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第390章 歸程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0-11-04 03:32      字數:4418
  七月間,李破率軍回到了雲內。

  將幾位老軍的屍骨,葬於雲內墓園,隨即,在雲內舉行祭禮,祭奠今年戰死的軍將士卒。

  實際上,今年打的仗雖多,南北戰事,代州軍縱橫千裏,所向披靡之下,軍卒很是疲憊不假,可自身的損傷卻並不多。

  這次祭禮和當初恒安鎮軍東向幽州之前,舉行的那次祭奠活動沒法相比。

  因為大軍將士已經陸續南下,有的去了馬邑郡城,有的去了樓煩,有的回去了雁門,有的則要直達晉陽,因為冬天馬上就要到了,大軍不可能聚集在雲內這個地方過冬。

  所以,當李破回到雲內的時候,留在雲內的都是北上戰事當中的傷病,人數不可能很多,加上雲內的官吏,守軍,也就是幾千人罷了。

  可雲內是代州軍起家的地方,意義非同凡響,以後李破肯定不會太多回到這個地方了,可他的根基永遠都在這裏。

  說起李破,人們都會說李破祖籍扶風,起於雲內,如今他差不多已是自成一族,晉地的人們,大多都會說雲內李破,而非是扶風李定安。

  顯然,如今晉地門閥當中,已有李破一席之地,別看他隻是孤身一人,沒有兄弟子侄,隻要他的地位穩固,就不會有人說,他一個人支撐不起一個門閥。

  就像當初隨宇文氏西行的那些人,大多沒帶什麽家眷,最終一個個卻都奠定了關西門閥的根基。

  所以說,如今的李破,在晉地人們眼中,屬於晉地門閥中人,而在關西人看來,卻是關西門閥的外延,很吃香的一個位置。

  莊嚴的祭禮過後,李破立即命人召身在雁門的許昭北上,令他和元朗一起,在蒼水之畔築城,和雲內馬邑兩城形成掎角之勢。

  當然,這也是此戰中俘獲的突厥人太多了的緣故。

  八萬餘突厥戰俘,對於並代兩州而言,實在是一個比較恐怖的數字,光讓他們牧羊放馬,肯定不成。

  而且蒼河馬場一直閑置,那裏沒有城池鄔堡,因為北邊應該有定襄郡作為蒼河馬場的前沿。

  定襄郡一失,蒼河馬場漫無遮攔之下,很快就成了突厥人任意肆虐的地方,別說放牧了,在那裏溜達都要當心被北邊兒過來的突厥人捉了去。

  所以,不如再建一個以城池為依托的牧場出來,就像雲內一樣。

  這個任務就比較重了,十數萬人的調撥,築城之外肯定還要放牧,前提條件也必不可少,就是突厥人明年不會南下來報仇。

  至於讓人頭疼的工匠和工程進度問題,還真就不用擔心。

  楊廣用十幾年的時間,鍛煉出了一大批工程能手,軍中和地方上,這樣的人都不缺,代州有,並州更多。

  勞力就是戰俘了,監工也很恰當,西突厥的人很願意為這個慷慨的主人服務,因為他們中間的男人很少,大多都是女人在當家作主。

  缺乏野心的她們,幾年下來,已經將雲內當做了自己的家。

  用她們作為監工,會減少戰俘的抵抗情緒。

  壞處就是,很可能在蒼水這裏,形成一個規模比較大的突厥人聚集地,以他們作為邊塞之地的防守者,實在讓人不放心。

  當然,現在城池還沒影子呢,也就談不上這些。

  在雲內,李破見了很多人,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讓雲內的所有人相信,並代兩州的主人,確實是將雲內當做了家鄉。

  李破在雲內受到擁戴的程度,怎麽形容呢,嗯,這麽說吧,如果你在大街上跟人說上一句李定安的壞話,不大一會兒,就會被雲內各色人等群毆一頓,然後捉去官府法辦。

  法辦的不嚴,大家不滿意了,說不定還要跟官府理論一下。

  李破帶給雲內的,是無數的榮耀,還有穩定。

  混亂的雲內,在李破入主之後,產生過一些動蕩,也讓雲內的居民們憂慮過,可隨著時日的延長。

  天下各地烽火四起,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這個時候,雲內的獨特就顯現了出來,這裏的人能吃飽肚子,戰事一場連著一場,人死的卻並不多。

  雲內各家各戶的財產,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證。

  最為讓人厭惡的徭役,在這些年當中,甚至比楊廣在位時還要少,好像官府唯一的要求就是,大家能吃飽肚子,別餓著了。

  這確實也是李破這幾年唯一能想到,更極力在做到的事情,幾乎每一場殺伐,都是為了一口吃的。

  聽上去很辛酸,可好處顯而易見,它帶來的是雲內的穩定,不繁榮,卻非常的穩定。

  穩定,其實就是這個亂世最為珍貴的東西,而時至今日,不用官府怎麽宣揚,雲內百姓便對李破感恩戴德,當年的小小動蕩,早就被人遺忘在了角落裏。

  李破在雲內呆的非常舒服,他享受著這種萬人擁戴的感覺,戰事過後,所有的疲乏在這裏都得到了緩解。

  他走在大街上,無數人會向他叩拜。

  雲內無處不在的娛樂場所,也就是那些青樓楚館間,到處都是傳唱著他的美名,弄的李破自己都不太好意思了。

  於是,在冬天第一場雪來臨之前,囑咐了元朗和他的新婦,讓他們好好看守家業,妥善看守散布於各處的戰俘,將阿史那埃利佛和阿史那博羽的親族都挑出來,聚集在一起。

  別讓他們跑了,也別虐待他們,這也許將是和突厥討價還價的籌碼呢。

  於是,在寒風漸起的八月,李破帶兵離開了雲內,迤邐向馬邑郡城而來。

  如果說在雲內,李破算是被鄉情所包圍的話,那麽在馬邑郡城,以及南邊的雁門,晉陽,他享受到的是便是威名所至,萬眾敬服的榮耀了。

  今年下半年的兩場大仗,克陷晉陽,北上突厥,連敗強敵,他的善戰之名,隨著大軍南歸,已是遍傳並代兩州。

  可以想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割據於並代兩州的李定安這個名字,也必定光耀於世,讓當世所謂的名將們,黯然失色。

  在和李破相峙之時,未戰先就怯了三分。

  北擊突厥的功勳,從來就都有這樣的加成效果,隻是這麽多年過去了,能拿突厥人開刀的上將,不是已經死了,就是已經七老八十。

  而隋末戰亂以來,天下群雄並起,北方的英雄豪傑們,紛紛向突厥低頭俯首,求取官職,隻有李破,敢以雲內孤軍,不停在和突厥人糾纏,從沒有低頭的意思。

  而此戰過後,將再沒有人敢去懷疑雲內李定安抗擊突厥的決心和戰績。

  十餘萬突厥戰俘,就在那裏擺著呢,無數的牛羊,被驅趕南來,放於雲內,馬邑,雁門,樓煩的牧場上。

  除了榮耀之外,最為直接的效果就是,並代兩州的糧價直接下挫,而糧價帶動的是其他物價。

  一戰之下,費了老大力氣,收效也差強人意的頭疼問題,一下便得到了解決。

  很多時候,戰爭這東西收獲的都是暴利,不然的話,也不會有那麽多人以發動戰爭為樂事了。

  在馬邑郡城,李破沒呆幾天,王祿這個人,才幹平平,治理一地,你找不出他多出彩的地方,大多都是上麵說什麽,他就做什麽。

  和樓煩蘇亶比起來,他明顯遜色的多。

  可這人卻讓李破很放心,屢經動亂的馬邑,不需要什麽能幹的人再來折騰了,隻要平平穩穩,就是大家的福氣。

  隻要北方突厥不來,王祿這個太守其實剛剛好。

  當然,這隻是李破的看法,到底對不對,不用拭目以待,治下的百姓說了算。

  李破在馬邑郡城之中,微服轉了一天,把王祿等人嚇的夠嗆,漸漸趨於飽暖的馬邑人家,過的都還挺滿意。

  當然,要想從大業十三年的傷痛中恢複過來,這點時間可不夠。

  而且李破在馬邑城中的名聲,同樣也很不錯。

  實際上挺簡單個事兒,自從李破主掌馬邑之後,一年多的時光有點短暫,可糧食變得越來越充足,人心迅速就安穩了下來。

  北地的動亂,都是缺糧鬧的。

  大隋不是亡在什麽土地兼並,外敵入侵,權臣當道之類的事情上,其實就是亡在一個糧食上麵。

  這在大隋各大糧倉,糧食堆積如山的情形之下,顯然是一件充滿了諷刺意味的事情。

  還是那句話,這些年李破為了糧食,殺伐無算,時至今日,得到的回報就是,他治下的地方,糧食漸漸充盈了起來,人心也比其他地方安穩的多。

  幽州來的移民,在馬邑郡城和神武過上了放牧的日子,西遷而來的怨氣,正在消散之中。

  李破轉了一圈,看到的,聽到的都挺滿意,令人眼睛一亮的是馬邑城中的娘子軍,這顯然是馬邑郡城一道比較靚麗的風景。

  當年把守城門的都是些五大三粗的漢子,一個個鬼頭鬼腦,給李破的印象非常不好,可現在,城門處都換成了女子,也好說話多了。

  隻是武力值有點堪憂,可有人數的優勢,讓她們看上很威風。

  據說也沒人敢招惹輕易她們,都是馬邑城中的坐地戶,親人為馬邑流了血的,大多數都是寡婦,要不然就是父兄沒了,同病相憐之下,分外的抱團兒,你招惹了一個,就等有招惹了一群。

  這樣的馬蜂窩,很少有人願意去捅一捅,名聲不好聽不說,還容易引起公憤。

  在這一點上,李破對王祿分外的滿意,能讓馬邑城的娘子軍存活下來,王祿這人還是有些亮點的。

  其實吧,他還真就誇錯了,娘子軍是他親口下令建立起來的,王祿就算不願意看到一群女人成了郡城防禦中的一部分,也不敢拆了娘子軍的台,供足糧草之外,還得不停給其補足兵員。

  就怕李破興之所至,問起馬邑城中的這支軍旅怎麽樣了。

  這不,他的謹小慎微也就得到了回報,李破回到郡府,便很是誇讚了他兩句,著實是讓王祿受寵若驚,沾沾自喜了很久。

  他這人沒多大的野心,機緣巧合之下,一步步成了馬邑郡守,在這個位置上呆的是老老實實,基本上根本不做他想了。

  隨即,李破啟程南下雁門。

  雁門則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李碧,宇文歆聞訊,率眾迎出十數裏。

  和馬邑郡的“冷清”不一樣,作為代州的中心,雁門這裏要繁榮的多的多,官吏的數量也非是雲內,馬邑郡城能夠比擬。

  李破在這裏就隻剩下威名了,讓人敬畏的名聲。

  宇文歆明顯黑瘦了許多,在晉陽掌兵的位置上,他過的比較悠閑,可到了雁門就不成了。

  那是無比繁重的政務撲麵而來,一切都是剛剛開始,千頭萬緒都要他這個太守來梳理,陳孝意在雁門留下了一個很大的攤子。

  如果把王祿放在這個位置上,他肯定給你辦的是亂七八糟。

  可宇文歆嘛,他卻非常喜歡這個位置,他的目標不是別的,他在等著李破稱王,他的前麵便擺了代州總管的職位。

  作為一個有野心也有才幹的人,他初來雁門便如魚得水。

  操勞對於他這樣的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麽,他要的就是一個肩負重任,能夠顯耀於人前的權勢。

  所以,初掌雁門政務,他沒有安坐府中,而是在稍稍熟悉了一下政務之後,便四處奔走查看治下各地情形,熟悉屬下官吏。

  在李破領兵北上這一段日子裏,他幾乎是馬不停蹄的轉遍了雁門各個屬地,等到李破回軍,他這裏也剛回雁門郡城。

  這樣的治政態度,同樣讓李破非常滿意。

  可以說,雁門這裏的百姓同樣是幸福的,在大業十一年的戰亂過後,前後兩任太守,都是能員。

  北有馬邑,南有晉陽,雁門已經開始遠離戰亂了,吃飽肚子根本不是問題,人口更不是問題,問題是要做到一個安居樂業,迅速的繁榮起來。

  陳孝意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宇文歆則要在上麵加磚加瓦。

  而此時此刻,他要做的是迎接凱旋而歸的主上,並在隨後,將自己的所得說予李破知道……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