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第454章 前奏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0-11-04 03:33      字數:3332
  動兵在即,徐世勣立即便將心腹部將張亮等招到了麵前。

  張亮年紀要比徐世勣大上一些,手腳長大,麵容粗糙,長的卻不算差,用眉清目秀拉形容也不為過,他臉上總是帶著笑,看上去有點憨的一個河南漢子。

  可這人在徐世勣軍中卻僅位於徐世勣之下,說出什麽話來,連徐世勣都得仔細琢磨一下的一個人。

  在聽聞李神通的軍令之後,這些河南來的草頭王們就鼓噪了起來。

  有的說缺糧,吃不飽肚子怎麽打仗的,有的說走了一路太累,有的則說士卒水土不服,如今不好與敵人廝殺。

  好吧,這種軍中傾軋之事,河南來的家夥們都經曆的多了,軍閥部隊的各種特色,他們是一樣也不缺。

  衝在前頭跟敵人交戰這種事情,他們輕易是不會幹的,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這種念頭,也絕對不會存在於他們心中。

  別人打頭陣,咱們瞅準機會撿便宜或者逃走才是他們的想法。

  這些都在徐世勣預料之中,眾人鼓噪之間,徐世勣猛的拍了拍桌子,瞪眼睛就吼了起來,“他娘的,咱們降了人家知道不知道?瞪大你們狗眼看看咱們周遭,怎麽?想讓人家現在就將咱們圍了殺上一場?”

  這個時候的徐世勣粗魯的像一個真正的莽夫,而他手下這群人還就認這個,頓時聲音就小了下來。

  於是張亮就登場了,“都吵什麽吵,打上一仗讓人家看看咱們的本事,日後也好說話,大家心裏都有數的事兒,非要將軍發火,才都明白該幹什麽是吧?”

  “有能耐都會河南去,看魏公他娘的不摘了你們的吃飯家夥……”

  頓時,賬中一點聲音就都沒了,眾人低眉斂目,別說呲牙瞪眼了,連和張亮對視一下的人都沒有。

  沒錯,這是一支有著兩個腦袋的降軍。

  徐世勣名為主將,在這群人當中的威望卻並不比張亮高到哪兒去,甚至較真的話,可以說是略遜張亮一籌。

  實際上,他和張亮各有千秋。

  他勝在領兵之能上,張亮呢,勝在心狠手辣,這可不是一個憨憨的老好人兒,軍中得罪他的人多數都已經被他埋進了土裏。

  張亮是鄭州滎陽人,是個地道的農夫,在修洛陽城以及楊廣大肆造船的時候,家鄉被禍害的不輕。

  到了三征高句麗,張亮家中無以為繼,算是徹底活不下去了,再加上瓦崗匪鬧的很凶,這個時候他家中若還有一點牽掛,他都不會這麽去投賊夥。

  可惜的是,他家中就隻剩下了自己一個人,而且官府催逼甚急,於是一咬牙,與其去給狗皇帝運糧,不如自己掙一條活路出來。

  於是,瓦崗匪中便多出了一個放下鋤頭的農夫,他這人其實很聰明,在匪夥中呆的久了,也越來越是心狠手辣。

  張亮漸漸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被李密看重而掌軍法事,這是個不討喜的職位,張亮卻做的有滋有味,為眾將所懼。

  後來李密漸趨昏聵,張亮得罪的人太多,心裏也有些害怕了,於是自請去職,到徐世勣軍中任職。

  實際上算是李密派到徐世勣身邊的監軍。

  可到了最後,這位監軍比徐世勣還堅決,隻單雄信等一叛,張亮就覺著大事不妙,就算他賣了徐世勣,李密估計也饒不了他,而且徐世勣也不是那麽好賣的,麾下多為翟讓舊部,對李密不滿久矣。

  如果他這裏有何動靜,多數先就被眾人剁成肉泥了。

  生死攸關之際張亮可沒含糊,當著眾人的麵就勸徐世勣趕緊率眾西逃,徐世勣投唐,其實他有著不小的功勞呢。

  說起來,他和徐世勣相處的很不錯,眾人畏懼於他的凶名,可他卻對徐世勣非常恭敬,從來都是徐世勣說什麽,他就做什麽。

  就像當初在李密身邊一樣,很得徐世勣信重。

  因為張亮的出世哲學很簡單,吃誰的飯,便要給誰幹活兒,其他人都不在他眼中。

  這其實也是他能在李密大軍中生存至今的法寶,忠誠什麽的談不上,卻也有著自己的底線。

  就像現在,嗬斥了眾人,他就躬身捶胸對徐世勣道:“將軍勿憂,俺打聽說了,雀鼠穀中就立了一些寨子,好像沒多少兵馬。”

  “咱們是什麽人?從來不怕廝殺,隻要將軍帶著咱們衝上去,奪下雀鼠穀,這十幾萬大軍就都得高看咱們一眼,賞功的時候,隻要將軍能得重用,咱們就都能跟著沾光兒。”

  “將軍,該怎麽打,您吩咐便是,咱們都聽您的。”

  有這樣一個人在身邊,簡直太省事兒了,就算不給你出太多的主意,你也沒話說。

  而說起戰事來,徐世勣也是當仁不讓。

  其實隻要他們兩個人在軍中,這支大軍就散不了。

  ……………………………………

  五月間,介休西南的雀鼠穀中,殺聲震天,響徹群山。

  唐軍和並代大軍的第一次碰撞,就碰出了極為燦爛的火花兒。

  宇文鑊,尉遲信,尉遲偕,薛萬均,張倫幾人領兵,在雀鼠穀中築十餘寨,輪番交戰,阻唐軍於雀鼠穀。

  唐軍前驅徐世勣部,領兵兩萬餘,猛攻諸寨。

  這一戰,實際上是河南軍旅和晉地邊軍的較量。

  河南強軍卻也名不虛傳,箭如雨下之中,河南軍卒前赴後繼,不顧生死,攻勢之瘋狂,實是令人咂舌不已。

  加之宇文鑊,尉遲信等人並無死戰不退之意,在唐軍攻勢之下,陸續後撤,幾乎是讓河南降軍一戰成名。

  可就算如此,這一場戰事也足足持續了十餘日,像雀鼠穀這樣的地界,要是李破有心死守,就算徐世勣有通天之能,也別想憑著他那兩萬多的人馬,平推過去。

  百分百是一戰之下,便讓唐軍少上一支勁旅才對。

  此戰隻能算是大戰的前奏,可河南軍卒以及並代邊軍的鮮血,還是將雀鼠穀塗抹了一遍。

  兵甲精強,士氣高昂的晉地邊軍雖是屢屢退卻,卻是給了驕傲凶悍的河南勁旅當頭一棒,當唐軍在雀鼠穀北口處歡聲雷動的時候,徐世勣和張亮站在高處,望著漸漸在遠方隱沒的日月星辰旗,盡都默然無語。

  十幾天的廝殺,讓兩人都是心力交瘁。

  前麵的敵人凶猛頑強的令人吃驚,一個個的寨子,都是用無數河南子弟的鮮血和生命來換的,每下一處營寨,看到營寨前堆積如山的屍體,和那泊泊流淌的鮮血,徐世勣的心都要沉重一分。

  傷亡倒在其次,最為可怕的是,敵軍總能退而不亂,至今他也沒見到破營之後散亂在地的輜重糧草,更沒見到太多敵軍士卒的屍體,這意味著什麽他非常清楚,敵軍沒有死守雀鼠穀的意思。

  這一仗打的徐世勣是傲氣全無,甚至有些心寒的感覺。

  敵軍確實據地利之優,可他麾下的乃是百戰之師……竟不能摧枯拉朽般的拔取這些營寨,傷亡還如此之重,這就是邊軍嗎?

  而讓他更為難受的是,後麵督戰的薑寶誼,絲毫不顧將士傷亡慘重,屢屢催促他率軍向前。

  前有強敵,後有掣肘,即便當初在李密軍中,也不曾經曆過這麽難受的局麵,所以,這樣的戰事他不願再經曆第二次了。

  聽著部將陸續報上傷亡,徐世勣咬著牙,對薑寶誼已是恨之入骨。

  兩萬多的河南降軍,傷亡六千餘眾,大的幾乎讓人難以忍受,如果是一戰之下,就傷亡如此眾多,那這支大軍早就潰了。

  可這是十餘戰之後的結果,每次都能有喘息的機會,甚至每次都能給人以可以再戰的錯覺。

  河南降軍確實是一戰之下,名揚軍中,可這支軍旅其實是被打殘了。

  徐世勣心痛之餘,隨即請令駐守雀鼠穀,想要在這裏就地休整一番。

  可李神通多有勉慰之語不假,卻還是拒絕了徐世勣所請,這樣的要害位置怎能交於到一個降將手上?

  而且,降軍戰力頗佳,就算死傷一些,可還算大軍當中少有的一支勁旅,此時奪下雀鼠穀,並州門戶大開之下,正應是趁勢北上之際,怎能缺了這支精兵?

  為安徐世勣之心,李神通大方的讓裴寂撥出糧草酒肉,犒賞戰後將士,又許下諾言無數,最重要的一個則是將薑寶誼叫來,訓斥了幾句,讓其複在徐世勣軍中任職,才算稍稍平息了徐世勣的怨氣。

  可徐世勣回去跟張亮私下商議了一番,兩人都覺著失望至極。、

  尤其是北邊這些敵人,太陌生了,這樣的強軍……徐徐退後,而非就地死戰,差不多就是主動放棄了雀鼠穀這樣一處險地,實是令人心驚肉跳。

  也許李神通覺著奪下雀鼠穀,唐軍已處不敗之地,可在幾乎是從死人堆裏殺出來的兩位河南降將看來,此戰勝敗已是難以預料。

  兩個人幾乎是本能的,就一同下了決定,之後一定不能再憑人擺布了,若有變故,立即引兵南返,晉地這麽大,南邊又極為空虛,尋一處落腳之地應該不算什麽吧?

  可以說,一戰之下,先就把河南降軍給打的搖擺不定了起來……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