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第127章 失利
作者:河邊草      更新:2020-11-04 03:32      字數:2240
  數日之後,李破在高處,見證了隋軍北征第一戰。

  這是他第一次見到,成規模的大型戰役,也同樣好像是上天給他人生中,上的非常重要的一課。

  這一戰當中的經驗和教訓,讓他在之後的日子裏,受益無窮。

  在這一戰落幕之後,他明白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勇猛的將領,彪悍的士卒,甚或是嚴明的軍律,完備的武裝,得當的戰略戰術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但。。。。。。決不能將背後,毫無保留的交給門閥子弟。。。。。。。

  這就是他在遼水之戰中,總結出來的最為重要的一條,甚至可以說,獨屬於他的戰爭哲理。

  大業八年三月,隋帝楊廣率軍抵達遼水西岸。

  隨即,命工部尚書宇文愷造浮橋三座,以渡遼水。

  這位工部尚書宇文愷的家世就不用說了,姓宇文的,自然是出於關西大閥宇文氏,而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支。

  因為他的父親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的宇文貴,他的兄長,並不比他的父親稍差,乃上柱國大將軍宇文忻。

  所以,其家之顯赫,也就不用多說了。

  而宇文愷並非以武功見長,他的主業,是在各式各樣的工程上。

  他是開皇年間,最為重要的工匠頭目。

  從北周末年,一直到大業年間,各式工程,都跟他脫不了幹係,他建設過新長安,也就是當年的大興城,修過長城,馳道,大運河的開鑿,新建的洛陽城,都是他督造完工。

  這無疑是有隋一朝的大工程師,什麽魯班之類的工匠,在他麵前,都是小兒科。

  但在大業八年,搭建遼水浮橋上,他卻栽了個大跟頭。

  沒辦法,跟了楊廣這麽個皇帝,是他的幸運,能讓他盡展其才,總是無虞人力缺失之患,這在工程師而言,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但不幸之處同樣在於,跟了這麽一位比較隨性的皇帝。

  皇帝一句話,他這位工部尚書,就不知要掉多少頭發,又要經曆多少個不眠之夜。

  而在大軍環繞,眾目睽睽之下,伐木取材,勘探地理,水勢,命令並不熟悉工程建造的軍士,在敵人就在對岸虎視眈眈的情形之下,迅速搭建浮橋。

  於是,並不太熟悉戰爭的宇文愷,終於掉坑裏了。

  浮橋搭建的很快,這與人力龐大有著直接的關係。

  當然,這同樣和宇文愷知識的淵博,有著莫大的幹連。

  大業年間,一係列的工程,也讓隋帝楊廣身邊,並不缺少工程大家,在大家齊心合力之下,浮橋開始搭建的很順利。

  但別忘了,這正處於戰爭當中,如果對岸沒有高句麗大軍的話,浮橋也許很快就能讓大軍順利的通過遼水。

  不過,那是空想而已,後來人都說,宇文愷計算失誤,以至於浮橋短缺,這才導致了遼水首戰失利。

  實際上,在高句麗人嚴防死守之下,隋軍倉促建成的浮橋,根本不可能接近東岸十數步之內。

  高句麗人箭如雨下,一邊修建浮橋,一邊準備渡河而擊的隋軍將士,進退唯艱,擁堵在浮橋之上,完全成了靶子。

  不時有人被擠落水中,身穿鎧甲的他們,立即便被淹沒在滔滔遼水之中,而橋上,一旦有了缺口,成排的人便會在箭雨中倒下。

  沉重的建築材料,根本不可能運抵到前麵。

  落入遼水的隋軍將士越來越多,浮橋之上,更是屍骸累集,鮮血流淌在浮橋之上,又落入水中,卻不能給遼水染上一點顏色,隨即便被遼水衝刷的無影無蹤。

  這不是隋人在遼水上第一次流血,但這卻是大業年間,隋人第一次和高句麗人開戰。

  隋軍將士,用滾燙的鮮血,和無數的生命,為他們的驕傲和輕敵,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這個時候,不利的戰事,卻早就了另外一個人的聲名。

  他叫麥鐵杖,江南悍匪出身,勇力絕倫,如今官至上開府,右屯衛大將軍,隋帝楊廣的心腹將領之一。

  他無疑是冷兵器時代,最具典型意義的猛將。

  當他領兵在橋上進退不能之時,其實遠不如後來人說的那麽煽情,慷慨激烈的有如一個烈士。

  他隻是做了一個統兵將領,應該做到的事情。

  眼瞅著河岸還有數十步,浮橋擁擠,已無法退後,浮橋上的隋軍兵卒,正在承受著慘痛的傷亡。

  麥鐵杖不由縱聲狂呼,大叫著,跳入遼水之中,冒著箭雨,泅渡東岸。

  這個時候,隋軍將士的勇悍,也表現的淋漓盡致。

  隨著大將軍麥鐵杖跳入遼水,右屯衛府麾下士卒毫不猶豫的跟隨而上,像下餃子般,紛紛縱身跳入水中。

  他們中一大部分人,都沒能踏上東岸。

  不是死在箭矢之下,便是淹死在了遼水之中。

  但無疑,這是遼水之戰中,最為壯烈的一刻,同樣也造就了之後最為醜陋的一幕。

  麥鐵杖很幸運,遼水並沒有把他衝走,當然,這也和他的勇武脫不開幹係,沉重的盔甲,在他穿來,好像輕若無物一般,也給他提供了足夠的防禦,箭矢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麽傷害。

  他踏上東岸,帶著陸續爬上來的士卒,一頭紮進東岸高句麗人的軍陣當中。

  離著太遠,身在西岸遠處的李破隻能聽到隱隱約約的喊殺聲,他看的最為清楚的,就是對岸不住升騰而起的箭雨,和浮橋上不斷倒下的隋軍士卒。

  當麥鐵杖帶著麾下數十兵卒,踏上東岸的時候,李破卻在想著,完了,今天這一戰,應該是結束了。

  這個時候,慘烈的戰爭,已經不能給他太多的觸動了,他隻是有點悚然的愣愣的瞅著那密密麻麻,不停落在浮橋之上的箭雨。

  因為他知道,如果他現在身處浮橋之上,那麽很可能,不會有什麽奇跡發生,他的選擇,和登上東岸的那些人不會有什麽不同,他會一頭紮進遼水之中,先避開該死的箭雨再說。

  結尾處,和李破料想的差不多,上岸的那些隋軍士卒,很快就淹沒在嚴整的高句麗軍陣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