中燃燒綻放。

  憤怒嗎,肯定是憤怒的,隻是他沒有憤怒於敵人的強橫和背信棄義,他憤怒的是李神通等人的無能,憤怒的是父親從不願仔細傾聽他的話語。

  因為他早已勸告過自己的父親,晉地征戰當和西北戰事一樣,以相持為主,用晉地的堅城要隘來消耗晉北的李破,之外呢,應該死保蜀中不失,因為那裏才是命門所在。

  父親聽了嘛,恐怕是一句也沒聽進去。

  蜀中丟了大半兒,領兵河東的竟然還是李神通那樣的無能之輩……

  從什麽時候開始,父親不願聽他說的話了呢?

  可能自始至終,他就從來不曾得到過父親的寵愛吧?大哥和四弟總能得到父親歡心,可他不成,從小就是這般……

  隨著年齡漸長,他也知道了一些原因,可能是因為父親每次看到他這個次子,都會想到楊二吧?

  捫心自問一下,他立下的戰功越多,那麽是不是也就和楊廣越相像呢?

  一直以來,人們都說大哥和父親最像……哈哈,以如今之勢,李氏舉目皆敵,一直被人喻為敦厚穩重之人的大哥,又有什麽作為呢?

  太子之位啊……他真就當的起?除了拉攏朝官,聯絡諸閥外,太子又做過什麽有為之事?

  不論功勳,隻一個寬仁厚重就能穩居太子之位……哼,那又是什麽狗屁道理了?

  野心隨著怒火在不斷滋生,對父親和兄弟的怨恨,隨之而來。

  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經過長久的醞釀,隨著權力的膨脹而結出的果實。

  這是大族豪門的頑疾之一,沒什麽奇怪的地方,而像李氏這樣的家族,次子想要在父親和兄長的壓製之下掙紮而出,也必然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血緣的牽係,是門閥中人最牢固也同樣是最為脆弱的一根紐帶。

  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在中原世族當中上演的次數,絕對不比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戲碼少上一點,隻不過如今被外敵壓的有些喘不過氣來的李唐,還沒有給內亂留出充裕的時間罷了。

  當年那個表現的頗為友善,甚至可以稱之為有趣兒的人,卻已成了李氏的心腹大患,李世民想到這個,也隻能說上一聲時過境遷,世事變幻,根本無有一定之規可循了。

  當然,這個時候他頭一個想到的和他的父親真就沒什麽兩樣,李家三娘與那人深有糾葛……以如今之勢,顧及臉麵的想法,父子二人同時都給拋去了九霄雲外。

  可這種兒女私情,能不能抵得千軍萬馬或是其他的誘惑,那就隻有天知道了,反正,對於他們父子而言,這肯定不算什麽,所以,這注定隻是拖延之策罷了,他們沒指望收到什麽奇效。

  而對於李世民來說,思量也就到這裏為止了,他如今眼中隻有薛仁杲的十餘萬大軍,這在他眼中已是一場盛宴。

  待他破了薛仁杲,收服其眾,回軍東向的時候……李世民稍稍憧憬了一下,可惜,這個時候房玄齡,杜如晦等親王府謀略之士都不在他身邊,不然的話,他倒是想聽聽他們怎麽說……

  隨即,李世民回書長安言道軍情緊急,大破薛仁杲就在這數月之間,他離開不得,順便他還舉薦劉文靜領兵禦李破。

  這個時候,李世民本想再談一談晉地的戰事,想讓劉文靜領兵緊守龍門渡口,不能輕進河東,以放被人所破的戰略,可最終他沒在信中提及這些。

  因為如果他奉詔回京當麵跟父親陳說利害,說不定還能左右父親的決定,可一封書信嘛,那就算了吧,而且父親從來也不怎麽願意聽他這個兒子談及大略……

  隻是李世民絕對不會想到,他這一封書信會產生怎樣一個效果……

  ……………………………………

  就在關西上下被晉地一戰攪的焦頭爛額的時候,六月間,河南也生劇變。

  王世充稱帝了……

  皇泰帝楊侗比他叔父代王楊侑晚了一年多,被人從皇帝寶座上趕了下來,一朝末帝的悲哀之處,不用一一贅述。

  王世充也弄了個禪讓出來,幾乎是李淵的翻版,以大丞相之職而接天子位。

  說實話,河南的兩位諸侯相持多年,都差不多被諸般戰事給折磨的瘋了,李密的瘋狂在於他的專橫和猜忌。

  王世充被李密壓製多年,一旦戰勝強敵,猝然之間膨脹起來的不但是他手中的權勢,同樣還有他的野心……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