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界標
作者:山樵守護者      更新:2020-10-22 14:22      字數:2585
  魚鼓村比較靠北那邊有戶人家,戶主姓石,現如今少說也有九十歲了,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村長說,要想打聽村裏舊時傳聞,得找他。

  與一般農戶比起來,這一戶居家環境顯得要簡樸得多。

  很明顯,這戶人家院牆比周邊鄰居要低矮許多,據說,這樣的人家心境相對要坦然得多。

  老式木門一看就有些年頭了,人手經常接觸的地方油漆早已被磨光,不過,夏曉數發現,木門所用木料卻是上好的水曲柳原木,門麵平平整整不說,而且看不到絲毫變形的痕跡。

  夏曉數猜測,這戶人家當年也是過過好日子的人家。

  石大爺恰好在家,聽說夏先生是“歧寶堂”那邊的驗收藥材的師傅,連忙招呼家人給夏曉數他們幾位沏茶。

  老人家雖說眼神有些迷糊,口齒也有些不大清楚,說的還是滿口方言,不過,老人思維還是相當敏捷的,夏曉數傾聽了一會兒,基本上也能聽懂大爺具體說的是什麽。

  當年上大學那會兒,夏曉數跟一個中文係的師姐走得挺近,那位師姐挺喜歡小夏的,雖說二人沒有發展到姐弟戀的程序,但凡有機會,那位師姐總想著對小夏好一點兒。

  那位師姐的研究方向與各地方言有些聯係,無形之中,夏曉數也學到不少關於各地方言不少專業知識。

  與那位師姐有所不同,夏曉數習慣用數學思維的方式解讀方言理論,一方麵比尋常人等掌握得快,另一方麵,對方言的解讀也比較徹底。

  因此,石大爺所講的方言,小夏至少可以理解到八成左右。

  賀隊長和盧研究員可沒有小夏這兩下子,聽得是雲山霧罩的,根本不知所雲。沒辦法,隻得尷尬地坐在一邊喝茶。

  石大爺家的茶水是當地比較盛行的一種“燜棗茶”,這是一種外形很奇特的小黑棗,一共有六個棱角,黑棗表麵呈現出許多小突出,看上去有些象古代兵將所用的大鐵錘。

  當地人平時閑得沒事的時候,將生薑搗成泥糊狀,配上紅糖,再用蜂蜜調和成汁,然後將這種小黑棗“燜”在這種調和物當中,過段時間,再取出來晾幹,用以泡茶喝。

  魚鼓村不算富裕,一般隻有貴客臨門的時候,他們才舍得從砂罐裏取出少許這種“燜棗”泡茶款待客人。

  賀隊長早就聽說過這種“燜棗茶”,今天這是頭一次喝,這要說起來,他和盧研究員還是沾了夏曉數的光。

  “夏先生,多虧你收購有方,處事公道,這兩次賣藥材,我們老石家好多親戚朋友多掙了不少錢呐!大夥兒都誇你呢,嗬嗬……你說考古隊發現的那處古跡有可能是天文台?那我可說不好了。不過,自古以來,咱們村兒甭管修建什麽工程,那可都是非常講規矩的,從來沒有私搭亂建的風氣。”聽說話的口氣,石大爺對夏曉數印象相當不錯。

  “大爺,聽您的意思,咱們村的人如果想在自家宅基地建處新房,還得跟人們好好商量商量才行?”

  “那是自然!咱這兒的民風向來淳樸,別說建新房這麽大的事,就算在自家院落裏隨便修間小廚房、盤個豬圈、壘個雞窩……什麽的,都會請人幫著看看方位,研究一下朝向、大小的。”

  “是嗎?咱這兒還有這種習慣?”夏曉數驚奇地問道。

  “那是!你別看咱村兒不富裕,那在舊時,名頭也是響當當的嘞!咱這兒曆史上出過好多任進士哩!人傑地靈,風水寶地呢!”

  “您提起這事兒來,我倒想起來了,莫大姐夫家不就掛著一塊兒‘進士及第’的大牌匾嗎?”

  “誰?哪個莫大姐?”石大爺好象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莫掃芸。”夏曉數提高嗓音又重複了一遍。

  “嗨!你說她呀!那可是個能幹的媳婦,這十裏八鄉的,真沒幾個能比得上的,她家是出過進士。除了她家之外,這村裏好多戶人家也出過進士,村東頭就有兩戶呢!”

  “聽您老這麽一說,咱村兒的文化底蘊還真夠深的!怪不得架梁修屋的事都那麽講究。”

  “那是當然!因咱村兒盡出讀書人了,世世代代為人處事都特別講規矩,哪天閑得沒事的時候,站後山上登高遠望,你會發現,咱村裏所有的建築那可都是有說道的,哪能架橋、路寬幾分、門朝哪兒開、牆壘多高……都不是隨隨便便誰都能說了算的。”

  “是嗎?怪不得後山上那座山神廟修得那麽講究,瞧著就很有氣勢。”夏曉數笑著回應道。

  “你說那座山神廟呀!那可是咱們村的‘界標’之一呢!”

  “‘界標’?還之一?意思是類似的‘覘視點’還不止一處?”聽聞此言,夏曉數不由地眼前一亮,他今日前來,為的就是打聽這方麵的信息。

  “夏先生挺不簡單呐!知道‘界標’是啥玩意兒。往常呐,但凡跟人聊起這‘界標’的事兒,人們百分百都會問我,啥是個’界標‘呀?哈哈哈……看來,夏先生是個非常有見識的人。”一聽小夏知道‘界標’的事兒,石大爺顯得非常高興。

  “哪裏,哪裏!跟您比起來,我們都是小孩子的見識,嗬嗬……聽您這意思,自古以來,咱們村兒不管修建什麽建築物,大體上都有個整體規劃?”

  “對頭!我就說你不簡單嘛!咱就說那座山神廟吧,那可是好幾百年前找高人看過之後才確定的位置,寺廟究竟修多大的規模、山門朝哪兒開、牆高牆低……那都是有講究的,這一點兒,周邊的村子還真比不了。村裏但凡遇到規模比較大的土木工程,必修參照山神廟所在的位置。”

  “咱村真是了不起!剛才聽您說之一,另外幾處‘覘視點’具體位置在哪兒?您方便跟我說說嗎?這不會是咱村的機密吧?”

  “哈哈哈……那算啥機密,當然可以跟你聊聊了,啥叫‘饞死點’?老頭子我還是頭一回聽說呢。”石大爺不解地問道。

  “就是‘覘標’,跟您方才提到的‘界標’的意思差不太多。”

  “哦!原來是這麽回事兒呀!駱承鄉家你去過沒?”

  “常來常往呢!這要說起來,駱叔還是我師傅呢!自打我入住咱們村兒,他可是幫了我大忙了。”

  “他家有一眼‘井塘’,見過吧?”

  “見過,見過!特神奇的一處池塘,那裏麵養的魚看著就比別處的鮮活得多。”

  “那就是另外一處‘界標’,再有就是村西頭的牌坊舊址了,你是不知道,早以前呐,村西頭那邊立有一處十分高大的牌坊,可講究了!後來毀壞了,可惜了了,可惜了了……”說著話,石大爺歎了口氣。

  “這已經有三處‘界標’了,另外幾處分布在哪裏?”夏曉數趕緊追問道道。

  “這另一處嘛……讓我想想……好多年前的事兒了,記不太清了……對了,你們公司修的那座倉庫就是一處,那裏原先有兩座磚塔,年久失修,坍塌好多年之後,才有的你們那倉庫。”石大爺終於想起來了。

  瞧著石大爺有些累了,有這四處“覘標”差不多也夠了,夏曉數隨即跟石大爺一家客氣幾句,招呼著賀隊長、盧研究員返回了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