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羅青與蔣圓的敵對關係
作者:托馬斯蛋      更新:2020-05-07 20:36      字數:2278
  假雪兒事件過後,羅青便放出了自己遭花魁暗殺並反殺的事。

  全沂州的百姓皆感歎羅青的勇猛與好色,也感慨如今起義不斷的大宋。

  而沂州知州蔣圓則在第二天就負荊請罪,讓羅青責罰他的識人不明、保護失職。

  麵對主動的請罪,羅青當然是表麵上放過他,暗地裏調查他。

  但凡他對沂州百姓有一丁點的罪過,那羅青絕對會拿下他的烏紗帽,將他打入大牢。

  畢竟對方大概率是童貫的人,不搞死他,羅青害怕被陰。

  但是。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蔣圓在沂州幹的這些年不僅沒幹過什麽勞民傷財、迫害百姓的事,反而還為當地百姓幹了許多實事,比如修建堤壩、減免雜稅,倍受當地百姓愛戴。

  麵對如此情況,羅青選擇了為百姓放過他。

  雖然他與蔣圓分屬不同的黨派,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變法派與守舊派。

  兩幫人自王安石時期就開始互相爭鬥、抹黑,原本之前的變法派因為有羅宰執而獨攬大權、掌控著國家政策的走向。

  但羅家衰亡後,變法派直接被腰斬,成了守舊派人見人欺的出氣筒,如今整個變法派能跟官家說上話的也隻有羅青一人而已。

  所以。

  目前變法派名義上的領頭羊還是羅家、羅青,其他變法家族也有想取代羅家地位的想法,但事到臨頭他們又慫了。

  守舊派目前如日中天,蔡京、童貫等人牢牢把控著大權,變法派的沒落已成現實,誰做領頭羊,誰就是被守舊派重點打擊的對象。

  好在羅青還在,羅家還能靠他與官家的親密關係而幸免於難。

  不過,一旦羅青去了北部邊疆,那羅家就不得不徹底淡出政治舞台,變法派自此之後也就沒落,除非再出現一個羅宰執或者羅青那樣受官家信任的人物。

  因此。

  羅青對於童貫那一幫人的態度就是:隻要你們對百姓施仁政,那他羅青就不會主動找他們麻煩,也不會招惹、嘲諷他們。可一旦你們對百姓不客氣,就別怪羅青對你們不客氣。

  目前來看,守舊派上來之後,苛捐雜稅一批接著一批,百姓們苦不堪言,蔡京等人吃得盆滿缽滿,這時的羅青自然也要出來幫百姓說話、做事。

  而對於那些施仁政的守舊派官員,羅青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他們不幹太過分的事,一般是不會找他們麻煩。

  那些混守舊派的,不聽蔡京、童貫他們的命令就會被打壓,人家也有人家的難處,互相體諒才是正解。

  一念至此。

  羅青搖頭歎道:“估計他也是被逼的吧,那些刺客明顯就不是他派來的,讓他背鍋,真是苦了他了。”

  麵對大哥的善良,薛清膚苦言相勸道:“大哥,很明顯,那個蔣圓就是童貫的同夥,他們一起設計害你,咱最好趁早拿下他,否則接下來還會被陰。”

  “拿下蔣圓就不會被陰?童貫早就派人密謀了這一切,拿下蔣圓還有千千萬萬個蔣圓,隻要守舊派的勢力還在,蔣圓這種人就不會斷。

  況且他屬於守舊派中少有的辦實事的好官。放過他吧,就當放沂州百姓一馬……”

  “大哥哎,你這樣做遲早會吃大虧!”

  “大虧我吃的還少嗎?我有後悔過嗎?百姓好才是萬事好,人活一世,不幹點惠民的事怎麽對得起列祖列宗……”

  “行吧,希望蔣圓能對得起大哥的信任。”

  這邊交談著,那邊的王富火急火燎地奔進喊道:“大哥,二哥那邊來消息了,說是三日後在大宗山朗公寺內商討招安細節,並且隻讓您帶兩人前往。”

  話說這朗公寺,創建於東晉成帝年間,為琅琊寺院之首,與長清靈岩寺和杭州靈隱寺齊名。

  該寺地處深山,因朗姓高僧所創而得名,又被稱為齊魯四大名寺之一。

  相傳晉穆帝永和十二年暮春,王羲之來到了大宗山,朗公寺主持朗公卓錫請求他為寺院題寫楹額。

  王羲之答應後,揮手就寫了“大宗山朗公寺”。

  總之。

  大宗山不高,但景色秀麗,李白更是寫過:“飲數蘭陵酒,觀當宗山景。”的絕句。

  宋江之所以將商討地點放在大宋山,一方麵是因為地勢還算易守難攻,如果羅青帶著禁軍打來了,他們還能依托地形優勢或阻擊、或撤離。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朗公寺是深山古刹,沒有人會想到他宋江會帶人躲在這裏,而羅青也能有個爬山觀寺的正當理由前來赴會商討。

  對於這個地點以及要求,羅青自然是毫無意見。

  大宗山挺隱秘,宋江有他自己的顧慮,選擇這個地方也算正常,至於隻帶兩人進寺,羅青也欣然同意。

  相反,如果他帶兵過多,不僅會顯得貪生怕死,被宋江那些黑道人士嘲笑、看扁,而且更會有一種不信任、沒有誠意的感覺。

  此次是去招安,不是去剿匪,如果對方真想被招安,帶兩人足矣。而如果對方是假意招安,那麽動他羅青就等於動了官家的逆鱗,等待他宋江的將會是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禁軍的全力追捕、掃蕩。

  對宋江不足萬人的農民軍來說,他們根本就承受不起。

  從另一方麵來講,宋江能有今天一靠百姓的暗中支持,二是朝廷的不太重視,隻讓當地的官員帶著官兵清剿,沒有動用汴梁的禁軍精銳。

  可是。

  受百姓愛戴的羅青一旦被宋江殺死,那百姓們不僅不會再去支持他,反而還會在背地裏罵他、舉報他。

  簡而言之就是:動羅青就等於失民心,朝廷官家都不敢動,他一個小小的宋江又如何敢動?

  如果說宋江是山東的及時雨,那羅青就是整個大宋的及時雨,尤其在汴梁周遭以及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而淮河以南則是另一個羅家的主場。

  事實上,樂善好施、為民做主的好名聲才是羅青最大的依仗與資本。

  世人皆知羅青是百姓的大青天,是官家的好兄弟,盡管他有著諸如好色、貪財等壞毛病,但好官就是好官,百姓們感覺的到,也同樣全力支持著他。

  至於官家的想法就非常簡單,說白了羅青在眾人眼中一直都屬於官家在民間的代言人,羅青越對百姓好,百姓同樣也會感念官家的聖明,並對有著羅青的未來充滿著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