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改天換日
作者:太史令的鼠標      更新:2020-10-26 09:00      字數:2217
  黃石山地動終於停止,從山中溢出的硫磺味的濃霧是暴雨怎麽都衝刷不掉的,逍遙池水因山中湧出的洪水暴漲,接連的鹽倉渠洪流滾滾向北,翻著白浪花吐著渾濁的泡沫傾入椒江。本在豐水期的椒江,水位下降到了枯水期水位,黃石山北卷起的那條水龍幾乎將半條江的水吸到天頂,再一股腦地吐到了黃石山中,若非如此,又怎能熄滅焚天之地火。

  李力擎部鐵騎及時趕到,解了江右赭石堡之困,他將穎王從死屍堆頂請下平地,推著穎王登上渡船,殺紅了眼的穎王還在堅持要李力擎先走,由自己斷後。李力擎是極有主見的人,當下喝令穎王的近衛:“你們就是這樣護佑王爺的麽?”

  穎王近衛早已餘力不支,巴不得有個人站出來說這麽一句,當下上來兩人,鉗住穎王雙臂,將他按在了船艙裏。穎王部餘眾這才逐次登船。

  李力擎目送穎王渡至江心方才放心,身後成群結隊的鍾玄衛卷土重來,再等渡船回來不現實了,他心中計算已定,立刻上馬,將令旗向東一直,鐵騎掉轉馬頭,沿江向東方突圍而去。

  椒江江心波濤翻湧暴雨如注,這種在海上才會出現的風浪居然會出現在內陸,直叫從未領教過天地真怒的凡人們驚慌失措。渡船在波濤當中左右飄搖,白色浪花匆匆向江東滾去,風雨之聲依舊不絕,天空陰沉至極,東方隱隱可見一條撼天水龍直插雲霄,令見者驚心。

  穎王此時已經冷靜了下來,他獨立船尾,任憑風雨吹打,雙眼遙望鍾玄,心中百感交集。再向黃石山望去,今日之變故他或多或少都是有心理準備的,當年他在蘭台雪夜閱秘檔,早已知曉了應天洞內隱藏的秘密,也知道了六十年前上任五老大敗潑教的曆史,他雖籠絡常餘,希冀他有幸能夠獲取異能為己所用,但接二連三太多事情叫他對應天洞沒有投入足夠的關注,此刻見到如此末日景象,知道山內必定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故,若是自己稍稍介入此事,今日或許不會有此一敗,然而此刻後悔已全然無用,自己必須立刻籌劃退向木鱉城的道路,留得青山,養虎磨爪。

  穎王再將視線投向陰沉沉的鍾玄城,眼神變得淒苦迷茫,這是生他養他的故鄉,所有的美好與磨礪都有她的影子,今日要離她遠去,也不知有生之年是否還有機會回來,再想到自己唯一的兒子還落在都城,心中不免一陣惆悵。

  江北岸,狼纛軍早已列陣等候,待穎王登陸,周剛立刻辭行,率五幫十二派的俠客改道潛回鍾玄,處理遴甄坊及門派事務去了。

  萬俟良蹠問穎王向何處行軍。

  木鱉城在帝國東北方,如果直行,前路有潞湖城攔路,其內駐有鍾玄北大營,自己剩下的千把人萬不敢去點這個**桶。穎王深思熟慮後,下令全軍向西北疾行,進泉山,走小路,繞道趕奔木鱉城。

  於戰率赤鋒營一部成功突出西麟門,匯合了奪門的十名俠客,出城並未過江,而是向鍾玄西南的狄村遁去,此部成功地吸引開一部分鍾玄衛追兵。

  其餘奪門的俠客與被堵在石頭門的狼纛軍隱入市井,他們本就是百姓裝束,此刻趁著全城大亂,紛紛自尋隱匿之處,鍾玄全城費了老大力氣才將街麵上的百姓清理幹淨,緊接著全城戒嚴,隻等皇城內傳出的消息。

  鄭聰指使奔夜徒暗殺了喬王與戚王,將皇室盡數誅戮,隻留下自己的外孫——穎王的獨子——高獲,給這個牙牙學語的幼童改命為高荼,改宗為故太子高耕武的第三子,又以“托孤老臣”的身份推高荼即皇帝位,一個懵懂孩童能懂什麽,大寧的一切還不都是他的麽。

  西宮荼毒之際,文嬌施展狐媚邪術,勾搭上了忒渠使臣,因此免遭一死。

  中央機樞的官員早已被奔夜徒和玄甲軍牢牢控製,鄭聰殺了幾個不聽話的、幾個往日有仇的、幾個政見不同的,以此立威,朝堂明麵上一時再無異聲。

  黃龍十八年的中秋佳節便在一片腥風血雨中度過了。鍾玄城東的各處村鎮遭黃石山洪水襲擊,百姓死傷數千,秦魏縣百姓慘遭兵災,十戶中一,史上再無哪個團圓節過得如此淒慘了。

  政變災變的次日,全城百姓驚聞皇城內變了天。大內傳出來消息,年僅一歲的高荼登基,改元永貞。黃龍帝、太子、喬王、戚王以及眾多皇族統統被穎王勾結外黨刺殺。逆黨黨魁之一,原季相倪辯庵已下入死囚牢,待國喪之後處以淩遲極刑。黃龍帝高闞因拓北平南創下不世基業,身後諡號“寧武宗”,永貞帝在國喪後登基,飭令全國通緝逆賊高犁文及其餘黨,原穎王府被查封,一幹昔日與穎王過從甚密的官商士子慘遭打壓。

  朝堂上,虞國公鄭聰晉封虞王,以首相職攝政,總領朝綱,教導天子,一大波官員升升降降。

  忒渠使團縱情笙歌酒色,三日方才北返,臨行時托載了二十餘掛密封的大車,沉重的車轍壓得官道上坑坑窪窪,有傳言,車上不小心掉下些個金銀物件,撿到的人有識貨的,認得此乃宮廷禦貢之物,尋常百姓家根本無緣得見。

  大寧都城的街角坊間開始流傳英招吃人之說。

  據傳,一人在秦魏縣遭遇兵災而昏迷,醒來後發現自己身在某座城門的甕城裏,地上堆滿了死屍,死屍堆上有眾多人首馬身的怪物正在撕扯人屍,血淋淋地大快朵頤。甕城大門突然關閉,城牆上出現了無數官軍,數百桶火油朝著甕內傾撒,接著是數之不盡的火把,甕城內轉眼間燒成了老君爐,這人很快便被濃煙尋得昏死過去。待轉醒,他已被埋在了萬人坑中,所幸埋得不深,覆土又鬆軟,這人扒開浮土死裏逃生。幾番驚嚇之後,他已神智失常,嘴裏說出來的話也不知有幾分可信。

  黃龍十八年中秋之變,就像一顆石子激起滿池漣漪,百姓謀生不易,很快便將它丟在腦後。漣漪漸散,盛世景象依舊,大寧的巨輪仍在紫星曆史的車轍上滾滾前行。

  但誰也不會料到,靜水之下湍流已急,在極北冰川內,末世的火種已成燎原之勢,隻待凜冽的北風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