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師訓
作者:太史令的鼠標      更新:2020-10-26 09:00      字數:3258
  演武場四周兵器林立,場中方磚參差不齊,武者每每或砸碎或斬斷或踏裂舊磚,雜務道人便以新磚補上,是以整片場子斑斑駁駁,也不知有多少人在其上修煉過武藝。

  演武場背靠玉清宮,上清宮與太清宮在其上巍巍而視,一如武學進無止境之寓。

  葳菱道人為高荃探視完病情後,帶著兩個得意徒弟回到山上達真觀內院,要兩人下演武場切磋技藝,一來看看繆成這些年長進如何,再者也瞧瞧自己新創並傳給杜夢已的功夫效用如何。

  葳菱道人令二徒隻比試招數,不較量內功,第一場先對練達真觀基本功。畢竟繆成入門較早,基本功打得比杜夢已紮實,在第三十招上逼住了師弟。

  葳菱接著令二徒不限招數自由搏擊。二徒均拿出師傳功夫較量,杜夢已不時夾雜葳菱新創之技,繆成邊鬥邊讚,心想師父的功力顯然更進了一層,不然怎能創出如此妙招。二人一個有意相讓,一個謙虛內斂,因此鬥了個平手。葳菱喊住二人,叫拿出真功夫切磋,不然哪裏能有進步。

  第三場較量使用兵器,二人均挑了木劍。有了葳菱的訓誡,這一比兩個人都拿出了七成的功夫,一時又戰成平手。

  杜夢已畢竟年輕,好勝心強,前兩場切磋已經勾起了求勝欲,想在師父麵前露臉,是以出劍越來越快,招數越來越新。

  繆成初時尚能自在化解從容反擊,然而待杜夢已新招一起,他漸漸眼花繚亂。他在鍾玄穎王府被齊梟重創,雖得妖醫妙法施治,但隻治了內傷,損耗的內力一時半會還沒有增益,加之保護著遊雲高荃幾日奔波勞累,氣血早已不和,如今被杜夢已的長劍新招套著轉了三圈,演武場周邊陳列的各般兵器突然刺入腦中,“淩霄絕藝”的破劍法隨之噴薄而出,再也收束不住。

  長木劍忽而化作樸刀,忽而變成短棍,各種奇妙招數齊齊指向杜夢已木劍的破綻,後者哪裏見過這般精妙的招數,頓感吃力,手上不自覺已運了內力。

  再鬥十幾回合,杜夢已的長劍斜斜向繆成手腕切來,繆成腦中猛然湧出刀槍劍戟各種兵刃化解此招的路數,斧鉞鉤叉在手腕上爭執不休,誰也爭不過誰,如此倒把繆成持劍之手硬生生阻在半空。

  杜夢已木劍切到,收力不及,狠狠斬在繆成手腕上,繆成木劍登時落地,手腕腫起多高,杜夢已慌忙拾起繆成木劍,雙手一捧,躬身向師兄道歉。

  若非杜夢已一劍,繆成的神與身還在那裏糾結,這一劍可以說是為他打跑了心魔,暗自慶幸之餘,連忙伸左手扶住杜夢已。“師弟驚才絕豔,得師父真傳,為兄誠心道賀。”

  杜夢已惶恐道:“師兄有意相讓,夢已慚愧,誤傷師兄手腕,可還要緊?”

  “不礙事不礙事!”繆成甩甩右腕,還想客氣兩句,身後葳菱開口:“小已回去歇息吧,成兒隨我來。”

  杜夢已向葳菱恭敬施禮,再向繆成道別。繆成隨著葳菱道人進到玉清宮,葳菱道人找了間小室盤坐蒲團,繆成撫腕恭立。

  葳菱一直麵沉似水,見此間僻靜,沉聲斥責:“你好大的膽子!”

  繆成見師父發火,忙附身跪倒。

  “你從哪裏學來的這般功夫?”

  繆成不敢對師父撒謊,一五一十將逍遙宮淩霄殿的奇遇告訴葳菱。

  “伸出手來!”

  繆成以為葳菱是要為他看手腕的傷,忙將使劍的右手抵出。

  葳菱斥道:“換隻好手!”

  繆成伸出左手,葳菱探三指為繆成搭脈,眉間逐漸皺起。

  十彈指後,葳菱收回手去:“原來你也得到那異人療傷,若非他為你接續經脈,你先前受的那一擊沒有半年莫想養好。”

  繆成道:“此一擊乃是拜聽雷城城主齊梟所賜!”接著將齊梟硬闖王府討要齊駿,自己救援受傷之事簡要告知。

  “齊城主幾十年的功夫,憑你聖道的本事不敗才怪,不丟人不丟人。但你那新學的功夫居然能抗他許久,實屬不凡,若非你心魔大作,他在招數上恐怕占不了你多少便宜!”

  繆成坦言:“徒兒在那淩霄殿受藝之時的境況實在怪異,至今也搞不明白來龍去脈,當時的狀態好似身在夢幻之中,情勢又緊急,所以未能得師父允可便學了來,若師父覺得不妥,請您幫徒兒將它廢去!”

  葳菱輕輕搖頭:“達真觀素來不禁止子弟學習外藝,我也並非是不通事理之人,何苦廢你功夫,不過你可知道‘四真道’‘小流江海’的寓意?”

  繆成點頭:“修習‘真至聖賢’四道,需循序漸進,不棄涓滴,方成江海。井湧泉,滎成溪,俞聚流,經匯江,合入海,百脈歸一,方成汪洋。五階匯聚,一道始成,道道積聚,神功圓滿。若急功近利舍本逐末,以外求內,則如海潮倒灌江河決堤,輕則走火入魔心神俱敗,重則經脈剝離性命不保。”

  “不錯,那何者為本,何者為末?”

  “神為本,精為幹,氣為末。氣為本,運為幹,技為末。賢道為本,聖道至道為幹,真道為末。”

  “如今你已修到了何道何階?”

  “徒兒不才,已修到了聖道俞階。”

  “賢道根基紮得如何?”

  “得師父不棄,根基紮得還算結實!”

  葳菱手撚長髯:“問題就出在這裏!”

  繆成不明所以,誠懇求問師尊。

  葳菱道:“咱們達真觀的‘四真道’以煉氣為本,以氣馭技,從無到有,一、二、四、八再到六十四數變化,層層遞進,乃是內家的精深功夫。你得奇人傳授七七四十九種絕藝,均是外家的奇技巧藝,若是毫無內家根基或是內力尚淺之人前去練習,絕藝通神,久而久之,外力自然會化作內力,這也是習武的一條正途。”

  葳菱頓了頓,深入淺出地為弟子解惑。“若把天下武學歸總,內外兩家好似陰陽雙魚,內家功夫好比陰眼生陽魚,外家功夫好比陽眼生陰魚,雖無高低強弱之差,但卻有快慢緩急之分。”

  “內家功夫初練艱澀,尤其在紮根基上所耗的時間頗多,然而一旦打穩了基礎,日後的進境可以說一日千裏。”

  “而外家功夫初練時簡單實用,上手頗快,但若練到以外化內的時候,便逐漸變慢。若內家外家鬥在一處,起初內家是定鬥不過外家的。但越往精深修煉時,外家又鬥不過內家了。”

  “天道循環,因人抉擇,你既已有了牢固的內家根基,再去修習外家絕妙的功夫,猶如兩虎相爭,輕則靈台無主,重則內外俱傷。你習練‘淩霄絕藝’之後兩番遭遇強手,兩番出現心神混亂之情。你師弟功力尚淺,也能將你的心魔逼出來,而你遇上外家高手齊梟,若非他手下留情,你恐怕早已丟掉了性命。老子雲‘多則惑,少則得’,你正處在容易迷惑的年紀,‘淩霄絕藝’實在不可急圖!”

  繆成恭敬拜謝葳菱道人:“師父教誨甚是,可弟子一旦和高手比拚起來,腦海中各種技藝不自覺地就紛繁湧現出來,根本收束不住,還望師父指點迷津。”

  葳菱道人輕歎一聲:“解鈴還須係鈴人,心魔是你自己的,除魔衛道的征途還得由你自己來解。道家《清心訣》你是背熟了的,閑來好好體悟其內的精華,神清則氣定,氣定則百邪不起!”

  繆成似懂非懂,繼續討教:“徒兒當初蒙那奇人授藝時曾受其委托代為光大‘淩霄絕藝’,男兒一諾既出必要踐行,這也是師父教我做人的道理,況且他所托之事光明正大,於正道於武者有益,若是不再使用,恐怕有違誓約。”

  葳菱點點頭:“男兒一諾千金是對的,為師也不強求你不用,隻是遭遇強敵時你若再控不住心魔,那可是萬分凶險的。自今日起,你若與人交手,務必使用本門‘四真道’功法,其次要留意找尋資質品行俱佳之人將‘淩霄絕藝’傳授出去,待其藝成,你需努力克製巧技的誘惑,沉心鑽研聖道,一旦進入至道,內力精進境界大開,再回頭煉此絕藝,必可抗住心魔。到時內外同修,或可窺探真道也說不定啊,那時為師也要甘拜你的下風啦,嗬嗬嗬!”

  老人愛徒情深,繆成深以為動,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

  葳菱最後叮囑道:“此番下山求藥,一路艱險,能不與人交手便不與人交手,須謹記‘武者的兩條腿比不過俠者的一張嘴’,一旦心魔又起,趕緊‘腳底踩風’。另外,若傳授‘淩霄絕藝’,務必記得選則沒有內家功夫或內力尚淺之人,否則他與你的狀況沒有絲毫的差別,同樣是要勾起心魔的,切記切記!”

  臨行前得師父如此盡心的教誨,令繆成深受觸動,他再一次向師父拜倒,想說些什麽,卻梗在嗓子眼說不出來。

  道家出塵慣了,也不糾結離別,葳菱道人起身飄然出宮,背著身子離去,再不看繆成,當人已不見了,卻有一絲若有如無的語音飄到了繆成耳中。

  “樟蒲的青艾團幾十年沒吃到了,記得給為師帶些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