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第285章 秩序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0-11-04 03:32      字數:3290
  這一老一少,性格迥異,也有著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念。

  可當大的方向趨於一致之後,交談起來也就並無多少窒礙了。

  當然,兩個人不是在過家家,他們談論的每一句話,其實都涉及到馬邑郡今後的走向,因為如今的馬邑,將是以他們兩個為首的局麵。

  王仁恭覺著,這樣的交談來的太晚了些,他初到馬邑的時候,若是有個手握兵權的人願意跟他這麽坐下來安靜理智的談一談,局勢也不至於走到今日這個地步。

  李破則覺著,王老頭兒雖說老眼昏花,也並非想象中那麽糊塗倔強。

  這也象征著,他們的交談進行的很順利。

  當然了,兩個人也不是在談心交友,不然的話,這樣兩個人也談不到一處去,他們的學識,見解等等,都完全不同,也就成為不了什麽忘年之交。

  他們之間的交往,更趨向於各取所需,利益所致,結成了一種並不算多牢固的暫時性聯盟罷了。

  兩個人對這一點其實都很清楚。

  他們在一條根本性條件上,無法達成共識,那就是是不是忠誠於隋室,所以,這一晚的交談中,他們對此都避而不談。

  這也屬於比較明智的做法,因為他們其實都明白,他們兩個人,對天下大勢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談那些除了會產生爭執之外,對馬邑郡,乃至於天下大勢,都沒有任何的意義。

  隻能說,這一晚的交談,讓他們消除了很多的隔閡和疑慮。

  不用太久,第二天,影響也就出來了。

  馬邑城這裏迅速進入了完全的軍管狀態。

  郡府開始召集馬邑官吏,開始全力準備恢複行政秩序。

  經此一亂,馬邑上上下下的大官小官們,少了差不多一半兒,以馬邑劉別駕為首的人,不是逃出了馬邑城,就是被人殺死在了城內。

  暴亂一旦爆發,對於官吏們或者說是官場的摧殘是無法否認的,因為他們必定是人們心中的怨恨最直接的發泄目標。

  至於李破,則恒安鎮諸將,開始找後賬了。

  第一個,馬邑城之前那些城狐社鼠,一個個的都要翻出來,之前暴亂之中,犯下罪行的那些人,必須予以嚴懲。

  這是恢複秩序之後,首先需要做的一件事,要讓人們看清楚,坐下惡事就要受到懲罰,而非是什麽既往不咎。

  同樣,這也是官兵和亂軍最明顯的區別之一,各處亂軍在暴亂之後,為了盡快的擴大實力,會毫不猶豫的容留那些敢打敢殺的所謂英雄豪傑們。

  所以義軍起事之初,或者很長一段時間裏,他們中間都是良莠不齊,甚或於,他們中間充斥著市井無賴,私鹽販子,地方惡霸等亡命之徒。

  他們往往比普通人更具有攻擊性,也比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更容易爬上亂軍的高位,所以,人們才常說,時勢造英雄這句話。

  毫無疑問,李破其實就是其中一員,隻不過現在他是秩序的維護者而已。

  不管怎麽說,馬邑城的局勢走到今日一步,那麽鮮血必定還要繼續流淌下去,不管是為了威懾,還是為了鏟除後患,一些人要人頭落地那是一定的了。

  第二個,還要繼續搜尋馬邑郡尉劉武周的下落,務必在回軍之前,將這個罪魁禍首明正典刑。

  這是恒安鎮軍揮兵南下的主要目的之一,沒有達成之前,恒安鎮軍不會離開馬邑城。

  第三個,李破命人巡查馬邑城庫房。

  他和王仁恭已經商量好了,馬邑城的衣甲兵器等物,他要一半兒。

  第四個,馬邑城在冊的各種工匠,他也要拉走一些。

  來馬邑城一趟,他可不是來盡義務的,這些零零碎碎的要求說出來,讓王仁恭很肉痛,很為難之外,也確實打消了王仁恭最後一點疑慮。

  若是恒安鎮軍什麽都不要,就為了走上一圈,殺個劉武周,王仁恭反而要仔細琢磨一下李破的意圖所在。

  因為不管什麽時候,無私的人總歸是要稀少一些,尤其是領兵的將軍們,更是鳳毛麟角。

  無所求,其實也就意味著有大欲。

  王仁恭可不認為,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將領,會想著去做什麽忠臣烈士,這樣的人有嗎?肯定是有,但這位恒安鎮將看著可一點都不像。

  其實,王仁恭除了怕李破有占據馬邑城,稱雄邊郡的雄心之外,之後怕的就是這位在馬邑城中肆意搜刮劫掠,或者幹脆就在馬邑城招募兵員了。

  這些都是將軍們最喜歡做的事情,還好,李破做的很有分寸,顯示出了他的誠意所在,提出的一些條件,都在王仁恭接受範圍之內。

  其實,和李破交往過的人都不會感覺太難受,嗯,除了李世民之外,這位李家二郎去了雲內一趟,一直在擔心將妹子丟在雲內,在與李破交往過程中,過的很不舒坦。

  其他人嘛,就算是很挑剔的世家公子哥竇誕,他可以說出一大串李破本人所表現出來的缺點,可你要問他與此人相交有什麽感覺,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此人值得一交。

  這就是李破的過人之處了,他不會總想著占便宜,而是總能找到讓雙方都滿意,誰也不會太吃虧的方式手段,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當然,作為他的敵人,就絕對不會有這種感覺的。

  像在馬邑城中流竄的劉武周,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這位馬邑城的地頭蛇,將自己最大的一個本事發揮到了極限,像地老鼠般,帶著無盡的恐懼,不斷的向地下深潛下去。

  出城是不用想了,在第一時間,他沒能出的了馬邑城門,那麽,他也就沒機會出去了。

  他隻能靠著自己在馬邑城多年,建立起來的人脈,將自己深深的隱藏起來,他甚至在之後不久,覺得不可能靠著身邊的人硬闖出城了,就馬上甩脫了那些韓景派在他身邊的護衛。

  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於,自己隱藏的夠深,外麵的那些人對他的追稽力度不會一直那麽大身上了。

  可惜,他根本不知道,李破惱恨起一個人來,會有著怎樣的決心,而且,馬邑城也不是晉陽,東都,或者是長安那樣的大城。

  控製了整個局麵之後,想要找出一個人來,並不會費很多的手腳。

  幾個和劉武周也曾稱兄道弟的馬邑捕快被找到郡府,李破並沒有見他們,隻是尉遲恭狠狠的威脅了這幾個人一通,給他們定下了十日之限。

  找到劉武周的人,在馬邑城這裏加官進爵,或者選擇去雲內做官兒都成,找不到,幾個人都得人頭落地。

  因為他們和馬邑城的暴亂都脫不開幹係。

  然後,大大小小通緝告示,便貼滿了馬邑城的大街小巷。

  這樣的追查力度,比當初朝廷追緝反賊李密還要大上幾分呢。

  隨著劉武周的黨羽紛紛落網,被一排排押到街市之上,高宣罪名,然後紛紛人頭落地之後,劉武周這位暴亂首腦,也就藏不住了。

  他畢竟不是老鼠,能鑽到洞裏去。

  也隻過去了六天,一個姓於的捕頭便率人將他挖了出來。

  這位前馬邑黑社會頭子,後來的馬邑郡尉,曾參加了三次北征的“功臣”,卻沒有劉仁恭那樣從容就死的覺悟,還在努力的尋找著那虛無縹緲的一線生機。

  嗯,他的求生欲望是不用懷疑的,當然,剛烈這樣的字眼兒,也與其人沒有任何緣分。

  被人從暗無天日的密室之中拖出來,這位也曾威風一時的馬邑劉郡尉,已經被自己的欲望和野心,以及那無邊的恐懼折磨的不成人形了。

  因為求生的欲望很強烈,所以理智並沒有陷入崩潰。

  可以說,這也是一個諸次遼東之戰造就出來的怪物,視人命若草籽,膽大包天,渾身上下也充滿了野望的家夥。

  他被捉住時的第一句話不是求饒,而是不停的在說,他要見恒安鎮將,馬邑通守李定安一麵,有要事相告。

  實際上,哪有那麽多的要事,因為他曾跟隨李破一起去遼東,在他印象之中,李破最大的弱點不是別的,就是兩個字,心軟。

  是的,李破就是給了他這麽個印象。

  因為在去遼東的一路上,以及之前在馬邑牧場呆的一段時間,雖說吃了不少虧,讓他對李破恨之入骨,可是對李破其人的印象,卻停留在了那裏。

  李破對手下人不錯,也並未使勁兒的把不對頭的人往死裏整飭,作為領兵將領而言,“見多識廣”的劉武周用自己來做例證,也便以為,這人心腸太軟了些,換了是他,又該如何如何……

  於是,李破也就被“心軟”了。

  這也就成了劉武周最後的一根活命稻草,希望李破再心軟一回,放他一條生路,畢竟大家井水不犯河水這麽長時間了嘛。

  (連七點這章都差點沒準時更,阿草也是暈了,星期六日還真不能放鬆的太過,一天兩更也有點艱難了,隻能說阿草不夠努力,不斷更的記錄一定要保持下去,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