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9.第459章 後軍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0-11-04 03:33      字數:3335
  天色將暮,唐軍各部陸續停了下來。

  這一天唐軍前驅也隻行了二十餘裏,唐軍長長的尾巴隻算是剛離開介休,這種綿延十數裏的大軍在晉地可並不多見。

  即便是當年李淵起兵的時候,也沒有這麽多的人馬,如今李唐別看四麵皆敵,可不得不承認,李唐這兩年實力膨脹的確實很快。

  汾水岸邊,黑壓壓的都是唐軍士卒取水的身影。

  在另外幾側,唐軍則在將領的指揮下設立營寨。

  當然,十餘萬大軍立於曠野之間,倉促之間也別想立下太過像樣寨子,外圍的唐軍都在挖土,是打算用壕溝和堆積的土壘來代替寨牆了。

  夜幕降臨,點點篝火點燃起來,炊煙渺渺間,將這十餘裏方圓罩的越加朦朧。

  大多數的文人總在臆想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景象,實際上,大軍征戰最重要的往往都是一些細節,而最終分出勝負的激戰,往往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月上梢頭,唐軍營地中嘈雜的聲音終於小了,饑腸轆轆的唐軍士卒席地而坐,狼吞虎咽的開始吃他們的晚餐,粟米飯就醃菜,隻有那些身帶軍職的家夥,才能從懷裏掏出些肉幹來啃嚼。

  而那些更高級的軍官,才有專屬的帳篷,吃的也不會太好,大多數隻能就著一塊燒烤的油膩膩的骨頭棒,猛塞不怎麽頂餓的粟米飯。

  李神通位在中軍,一天下來也不會閑著,立即召集將領們到中軍議事,而他們吃的東西才是貴族們專享的食物。

  烤的金黃的野物兒,牛羊肉食,喝的也是奶製品。

  這是個等級森嚴的群體,也不用去質疑什麽,李破大軍中差不多也是如此,將領士卒同甘共苦的軍旅,在這年頭兒肯定是絕世孤品,帶領那樣一支軍隊的將領,也不一定是好的將領。

  若真到了那一步兒,其實差不多也隻能說明一個問題,糧草匱乏到了極點,軍心已經難以保持安穩了。

  在唐軍周圍的黑暗中,還有著不少目光在窺伺,他們在評估唐軍夜晚紮營的牢固程度,夜戰大多都是迫不得已的產物兒,可確實也是大軍征戰中一個非常常見的手段。

  這一晚,兩軍斥候在黑暗中較量,短促的廝殺碰撞一刻也未停止。

  在唐軍側後十餘裏處,差不多也就是介休東北十多裏,介山北邊兒沿麓,五千並代騎軍靜悄悄的駐紮在了這裏,除了偶爾會響起馬匹沉悶的嘶鳴聲,其餘的一切都掩蓋在了黑暗當中。

  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的並代騎卒們,在黑暗中默默的喝著涼水,啃著硬邦邦的肉幹兒,吃飽了就團身在馬腹之下,倒頭便睡。

  他們睡的很香甜,也很踏實。

  他們中間有突厥人,有馬邑人,有雁門人,有樓煩人,可就是沒有什麽新兵。

  幾年的戰事,李破將邊地的戰爭潛力挖掘的很徹底,如今再加入進來的騎兵,大多數就都是突厥降卒了。

  代州邊地的人們,能騎馬張弓的成年男子,幾乎都已進入到了他的麾下,再要擴充騎軍,隻能從突厥降俘中挑選,再不就是等新的代州男兒成長起來。

  如今在突厥降俘中征兆騎兵,已經不能讓李破有太多顧忌了。

  因為突厥人確實是很好的兵源,很快就能適應這種有異於突厥大軍的軍旅生涯,唯一的障礙就是還得讓這些家夥學會漢話。

  當然,軍中隨著突厥人的增多,之前那支軍紀嚴明的恒安鎮軍已經漸漸多了幾分戾氣出來,所以嚴明軍紀也成了李破的口頭禪。

  他要將突厥人融入到大軍當中來,而非是被突厥人所同化……

  不過不管怎麽說,這支以代州人和突厥人為主的騎兵大軍,戰力與日俱增都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當初李破認為的突厥人大批進入騎軍當中,會影響到騎兵戰力的顧忌,並沒有成為現實,突厥降俘們很願意脫離奴隸的身份,加入到一支強大的軍旅中來,並為一個已經證明過自己的睿智而又強悍的主人作戰。

  而在戰爭當中,這支騎軍的強悍也得到了越來越充分的印證。

  黑暗之中鼾聲四起,幾乎沒有人去為即將到來的生死搏殺而輾轉反側,徹夜難眠,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將這個當做了吃飯喝水一般正常的事情。

  有些家夥甚至在睡夢中笑了起來,他們夢到了自己砍下了一個大官兒的腦袋,用它換來了華屋美宅,當然也少不了幾個強壯能生養的婆娘。

  好吧,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聲亡命徒還真沒有叫差他們。

  此時薛萬徹躺在一處小丘之上,身邊隻有跟隨了他一年多的愛馬陪伴,他沒誰入睡,隻是睜著一雙略顯疲憊,卻在戰爭氛圍熏染之下,越來越淩厲的眸子,出神的望著澄淨的天空。

  他睡不著,不是因為其他什麽,他早已習慣了軍旅生涯,戰事上的事情難不住他。

  這會兒之所以有些心神不寧,隻因為明日一戰是他薛萬徹自投效以來,第一次獨當一麵兒。

  他已經感覺到了,自從草原一戰歸來,李破對他越來越是信任有加,今日更是交付重任,儼然已有在眾將間脫穎而出之勢。

  這一戰對於他來說,至關重要。

  而薛氏子弟從來都是在刀槍之上建功立業,如今已有尉遲恭,步群等人在前,他薛萬徹比之又差了什麽呢?不過是因緣際會而已……

  薛萬徹是抿著嘴唇入睡的,這一夜,他一個夢也沒做,清晨,他在小丘之上一躍而起,招來衛士幫他整理衣甲,順便傳令讓幾個領兵校尉到他這裏來議事。

  同時,斥候們的探報也接連不斷的來到了他這裏。

  等領兵校尉們散去,薛萬徹大聲傳令,全軍隨即拔營而起,向東北方向行進。

  …………………………

  唐軍後軍離開介休之後走的很慢,晉州道行軍副總管裴寂坐鎮軍中,他這裏除了大隊的民夫之外,還有一部分大軍輜重。

  本來李神通想讓裴寂守介休,可裴寂不願意,他是為了軍功而來,總是縮在後麵已是和他初衷有些不符,再要留在介休,一戰之下還有什麽功勞可言?

  回去京師見了劉文靜那狗賊,定然又要被嘲笑一番……

  於是唐軍後軍也就歸於他來掌管了,李神通也沒在這上麵過於強求,除了給裴寂六萬兵卒留在後軍守衛糧草輜重外,還咬著牙給了他三千騎軍,也算是對得起裴寂了。

  當然,說是後軍,其實和大軍已然合為一體,實際上,此時唐軍並無糧道之說,全部的輜重都帶在大軍之中,足夠大軍兩月之用。

  在李神通看來,若兩個月還不能擊破敵軍於平遙左近,那麽也就差不多到了冬天,大軍南返是必然之事,所以也無所謂糧道不糧道了。

  可以說,後麵有著介休和雀鼠穀作為依托,認為大軍進可攻退可守的李神通已是打算拚盡全力與敵軍一戰。

  像裴寂的後軍,比之李神通的中軍還要臃腫幾分,加上民夫騾馬,確實是拖慢了大軍行程,可也算是全軍而進,首尾呼應了。

  這儼然便是以最保守的方法,來應對可能到來的襲擾的手段。

  而有裴寂坐鎮後軍,那麽這裏也就是裴氏的天下了,領兵將領不是河東裴氏子弟,便是裴氏之門下。

  這一戰,雖說裴氏並未拍下重注兒,可有裴寂在,河東裴氏卻也不得不將多年積蓄拿出來給裴寂做底。

  本來,裴寂還打算將徐世勣等人收入麾下,他倒也不傻,知道自己這些人之所以身處後軍,領兵之上實在比不得李神通麾下那些部將。

  如果說有什麽優勝之處的話,他們在管理糧草輜重上,要精細的多,能征慣戰的將領,也就那麽兩三人,還都是關西世閥中人,和裴寂有點不對付。

  那麽相比之下,河南的降將們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這能讓裴寂更安心一些。

  當然,李神通不會答應,這樣一支頗為精銳的人馬,應該用對地方,而且,他也不認為裴寂能壓得住徐世勣等人……

  離開介休不久,就紮營歇息了一晚,再次上路的時候,高踞馬上的裴寂望著浩浩蕩蕩前行的大軍,豪情滿腹,曾幾何時,他裴寂也能領得如此大兵,征戰沙場了。

  得意之下,裴寂笑謂左右道:“如此軍威,何人能擋?若吾等與李破小兒易地而處,哈哈,不如早降,尚能保全妻子乎?”

  左右聽了,自然是紛紛附和。

  這顯然是個笑話,裴寂既不是李定安,李破也絕對不願跟他個舞文弄墨的幸臣相較。

  到得午時,唐軍行有十餘裏,比之昨日快了一些,這是唐軍自我調整之後的必然結果,按照李神通的估算,三日之後,應該便能見到平遙城了。

  用過午飯,大軍繼續前行,此時唐軍後軍離開介休已有二十裏左右。

  後軍略顯紛亂,沒辦法,民夫眾多,糧草輜重也頗為笨重,行進之間難免散亂。

  而裴寂也並無治軍之能,能使得眾將膺服,令行禁止,所以隻經過了兩個半天,一個夜晚,唐軍後軍便有了些懈怠的跡象。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