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巨浪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0-11-04 03:33      字數:3289
  楚王李智雲入蜀,確實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趙郡王李孝恭因久戰不利,戰略上轉為了廣納蜀中豪傑,徐圖長遠。

  而從大局著眼,李唐自此也由攻轉守,李淵一直努力想要穩固關中,此時算是得到了一個看上去不錯的機會。

  可意願雖好,事實上卻是因為軍事戰略上的轉變,不能快速的擊敗那些威脅關中的敵人,也就無法用一連串的軍事勝利來穩定人心,於是內裏的矛盾還是在漸漸加劇……

  唐武德三年初,令李淵煩心的事情還沒完。

  溫大有亡故之後,李淵算是稍稍利用了一下,打算減緩李破的攻勢,給李世民爭取一下時間。

  顯然,晉地一連串的失敗讓李淵心驚膽戰,唯恐再有失利,讓李定安那廝一戰衝過黃河。

  可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兒子比他狠多了,借機便以敬慕溫大有德行為由,親率五百兵至永豐倉,迎溫大有靈柩。

  當晚,李世民便趁獨孤懷恩不備,殺之,傳頭於眾人,順勢清洗獨孤懷恩黨羽十數人。

  消息傳至長安,可謂是舉朝震動。

  即便李世民做了些準備,上書曆數獨孤懷恩罪行,並接連呈上獨孤懷恩黨羽的證供,又去信給姑丈,宋國公,民部尚書蕭禹等人為其在朝中緩頰,可還是難阻朝議洶洶……

  先就是獨孤氏的親朋故舊,紛紛上書攻訐秦王李世民不經有司,擅殺大臣。

  獨孤門閥的影響力在這個時候終於顯露了出來,雪片兒般的奏疏很快就擺滿了皇帝的桌案,按照晉末戰亂時留下來的習慣,接下來很可能就是一場接一場的叛亂。

  因為晉末以來的皇帝們一般在這種事情上都不會心慈手軟,大規模的清洗是很常見的事情。

  而在這年頭,尤其是北方,可沒有什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觀念,像獨孤氏這樣的頂級門閥,在清洗即將到來的時候,爆發出的反抗也一定是非常激烈的,所以說,想將一個大門閥連根拔起,同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這個時候,蕭禹等人開始為李世民說話了。

  蕭禹的妻子是獨孤氏的女兒,而且還是出自嫡支,是李淵的表妹,與突厥可汗義成公主同樣是親戚,血緣關係比之獨孤懷恩不差分毫。

  而蕭禹本人也出自江南蕭氏,比起蕭銑來其實還要貴重幾分,他是蕭皇後的嫡親兄弟。

  可以說,蕭禹在獨孤門閥中有著很大的話語權,當他站出來為李世民說話,獨孤門閥的聲音立即便小了幾分。

  再加上長孫叔侄,他們屬於李世民的妻族,他們是東都門閥的代表,如今東都門閥子弟紛紛西逃,長孫氏因為早來一步的原因,很多東都子弟托庇於長孫氏門下,讓他們在長安的地位越來越是穩固。

  而且李淵為拉攏東都眾人,也分外優待他們,所以說,他們對皇帝的影響力可謂是非同小可。

  有他們在李淵麵前為李世民說話,比蕭禹還要強上幾分。

  再加上其他人等的奔走,李世民所舉證的獨孤懷恩的罪證也確鑿無疑,這場風波到此其實已經有了結束的苗頭。

  畢竟獨孤懷恩雖是獨孤氏閥主,可才幹平平,又自持身份,剛愎的厲害,在獨孤氏中並不討喜,眾人此時其實並不是在為獨孤懷恩本人鳴不平,而是在為自己的身家性命著想罷了。

  可不怕沒好事兒,就怕沒好人的道理自古皆然。

  獨孤氏門下眾人漸漸有了平靜之勢,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卻摻和了進來。

  先就是裴寂等人,這些人中間有著不少長安大閥的影子,他們之所以很快就跳了出來,不但是因為裴寂的鼓動,而且還有著他們從此事中看到了危險的緣故在裏麵。

  什麽危險?李二郎問都不問一聲兒,連解送獨孤懷恩回長安的機會都不給,就地就能斬殺獨孤氏的閥主。

  在他們眼中,這就太讓人難以接受了,今天李世民能殺獨孤懷恩,明日裏,李建成,李元吉會不會仿效一番,斬下宇文,高氏子弟的腦袋給人看?

  而皇帝李淵又會如何?

  是的,李世民開了一個極為糟糕的先例,讓一些有著長遠目光的門閥大族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要知道,就算楊廣無道,弄的天下大亂,可在大業年間,楊廣除了有目的的清洗開皇老臣之外,也從沒有做過不經有司,就肆意斬殺門閥世族中人的事情,李二憑什麽這麽做?

  而裴寂等人一旦摻和進來,事情便也急轉直下,等到太子一係看到機會,順勢群起攻之的時候,事情就幾乎無可挽回了。

  李世民為了戰事考量,斬殺獨孤懷恩的舉動,讓他付出的代價幾乎是難以承受的。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長安城中脆弱的平衡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便徹底被打破了,秦王李世民在朝中聲名大壞。

  秦王一係可謂四麵楚歌,隨即蕭禹因言辭激烈,被人抓住了把柄,黯然出京,專任陝東道行台尚書令,這還是李淵刻意維護的結果,不然的話,丟官罷職也不出奇。

  隨之,左驍衛大將軍,薛國公長孫順德也遭到了圍攻,李淵不得不令其閉門思過。

  長安令長孫無忌出京轉任萬年縣縣令。

  秦王府長史杜如晦也遭到了打擊,因其叔父杜淹在東都王世充處任吏部尚書,有人偽造了他和杜淹往來書信,欲陷其於死地,很快杜如晦就被捉去了大理寺,投入了牢獄之中。

  這是一場比之當初劉文靜被殺時還要來的猛烈的滔天巨浪,秦王一係皆都戰戰兢兢,人人自危,改投太子一係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眼見情勢無法收拾,李建成,和剛回京的李元吉兄弟兩個興奮的幾乎無法自製,在他們不遺餘力的推動之下,風波越來越大,開始波及到外間各處秦王一係的領兵將領。

  李淵終於坐不住了,他是對秦王一係的眾人越來越是不滿,也想著借此機會讓次子老實一些,可他卻斷不願看到兒子們在他眼皮子底下如此肆無忌憚的相互殘殺,置大局於不顧。

  於是在經過了兩個多月時間的默許之後,李淵終於開始著手控製局麵了。

  和劉文靜那次一樣,他先就拿齊王李元吉開了刀,當庭斥責其狂妄無知,枉為皇子,屢屢與軍前將士不合,還不知悔改,當即下詔奪其王爵及一切其他官職,改任長安令。

  如此重處,其實就差將李元吉在李氏族譜上除名了,向群臣展示出了他的憤怒之外,其實也表明了李淵對這個兒子的失望之情。

  趁著朝堂上安靜許多的機會,李淵又扇了裴寂一巴掌,於是裴寂又灰溜溜的回家思過去了。

  沒有了裴寂這樣的近臣上下煽風點火兒,太子一係的攻勢立即大不如前。

  接著李淵又納了兩個獨孤氏女兒入宮,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同時以左領軍獨孤修德繼為獨孤氏閥主,隨後便下詔晉其為親衛大將軍,光祿大夫,領千牛備身府。

  獨孤修德是西魏上柱國獨孤信的曾孫,祖父是獨孤信四子獨孤藏,父親是獨孤藏之子獨孤機。

  他的父親已為王世充所殺,他是東都西逃長安眾人中的一員。

  世係譜也很清晰,確實是獨孤信的嫡親血脈,身份貴重,至此獨孤氏眾人怨氣遂平。

  釜底抽薪,太子一係到此也不好再尋什麽麻煩了。

  而且李世民那邊兒也沒閑著,被打了一腦袋的包,李世民也被弄的心驚肉跳,很快就娶了京兆韋氏女韋珪。

  韋珪出身京兆大族韋氏不假,可她卻屬於再嫁女,她的前一任丈夫是隋民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瑉,李子雄父子因隨楊玄感作亂被誅,韋珪作為李子雄的兒媳,本也在被誅之列。

  可她的娘家實在不簡單,遂能保全,隱於京兆家中,卻在此時被李世民尋了出來,結韋氏之好。

  韋氏願意嗎?肯定是不怎麽情願了,可如果有皇帝暗自授意,那就又有所不同……

  和韋氏定了一門親事之後,李世民覺著自己精力還很旺盛,於是又與表妹獨孤氏定親,新任獨孤氏閥主獨孤修德很快就得叫上他一聲妹夫了。

  而李淵納的兩個獨孤家的女兒,按輩分來講,一個是獨孤修德的侄女,一個是獨孤修德的妹妹,嗯,關係亂的那叫個徹底。

  所以說啊,胡風南漸在這會兒還真就不是一句空話……

  風波漸漸平息了下來,太子一係幾乎大獲全勝,如果他們加把勁兒的話,說不定能將李世民天策上將的怪異職銜給弄沒了呢。

  李世民靠著聯姻和父親若有若無的支持,算是逃過了一劫,可遙望長安城中的一地狼藉,也是欲哭無淚。

  回到二月間,李世民剛剛斬殺了獨孤懷恩,幹淨利落的消除了背後的威脅,此時的他根本顧不上觀望長安的動靜,還得麵對即將燒過黃河的戰火。

  對岸的李破這會兒也不曉得自己送過去一個和尚,便弄的長安城幾乎天翻地覆,溫大有靈柩過河的時候,他正在率軍猛攻蒲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