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爭執
作者:道門弟子      更新:2020-10-23 18:41      字數:3239
  眾人聞言皆是一驚,大師居然說出了這麽幽默的話……

  唐大少他們自然不可能把這話當真,況且就老人家這身體狀況,哪經得起長途跋涉啊……

  看著眾人吃驚的表情,老人家自嘲道:“唉,年紀大了,身子骨也不行了,我要是再年輕個十歲,一定跟著你出去轉轉,小夥子運氣實在是太好了,好的讓人妒忌啊。”

  “大師您說笑了。”唐大少暗自抹了把冷汗,麵前的這位是誰啊?國學大師,愛新覺羅?啟功,居然會說妒忌自己,這句話可是讓自己有些承受不起啊……

  “小夥子不要妄自菲薄,當年我年輕的時候,也撿過不少漏。可是當年的環境不一樣,隻要耐心去找,真東西還是可以找到的,現在這琉璃廠,到處都是仿品,現代藝術品,能撿漏的可都是大才啊。”老人家感歎道。

  琉璃廠的存在讓古玩市場空前的繁榮,但是相對應的壞處也不少。很多人為了謀取私利,弄出了一些仿品,有些仿品甚至已經走進了拍賣行,更有一些文物研究員們,為了一己之私胡亂出售鑒定證書,導致不少半專業,甚至是專業的人都會打眼……

  鑒定證書是國家對某一貴重物品出具的證書,其中包括貴重珠寶,如鑽石,翡翠飾品,和田玉石飾品等等,也包括古玩。唐大少手裏的東西雖然是真的,但是大部分不具備鑒定證書,難以上拍賣行。

  上拍賣行一般都需要有鑒定證書的,假如是一塊鑽石,證書上會標明4c標準,也就是重量,透明度,色澤,切工,每一項都有詳細的標準。

  假如是翡翠,上麵會標明水種,顏色,出自什麽礦坑等等。

  而古玩的話就會有一段很詳細的描述,確認此物為真品,最後還有出具證書的單位或者是個人簽名,戳有公章。

  許多富豪看古玩這些東西就好像是那鑽石翡翠一般,隻看鑒定證書。有證書的就認為是真的,沒有證書的,那就是假的,所以一些有權利出具鑒定證書的研究員們就有利可圖,比如對贗品文物出具證書,販賣空白的鑒定證書等等……

  “大師說笑了,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唐大少謙虛道。

  “小夥子,撿漏肯定是需要運氣,但是更需要眼力,否則就算是撿了漏也不知道那東西的真正價值,所以,眼力比運氣更加重要。”大師語重心長的說道。

  唐大少聞言默然點頭,可不是這樣,想那孟家二小子的運氣夠好了吧,隨便去逛逛街,就買了一串紫顫手珠,而且還是活佛親自佩戴了好幾十年的。

  但是他不識貨啊,直接把手珠送給了黛兒這個小丫頭,還自以為聰明,用十來塊錢買的玩意騙過了了這個機靈鬼,殊不知他自己才是最大的傻瓜……

  “可惜啊,陸子岡是個天才,其雕刻技藝沒能流傳下來,華夏文明的一大損失啊。古人就是如此,習慣留一手,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你留一手,我留一手,留來留去,精華盡失。”

  “比如魯班的木工之術,傳說製造出的木鳥可以在天上飛行三天三夜而不落地,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可是可以實現永動力,且不說這些東西的真偽。”

  “無風不起浪,無穴不來風,即便傳言有誇大之處,起碼可以證明,魯班確實造成過會飛的木鳥,而諸葛亮也確實製造出了可以在山路運輸的工具,但是這些東西就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最後消失在曆史中,隻留下隻言片語。”老人家感慨道。

  古人敝帚自珍,就算是師徒之間也極難傾囊相授。這一點在一些武俠小說裏經常可以見到,許多絕學,絕技因此而成為絕響,現實當中自然也是不乏其人。

  古代沒有完善的法律,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身懷絕技之人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自然對自家的東西極為寶貝,甚至立下了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幼的規矩,以保證自己獨門絕技不會外傳……

  “老師,陸子岡的雕刻之術沒有失傳,是留了下來的。”葉群道。

  “嗯,嗯?你說什麽?陸子岡這一生沒徒弟沒後代,那一手功夫早就沒了吧。”老人家十分的愕然道。

  不過老人家雖然這麽說,眼神裏還是有些期待的……

  “陸子岡的雕刻之術並沒失傳,雖然他沒有弟子後代,但是他把自己的技藝完完整整的寫成了一本書,叫《子岡九刻》,現在這本書就在我表弟手裏。”葉群道。

  “你,你還有東西沒拿出來?”

  老人家本以為已經掏出了這麽多東西了,應該已經空了,可不成想裏麵居然還有最重要的東西沒能拿出來……

  “您老也沒容我說啊。”唐大少笑著從裏麵拿出一個小方盒子,盒子裏裝著的正是《子岡九刻》,這個盒子是他為了保護《子岡九刻》特地在葉家找的……

  老人家接過盒子,打開後,仔細打量了一番,然後翻看書看了一頁的總綱,隨後合了起來遞給唐大少說道:“好好珍惜它,假如有可能為其找一個傳人,把咱們華夏的一些精髓永遠的傳播下去。”

  “嗬嗬,這本書我肯定是要收藏的,裏麵的內容會傳播出去。”唐大少點頭笑道。

  其實雕刻之法,根本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通的,要經過大量的實踐,有老師教授,才能快速掌握,否則有可能練個三年五載都不得其門。

  這雕刻之法公布出去,估計也隻能對那些雕刻大師會有所觸動,一般雕刻師或許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精髓,但假如想憑借一本書就能入門,然後成為雕刻宗師,那絕對是癡人說夢……

  除非這個人也有著和唐大少一樣的能力,可以回朔到數百年前,親眼看著陸子岡是如何雕刻的……

  “嗯,不錯。小群說你要開最大的私人博物館,名字起好了沒?”大師讚賞道。

  “這個還沒想好。”唐大少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他壓根都沒想這麽多,給博物館起名的事情都給忘記了……

  “嗯,那你慢慢想,等想好了讓小群來告訴我一聲,我給你題字。”老人家點頭道。

  “題字?謝謝,謝謝大師。”唐大少有些受寵若驚。

  大師的字要是論市價肯定有些市儈了,不過但凡文物也經常會用多少錢來衡量。

  大師的作品雖然算不上是古玩,也是名人字畫,自然有其價值所在,其早期作品一幅字都已經炒到了十多萬,後期的作品更是一字難求,老人家年紀漸漸大了,寫的也就不多了。

  其實大師的作品倒並不少,但是大多被人收藏,很多人上門求字,大師往往也會滿足他們,隻是這些字畫極少會流傳出來,能上門求字的人,自然是想收藏,並不是以此得利,而那些想販賣大師字畫得利之人,大師也不會給他寫。

  “嗬嗬,不用客氣。”大師搖頭笑道。

  又在大師的家裏坐了一會兒,看這個點貌似都快要臨近中午的樣子,唐大少等人拱手告辭,再不撤就變成蹭飯的了……

  當然,大師和冉姨是一再挽留,說一起吃飯,隻是除了葉群之外,別的人誰好意思在大師的家裏吃飯?

  堅辭不受之下,大師隻能放他們離開。

  其實這種事,大師也見得多,來這裏看望大師的人都不想給他添麻煩,所以很少有在這裏留下吃飯的,隻有極少數特別親近的人,比如葉群等……

  出了老人家門,葉群最後在臨走的時候孝敬了一小包茶葉過去……

  但凡文雅之士,晚年大多喜歡喝茶,大師也不例外。性嗜茶,尤其喜歡喝極品的好茶,他的好徒弟葉群每次過來都會從家裏順點過來,要麽從別的渠道高價買一些好茶送過來,孝敬老人。

  “時間差不多了,我們是先去軒寶齋的林老板那裏,還是先去吃飯?”葉群問道。

  “還是去林老板那裏吧,這麽長時間,我怕林老板還以為我們賴賬了呢,然後和他一起去吃飯,也算是我們賠禮道歉了。”唐大少道。

  “嗯,行,那就聽你的。”葉群點頭道。

  葉群驅車來到琉璃廠附近的一個停車場停下,眾人下車,在葉群的帶領下進入了琉璃廠。

  琉璃廠和大前門一樣,不論什麽時候,總有許多小商小販在擺攤,上一次唐大少來的時候是傍晚,天已經快要暗了,這次卻是大中午的,火紅的明日高高懸掛在上空,照耀著整個大地。

  白天的琉璃廠和夜晚有所不同,夜晚擺攤的不少,但是人流量不算多,白天可就不一樣了,不說人山人海,比肩繼踵,但是上麵隨便扔下來一個花盆,恐怕也能砸到四五個人。而且其中一個很可能是老外……

  雖然擺攤的人不少,不過唐大少等人一心想要去軒寶齋,對於這些攤位也就沒有過多理會,隻是在走到一個岔口的時候,兩個老外一個翻譯,似乎和一個擺攤的小夥子起了爭執,小夥子滿臉悲憤,似乎像是被蹂躪了一樣,看的唐大少等人有些好奇。

  莫不是這兩個老外在欺負我們華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