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被動等待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5      字數:3271
  .,

  多爾袞進入大政殿的時候,臉上的神情很不好。

  七歲的福臨皇帝坐在禦輦之上,臉上帶著不耐煩的神情,或許是沒有能夠玩耍的很盡興,要不是母後的教誨與訓誡,福臨壓根不願意坐在冷冰冰的禦輦之上。

  多爾袞已經習慣了這一幕,想要讓一個還是小孩子的皇帝來決斷乾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朝中的大小事宜,都需要多爾袞操心,最終做出決定。

  當然,多爾袞沒有覺得辛苦,已經有一年時間了,他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終於徹底扳倒了肅親王豪格,將這位險些繼承皇位的親王送進了宗人府看押,剝奪了其所有的權力。

  大清隻有兩個攝政王,除開多爾袞,就是鄭親王濟爾哈朗了,扳倒豪格的同時,多爾袞同樣在布局對付濟爾哈朗,應該說扳倒濟爾哈朗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皇太極剛剛病逝的時候,作為攝政王的濟爾哈朗,實力還是頗為雄厚的,皇太極麾下的正黃旗、鑲黃旗以及豪格麾下的正藍旗,按照道理絕對支持濟爾哈朗,加上濟爾哈朗直接掌控的鑲黃旗,八旗之中支持濟爾哈朗的達到了四旗,而多爾袞能夠直接掌控的,僅僅是正白旗和鑲白旗,與濟爾哈朗的力量是無法比擬的。

  剩餘的禮親王代善麾下的正紅旗和鑲黃旗,不會直接參與到權力的爭奪之中去。

  多爾袞的運氣還算是不錯的,濟爾哈朗與豪格之間,有一定的矛盾,特別是在支持福臨繼承皇位的事情上麵,濟爾哈朗沒有支持豪格,這導致豪格對濟爾哈朗的態度大為改變,也令濟爾哈朗沒有辦法取得正藍旗的支持,加上豪格在正黃旗和鑲黃旗說了一些濟爾哈朗的壞話,讓濟爾哈朗難以得到正黃旗與鑲黃旗的完全支持。

  濟爾哈朗的身份,與多爾袞也不一樣,畢竟多爾袞是皇太極的親兄弟,更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從這個層麵來說,濟爾哈朗難以得到滿人權貴絕對忠心的支持。

  如此情況之下,濟爾哈朗自然選擇退縮,不會過多爭取權力。

  多爾袞就不一樣了,豫親王多鐸,以及武英郡王阿濟格,不遺餘力的支持他,加上禮親王代善暗地裏的支持,讓多爾袞底氣很足,敢於動手清除朝中的異己。

  天時地利人和,讓多爾袞大膽的動手,清算了豪格,逼迫濟爾哈朗離開了沈陽,前往遼陽一帶駐守,沈陽周遭的滿人權貴,自然能夠看見風向,於是一致的擁護多爾袞。

  當然,多爾袞也沒有忘記清算那些支持豪格的滿人權貴,包括一些鐵杆支持濟爾哈朗的滿人權貴,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之中,不少的滿人權貴遭遇到清算,從此一蹶不振。

  可以說,多爾袞已經抵達權力的巔峰,不輸於當初的皇太極了。

  看了看禦輦之上的福臨皇帝,多爾袞抱拳隨便行禮之後開口了。

  “皇上,臣決意整頓朝政,還望得到皇上的首肯。。。”

  其實多爾袞決定的事情,不管皇上是不是批準,都要推行下去的。

  多爾袞壓根不擔心福臨皇帝想些什麽,他關注的還是福臨背後的孝莊皇太後,這個女人可不簡單,能夠看透很多的事情,多爾袞與濟爾哈朗之間權力的博弈,如果孝莊皇太後摻和,明確的支持濟爾哈朗,多爾袞不一定能夠完勝。

  福臨看著多爾袞,眼睛裏麵充滿了迷惑,沒有開口回答。

  多爾袞看了看福臨身後的帷幔,孝莊皇太後就在帷幔的後麵。

  “臣決意整頓朝政,是為了我大清國統一中原,臣已經給皇上成商奏折,還請皇上恩準。。。”

  多爾袞的眼神,沒有看向福臨,而是看向了福臨身後的帷幔。

  “攝政王,你決定的事情,就去做吧,皇上知曉你一切都是為了大清國。。。”

  孝莊皇太後的聲音傳來,多爾袞暗暗舒了一口氣,按照他現在的實力,廢除福臨皇帝完全有可能,自身登基做皇帝也是可行的,不過他不能這樣做,畢竟濟爾哈朗等人,以及正黃旗和鑲黃旗的諸多將領,是完全支持福臨的,如果這些人站出來反對,大清將陷入無休無止的內訌之中,也必將迅速的衰落。

  多爾袞是大清的睿親王,他必須有大局的觀念,必須讓大清國穩定且一步步走向繁榮。

  “謝皇上恩準,臣明白了,臣這就去偏殿,安排部署諸多的事宜。。。”

  再次看了看帷幔的後麵,多爾袞轉身離開了大殿,朝著偏殿的方向而去,商議具體事務的時候,福臨以及孝莊皇太後都不會參與,如何的決定,就是他多爾袞直接操作了。

  範文程已經在偏殿等候。

  多爾袞對範文程的態度,已經改變過來了,這期間為了範文程的事情,他甚至直接訓斥了多鐸,要求多鐸以大清國的利益為重,務必要善待朝廷之中的漢人,真正掌控了權力之後,多爾袞才明白為什麽皇太極如此的重視範文程,不惜得罪滿人權貴,也要維護範文程的利益。

  漢人在權謀方麵,的確是強於滿人的。

  譬如說多爾袞,提出的諸多意見和建議,的確是深謀遠慮,對於大清國真的有利。

  “文程,你來了。”

  “攝政王大人,奴才剛到,想不到攝政王大人就到了。。。”

  範文程的態度很恭謙,多爾袞餘光看了看低著頭、畢恭畢敬的範文程,鼻子裏麵輕輕的哼了一聲。

  這就是多爾袞與皇太極不一樣的地方,他不會完全信任漢人,也不會和顏悅色的麵對漢人,他會展現出來自身的威嚴,讓範文程等漢人畏懼,讓範文程帶著畏懼的心情做事情。

  “文程,你偵查到很多的情報,我看還是不錯的,前些日子,我已經提議,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做好了一切的準備,應該要出去征伐了,老是呆在家中不行,時間長了,雄鷹的翅膀都要折斷。。。”

  範文程楞了一下,抬頭看了看多爾袞,接著低頭開口了。

  “攝政王大人,奴才掌握的情況,全部都在奏折裏麵,當下遼東守衛的登萊新軍虎視眈眈,兵精糧足,若是八旗軍展開進攻,奴才擔心繞不開遼東。。。”

  範文程說的很委婉,其實他在奏折裏麵,已經將自身的想法說的恨明確,大吳王朝擁有的登萊新軍,異常的驍勇,派遣到遼東的密探,探查到的消息,都是登萊新軍時刻都不放鬆對遼河以東的監視,如果不是要恢複北方的穩定,登萊新軍說不定已經主動發起對遼河以東的進攻,威脅到大清國的都城沈陽。

  從北方刺探到的情報,讓範文程更加的沮喪,曾經赤地千裏的北直隸、河南、山西和陝西的很多地方,都在迅速的恢複,人口在增加,這些地方的百姓基本穩定下來,播種的糧食獲得了收成,生活能夠很好的維持了。

  範文程明白多爾袞的意思,八旗軍不會直接從遼東發起進攻,依舊會按照以往的慣例,從密雲或者是喜峰口一帶進入到中原,依靠八旗軍的強悍與驍勇,在北直隸一帶劫掠錢財與人口,爾後原路返回,如此能夠給大吳朝廷沉重的打擊。

  多爾袞可以這樣想,作為謀臣的範文程,絕不敢有這樣的想法,他清醒的知道,以往那種依靠偷襲獲取錢財和人口的作戰方式,必須要摒棄了,八旗軍如果期盼從密雲或者喜峰口等地進入北直隸,很有可能是有去無回,北直隸駐紮的登萊新軍,將重重包圍進入北直隸的八旗軍,直至將入侵的八旗軍徹底剿滅。

  而且此舉極有可能惹怒大吳王朝,導致登萊新軍渡過遼河,發起對遼陽等地的大規模進攻,到時候,大清國將處於極度的被動之中。

  朝廷的糧草和錢財都不是很充裕,而且當下大清國部分糧草的來源,還是要依靠設立在西平堡、義州和廣寧三地的互市,一旦大吳王朝關閉這三地的互市,大清國會迅速進入缺糧的狀態,到了那個時候,不要說多爾袞,就算是大清國所有滿人權貴都來想辦法,都無法很好的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內心裏麵,範文程異常的佩服大吳王朝的皇帝吳宗睿,吳宗睿還是大明薊遼督師的時候,就開始了對大清國的布局,那個時候皇太極都不知道,還以為能夠從互市購買大大量的糧食,大量的儲存,就能夠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殊不知吳宗睿牢牢掌控互市糧食的交易,不會讓大清國購買到太多的糧食,維持平日的開銷差不多,但沒有多少的糧食可以儲存。

  多爾袞的臉色,已經不好看了,範文程的奏折他當然看過,而且看了不止一遍。

  “文程,你的意思是說,我八旗軍不是登萊新軍的對手,現在不能夠發起對大吳王朝的進攻嗎。。。”

  “撲通。。。”

  範文程跪下了,給多爾袞磕頭之後,什麽都沒有說。

  多爾袞明白其中的意思,看向跪在麵前的範文程,眼神很不好。

  不過多爾袞還算是清醒,知道當下八旗軍還難以發起對登萊新軍的進攻,也許他這個攝政王,接下來最為主要的任務,就是穩定大清國,集聚力量,等待大清國的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