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字畫鑒定專家的震撼
作者:道門弟子      更新:2021-02-09 12:46      字數:3214
  掛上電話,唐大少眉頭輕皺,葉華這麽沒頭沒腦的一句話讓唐大少還還真有些摸不清了,和自己的一個熟人混在一起?

  這是什麽情況?

  哪個熟人?

  “我們先去見一下唐老吧。”唐大少道。

  小鬼子既然找到了他們的位置,隻要華夏龍組的人手把他們盯緊了,也就沒什麽威脅行了,這裏的展覽會也快到了關鍵時刻,還有幾個小時,就會聚集好幾個書畫界的大師級人物,來對其進行鑒定!

  唐老,以及之前唐大少曾經見到過的季老,馮老兩人,其餘還有幾個老的不像樣子的人,渾身散發著一股莫名的氣勢,一看就不像是普通的老人家。

  “嗬嗬,小唐,你過來了,來來來,這馮老和季老兩位,你都認識了,這一位是黎老,他可是整個華夏對字畫方麵研究極深的人啊,京城的地界上嘛,除了那位大師,恐怕就數他了……”唐老笑道。

  隻是說話的時候,頗有些陰陽怪氣的,顯然,這兩位應該不算和睦,或者說有恩怨……

  “哼……”那黎老麵色一冷,橫了唐老一眼,也不說話……

  “黎老好!”唐大少道。

  這家夥對自己不感冒,可是身為晚輩,他不能讓別人認為自己不懂禮數啊,尤其他可是還掛著自家外公的麵子呢。

  這些老人,在華夏雖然不像唐老,自己外公一樣,一言九鼎,可也有極深的關係,這位黎老,好像就曾經是京城大學的校長吧,很出名的文人,記得以前自己小時候還學過他寫的文章……

  “嗬嗬,唐老,黎老,你們兩位也都是德高望重之輩,怎麽還因為當年的一點小爭執鬧得不合呢?這都是多少年的事情了,至於這樣嗎?”馮老搖頭笑道。

  唐大少聞言了然,貌似去年自己的《九峰雪霽圖》被證實的時候,唐老就幸災樂禍過一番,說京城的某人眼力不怎麽樣,把贗品的《九峰雪霽圖》當成了真品。

  整個收藏界,當時還為此爭辯過,隻是後來看過唐大少手中《九峰雪霽圖》的人,都認為這才是真跡,而京城博物館收藏的那個是贗品。

  如此看來,應該是這位黎老堅持京城的《九峰雪霽圖》為正品,如此被當眾打臉,所以唐老才會這麽高興吧,也就是地位差不多的人對頭打眼才能讓唐老這麽高興吧,數來數去,也隻有這位黎老了……

  “嗬嗬,老馮啊,這可不怪我啊,這老頭,脾氣強,明明看走了眼,硬是不承認不是……”唐老笑嘻嘻道。

  黎老聞言臉色就更加差了……

  “咳咳,唐老,那下麵的東西,你們可都看了吧,有什麽意見?”唐大少問道。

  說起下麵的東西,當然指的就是《喪亂帖》了……

  “那東西,你怎麽看?”唐老反問道。

  東西的真假,他一時間也分不出來,其實這裏的大師們一個個都去看過了,光從表麵上,也沒能看出什麽東西來,最後說不定隻能用科學儀器來斷一下代才行……

  兩件東西,哪一件曆史更久,毫無疑問,哪一件就是真的,光從境界上來說,不管是原著還是臨摹的人,水平應該都是差不多的……

  這倒是令人心驚的事情了,要知道這作品的原著可是書聖王羲之,後來臨摹者居然能達到王羲之的境界,可見也不是一個凡人才是!

  隻是,唐老的反問,讓黎老等人嘴角露出一絲不屑……

  開什麽國際玩笑,他們這些七老八十的老家夥,在字畫一道上浸淫了幾十年的時間也分不清兩者的真偽,你去問一個看上去才二十多歲的小娃娃?

  “唐老,這兩件東西,倒是真的不好分別,字跡看上去一模一樣,肯定有一個是臨摹版本,但是這個臨摹的人,似乎也很厲害的樣子,起碼在意境方麵來說,已經達到了和書生王羲之差不多的地步。”

  “所以光看,估計是看不出哪一個是正版,哪一個是贗品,也隻能通過紙張才能辨認出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唐大少道。

  黎老等人聞言看向唐大少的眼光可就變了……

  本以為這小子會糊弄一番,要麽隨便指出一個說是真的,要麽說自己分不清楚,可是他居然連兩幅字的意境都能看出來,這說明,此人在字畫鑒賞方麵已經不比他們差多少了……

  因為他們也看不出來兩者的區別,隻能依靠科學儀器去試試了,毫無疑問,年限比較短的那個肯定是贗品,至於年限較長的這個是不是正品,也就不一定了……

  假如先年限長的都是假的,那麽年限短一些的,就更不可能是真的了……

  “嗯,你小子居然也看出來嗎?那真是不好分辨了,看來不通過科學儀器是不行的了,隻是,咱們這麽多鑒定大師的名頭可就差不多都沒了,聚集了這麽多人硬是辨認不出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唐老搖頭苦笑道。

  在座的眾人聞言臉色都是一僵,可不是這個道理,這麽多的大師聚集,居然分不出兩張字畫的真假,還需要通過科學儀器,這可不就是丟人的事情……

  “通過科學儀器?用來判斷時間嗎?”唐大少問道。

  “是啊,不然的話難不成還能有別的辦法不成?”唐老搖頭道。

  光從藝術層次上來說,這兩幅字幾乎一樣,他們是無法字跡本身的真假,也隻能通過載體,來判斷存在時間的長短了……

  “嗬嗬,說起來,倒是和唐老你們想的辦法差不多,都是通過判斷紙張材質來判斷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倒是不需要通過科學儀器了,我們拿出來的那個,鐵定是真的!”唐大少道。

  眾人聞言一愣,這小子,不是在瞎胡說吧?

  剛剛還在想他眼光很高,鑒賞能力也很強,可是現在還沒經過儀器的測試,就貿然判定了嗎?

  “唐飛,這還沒鑒定呢,你怎麽就判斷自己的是真的?”季老問道。

  他可是知道,華夏一方的《喪亂帖》就是唐大少自己拿出來的,幾天前,他親自看到的……

  “嗬嗬,一樣,是判斷紙張啊!表麵上是無法看出來的,那麽隻有通過材質了,莫非你們沒發現嗎?”唐大少笑道。

  “發現什麽?”黎老急忙問道。

  “紙張啊,紙張有問題!這兩張紙表麵上看去,都像是宣紙可是東晉時期並沒有真正的宣紙,隻能說是宣紙的原型,我們的《喪亂帖》就是用這種不成熟的宣紙寫出來的!”

  “成熟的宣紙要屬南朝時安徽歙縣等地出產的一種銀光紙,當時梁武帝的詠紙詩‘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記事,寧同魚網時。’這足以說明當時的造紙水平!”

  “隋唐是造紙術發展的鼎盛時期。這時的紙品種和式樣都基本形成,且出現了對紙的染色工藝。唐代較有名氣的紙有揚州麻紙和以青檀樹皮為原料製成的宣紙,還出現了一些新品種,如鄱陽白、澄心堂紙等。”

  “箋紙染以顏色,是當時的一大特色,僅四川的蜀箋,就有深紅、粉紅、明黃等10種色紙。”

  “而小鬼子提供的《喪亂帖》所用的宣紙就是相對比較成熟,而且紙張並非純白色,上了色的,但是很淡,不仔細分辨是難以發現的,尤其經過千多年曆史的演化,原本雪白的宣紙也會泛黃,這就更加難以分辨。”

  “給宣紙上色,是唐朝時期才出現的,小鬼子提供的《喪亂帖》在紙張技術上很成熟,但是在上色上,還隻是處於一個摸索階段,這是唐中前期的特征,而唐朝中後期才會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染色宣紙。”

  “所以大概可以斷定,小鬼子所提供的《喪亂帖》所用的紙張為唐朝中前期的東西,他們的《喪亂帖》也肯定是臨摹版本!”

  “小子我再大膽斷定一下,模仿《喪亂帖》的這個人!”

  “此人在書法造詣之上,並不輸與王羲之,否則不可能完美臨摹出《喪亂帖》,不但形似,就連神也一樣,否則不可能瞞得過在座的諸位前輩!”

  “在唐朝曆史上,書法造詣如此精深的,應該也隻有一個人——草聖張旭!”

  “所以小子我斷言,這東西雖然沒有留下任何印記,可是臨摹的人應該是草聖張旭,除了他,別人寫不出來這個韻味來!”唐大少道。

  唐大少的話讓在座的所有人都震驚了……

  其實有關於華夏紙張的發展曆史,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但是他們在猛然間看到兩幅一模一樣的《喪亂帖》已經亂了心神,從字跡和神韻上找不出破綻,也沒有仔細觀察紙張的不同,所以就打算直接用科學儀器來斷代……

  當然,要說知道紙張發展曆史,可以算是唐大少博學,發現二者的不同,可以算是唐大少的觀察細致入微。

  但是大膽做出假設,給這贗品的《喪亂帖》找來曆,就隻能說明這家夥不但膽大,而且頗有些曆史研究學者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