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一章 籠絡人才(1)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5      字數:3253
  .,

  北直隸、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和南直隸等地的鄉試順利進行,沒有遭受到多大的波折,南直隸部分考生罷考的事情,若不是朝廷通過塘報宣揚,北方壓根不知道,這份塘報公開發售,幾乎被賣瘋了,塘報上麵詳細記載了部分考生罷考的事宜,以及主導此事某些人的悔過書,以及朝廷對此事的評價,一些人的名字上了塘報,一些觀點被鮮明的表露出來。

  塘報還牽涉到了征收商貿賦稅、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事宜,甚至牽涉和抨擊了土地兼並的事宜,塘報宣揚的都是朝廷正在加大力氣推行的各項政策。

  地方官府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將塘報上麵的觀點和認識,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方式,在村鎮進行宣傳,讓尋常的百姓也知曉此事。

  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官吏會不遺餘力的宣揚皇上的聖明,朝廷的偉大,著重宣揚皇上以民為本的思想。

  由此產生的效果,包括曾永忠、盧發軒、史可法與洪承疇等人都沒有想到,那就是皇上和朝廷迅速在北方以及南直隸等地樹立起來了高大偉岸親民愛民的形象。

  塘報同樣流傳到了浙江和福建等地,同樣引發了巨大的轟動,據傳隆武皇帝朱聿鍵看到了這份塘報之後,呆若木雞,隆武朝廷吏部尚書黃道周看到這份塘報之後,壓根就沒有辦法去反駁,無法阻止塘報在朝廷和地方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會試定於瑞昌二年二月十五進行,將要趕赴京城參加會試的舉人有三千人,其中五百人能夠通過會試,接著參加殿試。

  殿試之後,被欽點為進士的考生,將要進入朝廷舉辦的講武堂之中,學習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接著進入朝廷或者到地方上為官,也有可能進入到登萊新軍之中,成為武官。

  大吳朝廷官吏的俸祿,與大明朝廷完全不一樣,官吏的俸祿增加了數倍,且朝廷和地方的官府,都直接準備了官府日常開銷的銀兩,不過朝廷對於官吏的要求很高,若是官吏魚肉百姓貪墨錢財,將要遭受到嚴厲的懲戒,不僅僅是功名被完全取消,還要被投入到大牢之中。

  鄉試之後,南直隸的局勢穩定,張東濤、李岩和高傑率領的大軍,在廣東如入無人之境,占領了很多的城池,已經攪得廣東和廣西兩地不得安寧,不過盤踞在四川的張獻忠,倒是沒有什麽動作,一時間讓人猜不透。

  隆武皇帝朱聿鍵明顯是高興的,忘記了錢謙益等人在南京的失敗,迅速給了高傑幾道聖旨,其中一道聖旨冊封高傑為左都督、太子少保,將高傑的品階提升成為從一品,這讓張東濤等人啼笑皆非,要知道當初剿滅左良玉麾下的大軍,登萊新軍參與其中,且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逃離,據說到了福州,專門去拜見了隆武皇帝,狀告高傑與登萊新軍勾結,圍剿忠心耿耿的左良玉事宜,不知道為什麽,隆武皇帝朱聿鍵對於這些事情視而不見。

  隆武皇帝朱聿鍵還給浙江總兵劉澤清以及山西總兵劉良佐聖旨,要求他們年後發起對四川和湖廣等地的進攻,兩人務必要聯合高傑,徹底打敗和剿滅流寇張獻忠。

  至於劉澤清和劉良佐是怎麽看待這份聖旨的,外人就不知道了。

  福建的鄭芝龍,倒是很安穩,沒有任何的動作,也沒有遭遇到隆武皇帝的催促。

  京城,外城,永定門。

  一支隊伍慢慢的過來了,隊伍中間之人,臉色平靜,如果仔細看,能夠看見平靜下麵的絕望和麻木之表情。

  此人正是南京考生鬧事的組織者之一黃宗羲。

  錢謙益、陳名夏、房可壯和黃宗羲等人悉數被投入到大牢之中,不過沒有遭受到特別的虐待,相反,他們情願呆在打牢裏麵,錢謙益等人因為悔過書以及自身的所作所為全部暴露出去,他們的名聲完全臭了,如果出現在大街上,甚至可能遭遇到某些人的唾罵和攻擊。

  黃宗羲被帶著前往京城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麽想法,就算是被帶到京城去斬殺,也無所謂了,在大牢裏麵的時候,黃宗羲反思了複社的點點滴滴,複社堅持的所有理念,反思了盧發軒所說的話語,也仔細看了那份朝廷的塘報,他感覺到了,複社與自己堅持的好多東西,好像是有些站不住腳,且複社之人的好多做法,與盧大人所言、塘報上麵所說的一模一樣。

  信仰的動搖,對於黃宗羲來說是非常致命的。

  此次前往京城,先是從南京前往淮安,接著乘坐漕船前往天津港,抵達天津港之後,從陸路抵達京城,一路上看見的情形,讓黃宗羲更加的愕然,沿途看見的百姓,臉上沒有菜色,大都是平靜的神情,都已經是九月底十月初,依舊有人在田間地頭忙碌,而且路過的某些城池,都是熙熙攘攘熱鬧的情形。

  黃宗羲刻苦讀書多年,博采眾長,學識的確不錯,盡管沒有通過會試,但其學術早就超過了前朝很多的兩榜進士,而且黃宗羲特別喜歡思考,雖然年紀不是很大,可是已經有了獨立的認識和見解,該要堅持的東西,輕易不會動搖,厭惡和摒棄的東西,絕不會接受。

  這一次,黃宗羲堅持的理念,居然產生了動搖,這是很罕見的情形。

  永定門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黃宗羲抬頭,漠然的看了看城牆和城門。

  隊伍終於消失在甬道之中。。。

  紫禁城,文華殿。

  曾永忠的情緒有些激動,直言不諱的開口了。

  “皇上,臣直言了,皇上沒有必要與黃宗羲見麵,雖然黃宗羲是複社的領袖,不過複社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影響力,在南方的名氣已經很不好,塘報在南方傳開之後,很多讀書人對複社的看法大為改變,一些加入複社的讀書人,紛紛離開,不再宣稱自己是複社的成員,東林黨在南方的影響就更加不好了,皇上深謀遠慮,決意控製輿論,臣等已經按照皇上的吩咐,決意創辦報刊,將朝中的諸多事宜,通過報刊宣揚出去,讓天下人都知曉皇上和朝廷做了一些什麽事情。”

  “一旦報刊辦起來了,朝廷的諸多決策宣揚出去,天下人都知道了,必定會對皇上感恩戴德,必定會明白皇上的一片苦心,到了那個時候,天下歸心,無數的俊傑之才就會投奔皇上,就會歸順朝廷,皇上就不會缺乏人才了。。。”

  曾永忠說完之後,史可法猶豫了一下,跟著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曾大人說的是,皇上的確沒有必要見這個黃宗羲,若是皇上想著吸納人才,本次的會試和殿試,就可以吸納足夠的人才,日後恢複了科舉考試,皇上同樣可以吸納天下的俊傑之才。。。”

  史可法說完之後,不想說話的洪承疇,也跟著開口了。

  “大人,臣覺得曾大人與史大人說的都有道理,皇上的確沒有必要見這個黃宗羲。。。”

  吳宗睿臉色平靜,沒有馬上開口說話。

  其實他的內心,也有一絲的猶豫,既然曾永忠、史可法與洪承疇都反對,遠在南京的盧發軒也反對,就說明見黃宗羲的確沒有必要,不過作為穿越之人,吳宗睿的見識,自然是要遠遠高於這些人的。

  黃宗羲最大的重要性,就是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思想,而且還進一步的深化了這種思想,進一步提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性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主要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家的“一家之法”從而限製君權,保障百姓的基本權利。

  黃宗羲這種民主啟蒙的思想,要早於被公認為民主啟蒙代表人物的盧梭。

  吳宗睿看重黃宗羲的,正是這一點,他很清楚,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權力越來越大,自身也很有可能陷入到迷戀權力的怪圈之中去,如果有人能夠大膽的提醒,自己也許能夠警醒,能夠時時刻刻約束自身。

  當然,現如今的黃宗羲,思想認識遠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度,民主的思想遠沒有啟蒙,這也是因為自身穿越了,大明的天下沒有遭受到後金的蹂躪,漢人沒有遭遇到慘烈的殺戮,黃宗羲的經曆也遠沒有那麽坎坷,認識暫時沒有那麽深刻。

  這也正是吳宗睿猶豫的地方,他不知道黃宗羲的認識究竟會不會改變。

  可不管怎麽說,黃宗羲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學識豐富,思想認識深邃,這樣的人,如果能夠為自己所用,必定能夠成為一代名臣。

  所以說,能夠吸納黃宗羲這樣的人才,也是不錯的。

  沉吟了一會,吳宗睿看著曾永忠等人開口了。

  “你們一致反對我見一見黃宗羲,你們的建議不錯,不過這一次,我又要堅持己見了,就說這一次在南京發生的事情,錢謙益、陳名夏和房可壯等人,鼓動那些考生鬧事罷考,其實在這之前,他們已經想好了退路,在考生聚眾鬧事之前,就離開南京前往福州去做官,他們同樣為黃宗羲想好了退路,但黃宗羲沒有走,一定要與這些考生在一起,就憑著這一份膽量,我也可以見一見黃宗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