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商議 二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0-12-19 16:07      字數:2220
  一秒記住【 】為您提供最快更新!

  ,為您。

  其實呢,在李破眼中,王智辯並非那麽平庸,不然的話,依照李破自己的性情,那會又怎麽會讓王智辯來主掌代州軍事?

  王智辯最大的長處在於,任勞任怨之外,還很聽話,自其隨陳孝意歸於李破麾下以來,不論在戰陣之上,還是任職地方,不論是位於人上,還是居於人下,既無居功自傲之心,更無怨尤之意。

  這是個踏踏實實做事的人,也無拉幫結派之心,和陳孝意走的很近,卻是因為兩個人曾在雁門共渡難關,有著非常深厚的私交而已。

  嗯,說了那麽多,其實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歸咎為人才太少,要不怎麽說王智辯運氣好呢。

  他現下以侍郎之職執掌兵部,就算因才能不足,而最終位止於此,對他來說其實也已是一件不錯的事情了。

  再者說了,這年頭的兼職非常多,李破又向來念舊,隻要他不是犯下大錯,或者李破走了華容道,也就不會少了他這一脈的榮華富貴。

  “若是唐軍大略有變,調兵西去,或是入蜀攻蕭銑……那樣一來……”

  受了些幹擾,王智辯立即長話短說,在兵部侍郎的位置上,他已經漸漸深刻的感受到了言多必失這四個字的道理所在。

  當然了,不管什麽樣的說話方式,他所言都不能讓李破太過滿意,卻也談不上失望,因為這些他早已想過許多遍了。

  隻是他在旁人麵前,會給王智辯留些麵子,笑著接口道“那樣一來,豈非視我於無物?兩家征戰數載,難道在李氏父子那裏,我還是當年的代州小兒嗎?”

  幾個人沉默片刻,就都笑了起來。

  這讓李破想起了當年在馬邑馬場的時候,十幾二十個伍長隊正湊在一處聽他說話的模樣,那會他謹小慎微,唯恐莫名其妙的丟了性命,可偏偏卻身不由己,不得不拚命求存。

  現在呢,他好像已經牢牢握住了命運女神的脖子,可卻不得不壓上重注,賭上一把,求的又是什麽狗屁玩意呢?榮華富貴?千秋萬載的帝王基業?甚或是名垂千古?

  這樣的感慨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然後便消失無蹤,因為這樣的思維沒必要進行下去,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苦惱,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煩憂。

  不經意間總是想起以前的“美好”生活,不能說明其他什麽事,隻能說明你老了。

  李破的心態老沒老隻有他自己知道,可他的身體卻正年輕,精力旺盛,硬件條件有了,自然也會帶動軟件,讓他的思維靈活無比。

  就像現在,他已經確定,幾個人商量不出什麽花樣來,河邊的消息傳回晉陽,就要兩三天的功夫。

  而河邊的將領們也不是神仙,他想要什麽消息,那邊就能查出來給他,所以最終不過是一個等字罷了。

  唐軍這麽大的動作,不可能不露出端倪……而且羅士信和趙世勳說的確實有道理,不論唐軍是增兵還是誘敵,今年一戰已不可避免。

  李軌死了,梁師都那廝定然獨木難支,蕭銑也在添亂,選擇隔岸觀火是最為愚蠢的策略,所以不管怎樣,今年都要衝過黃河,和李淵決一死戰。

  這般一來,唐軍如何如何其實已經不那麽重要了,隻是在於一個動兵的時機問題。

  唐軍若是嚴陣以待,今年一戰必然非常之慘烈,很有可能是兩家拚個頭破血流,讓旁人占了便宜。

  如果唐軍自亂陣腳,那就更沒什麽好說的,那個皇位好像本就應該姓李的來做,換了他李破又有什麽呢?

  當年那首長安童謠很有意思,“桃李子,洪水繞陽山。”

  為了一個桃子李,據說很多姓李的都掉了腦袋,李淵這個既姓李,名字裏又帶了三點水的家夥,卻仗著家世逃過一劫,隻是也受到了猜忌……

  後來李密起事,又編了另外一個版本,說什麽桃子李,皇後繞揚州……雲雲,這比之前那個更不靠譜,穿鑿附會的,李密那樣飽讀的人要是真信了才叫見鬼。

  大家其實也鬧不清出處,都歸於了童謠。

  你看,李破現在想的就是是不是也弄個“童謠”出來,糊弄糊弄人……

  這樣的念頭有點不著邊際,可一旦他將李淵打翻在地,估計不用他自己費事,願意當那傳謠的口舌的人估計不要太多啊。

  李破自己也覺得有些好笑,神態愈加輕鬆了起來,擺了擺手,開始了總結性發言。

  “好了,如今天氣不成,離著起兵還遠,許多事猶有餘裕,不需急切……兵部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勿要旁顧,可以傳令給河邊各部,讓他們仔細探查,弄清唐軍動靜即可。”

  王智辯悄悄鬆了口氣……就像小心的探索了一下未知領域,然後迅速轉了回來,讓他心裏踏實無比。

  說起參與戰略的預測和製定來,他是無比的心虛,可要是轉回到具體操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請大王放心,調兵文書已經備好,隻需大王覽閱後,便可擇時發下……各郡軍兵將校,也在翹首以盼,欲隨大王建功立業,冬日裏各處的操練也未停歇,士氣可用,糧草無憂,已呈萬事俱備之勢……”

  “隻是大王說要征調府兵,還要保證農時,卻需各衛府相助才成……”

  從這一番話就可以瞧的出來,李破治下的文武臣子的一些特點,能做事的人很多,可高屋建甄,能夠留下點經典語錄的人卻極為稀少。

  其實,那樣舌綻蓮花,卻又胸有丘壑的人在哪個時期也不會太多。

  隻是王智辯畫蛇添足的一句話終於讓李破不滿意了,翻了翻眼皮道心說,你這是想讓我親自下令,讓衛府眾將向兵部低頭怎的?那樣一來,你受得了嗎?

  和人家自願背鍋並將事情辦下來的楊恭仁比起來,你這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啊。

  “衛府還無轄地,眾將又多在外方,你讓他們怎麽相助於你?大戰之前,兵部之責猶重,勿要顧及其他,放開手腳去做便是。”o,。

  手機用戶請瀏覽1b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