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5      字數:3355
  .,

  南京,兵部官邸。

  領兵部尚書銜、七省總督洪承疇,以及兵部右侍郎宋賢,臉色都微微有些紅。

  南京兵部尚書張國維,則是一臉的肅穆。

  “張大人,宋大人與本官該說的話全部都說了,皇上連著下了三道聖旨,調遣南方的大軍前往京城馳援,本官也知道張大人盡力了,可實際情況是,南方尚沒有一兵一卒前往京城去馳援,這湖廣總兵左良玉不服從皇上和朝廷的調遣,責任在本官的身上,可浙江總兵劉澤清,福建總兵劉良佐,以及南京京營也不服從調遣,責任究竟在誰的身上,本官就不好說了。”

  洪承疇的話語剛落,宋賢跟著開口了。

  “張大人,下官與洪大人奉旨前往南直隸,為的就是挽救北方的危局,當下流寇李自成已經進軍北直隸,京城岌岌可危,這段時間,洪大人與下官該說的都說了,若是張大人依舊不為所動,那下官就要給朝廷寫去奏折了。。。”

  洪承疇與宋賢來到南京月餘時間,他們本來想著調遣南京京營的軍士,進入北方去狙擊流寇,緩解北方困頓的局麵,誰知道局勢的變化太快,陝西行省與山西行省相繼失守,悉數被李自成占據,整個北方除開遼東、北直隸與山東,全部為李自成所控製,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是傻子都明白,李自成接下來肯定會進軍北直隸了。

  果然,春節之前,洪承疇與宋賢得到了準確的消息,李自成率領流寇進軍北直隸了,而且作戰非常的順利,李自成一路攻城拔寨,駐守城池的軍官軍士要麽逃走,要麽投降,而城池內的官吏,大都選擇歸順李自成了。

  這讓洪承疇和宋賢異常的著急,他們肩負的職責不一樣,若是眼睜睜的看著李自成圍攻京城,他們什麽都不做,那麽這一輩子他們都不可能安生了。

  調不動登萊新軍在情理之中,可南京京營居然也調不動。

  洪承疇和宋賢有些懷疑了,是不是北方遭遇到危局,導致南方的官吏改變心思了。

  南京京營與登萊新軍完全不一樣,說到底還是為皇上和朝廷所掌控的,先前南京兵部尚書張國維擔心流寇張獻忠趁亂進攻南京府城,導致南直隸出現重大的危機,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現如今張獻忠的主力已經全部都進入四川了,南方各地暫時安定下來,再說了,登萊新軍五萬軍士已經抵達南京府城,完全可以護衛南京。

  所以洪承疇與宋賢商議之後,下定決心要調遣南京京營的軍士,前往京城馳援。

  宋賢的心情很迫切,洪承疇更甚。

  這期間,洪承疇收到了吳宗睿的來信,這封信他已經銷毀,信函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求洪承疇調遣南京京營前去京城馳援。

  洪承疇明白吳宗睿的意思,一旦南京京營前往京城馳援,那麽南京城的布防就是登萊新軍完全掌控了,登萊新軍已經完全掌控南直隸江北的四府三州,一旦掌控南京府城,那麽不要多長的時間,登萊新軍就將掌控整個的南直隸。

  掌控了南直隸的登萊新軍,輕而易舉就能夠控製浙江和副將等地。

  大明最為富庶的地方悉數被登萊新軍掌控,不管局勢如何的變幻,吳宗睿都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洪承疇已經間接的向吳宗睿表明了決心,所以吳宗睿要求的事情,他會不遺餘力的辦到。

  其實京城以及南方很多的官員內心都打鼓,他們對於大明王朝是不是能夠熬過去,普遍持懷疑的態度,數年的征伐,大明朝廷的精兵強將損失殆盡,剩下的各地總兵,幾乎都是擁兵自重,前幾天傳來消息,朝廷最為倚重的白杆兵,以及石柱宣撫司秦良玉將軍,也遭遇到慘敗,白杆兵損失了大半,看樣子白杆兵是不大可能馳援京城了。

  如此一來,皇上和朝廷拿什麽去剿滅流寇李自成,如何能夠守衛京城。

  張國維的想法不一樣,畢竟他是南京兵部尚書,代表朝廷守衛南直隸。

  “洪大人,宋大人,你們的意思本官明白,本官也實話實說吧,京城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本官是清楚的,按照道理來說,南京京營的軍士前往京城去馳援,也是應該的,不過本官也有一些想法,雖說有些大逆不道,但也不無道理。”

  洪承疇輕輕的哼了一聲,跟著開口了。

  “張大人的意思是說,萬一京城遭遇到危險,皇上尚可以前往南京。。。”

  張國維用力的點頭。

  “洪大人說的是,南京本就是我大明朝廷的陪都,皇上前往南京,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急從權,皇上來到南京,可以調遣南方的大軍,圖謀剿滅流寇李自成,恢複北方的穩定,南京京營若是全部前往京城,洪大人和宋大人難不成保證皇上還可以到南京來嗎。”

  張國維的話語,讓洪承疇和宋賢都不好開口了。

  隻要是明白人,都能夠看出來,萬不得已的時候,皇上放棄京城,前往南京,不失為最好的選擇,隻是沒有人會如此說,張國維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才透露出來這等的意思。

  。。。

  “大人,京城來的加急塘報。。。”

  知事進入廂房的時候低著頭,將塘報放在桌案上麵之後,轉身就準備離開。

  “不著急,你且打開塘報,念一念裏麵的內容。。。”

  張國維臉上露出了微笑的神情,半個月之前,他專門給皇上和朝廷寫去了奏折,陳明不能夠調遣南京京營的理由,現在看來,皇上和朝廷的回複肯定來了。

  知事小心的打開塘報。

  “正月十六日早朝,皇上與內閣共同商議,決議否決遷都之事宜,固守京城。。。”

  “內閣首輔張四知,提議遷都南京,有動搖軍心之嫌疑,現已辭去內閣首輔之職,朕不予追究,內閣次輔陳演出任內閣首輔,全麵負責守衛京城之職責。。。”

  “諸臣工務必齊心協力,護衛京城,護衛大明之天下。。。”

  。。。

  張國維的臉色瞬間變化了。

  關鍵時刻來的塘報,實際上否決了他的提議。

  洪承疇看著知事開口了。

  “將塘報拿過來本官看看。”

  知事小心的將塘報遞給了洪承疇,一邊的宋賢也湊過來了。

  一目十行的看完了塘報,洪承疇看向了張國維。

  “張大人,皇上為了大明之天下,不顧自身之安危,決意固守京城,你我這些做臣子的,難不成袖手旁觀嗎。。。”

  洪承疇還沒有說完,張國維就用力的擺手了。

  “洪大人,你不必如此說,我知道該怎麽做了,我隻是沒有想到,皇上決意要固守京城,既然皇上都不顧自身之安危了,我這個做臣子的,還有什麽可顧慮的,南京京營三日內開拔,前往京城去馳援,隻是這南京京營開拔了,我也有話要給洪大人和宋大人說說。”

  張國維端起桌案上麵的茶杯,喝下去了一口,茶水已經涼了,不過他無所謂。

  “一旦南京京營開拔前往京城,則南京府城的守衛,隻有駐紮在城外的登萊新軍負責了,本官醜話說在前麵,登萊新軍務必服從南京兵部的調遣,否則本官就算是拚卻性命,也不允許登萊新軍的軍士進入南京城。”

  “洪大人是七省總督,手持尚方寶劍,還望告知登萊新軍參將牛犇,讓登萊新軍不要有其他的非分之想。”

  “京城的危局,洪大人、宋大人與本官都是知曉的,僅僅是南京京營前去馳援,力量怕是不夠,本官建議,洪大人和宋大人依舊留在南京,待本官調遣浙江總兵劉澤清,以及福建總兵劉良佐,令他們到南京來,若是他們願意調遣大軍前往京城去馳援,本官沒有什麽可說的,若是他們擁兵自重,不服從調遣,還請洪大人祭出尚方寶劍,本官要親手殺了他們。”

  “浙江總兵劉澤清麾下有近十萬的軍士,劉良佐麾下有六萬多的將士,加上南京京營的五萬將士,一共二十餘萬將士,足夠抵禦流寇、護衛京城了。”

  “不知道洪大人和宋大人的意見如何。”

  張國維說完,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洪承疇略微思索了一下,點點頭開口了。

  “張大人的建議很好,本官是讚同的,隻是時間上麵有些來不及,本官覺得,南京京營先行一步,趕赴京城馳援,至於浙江與副將的大軍,隨後趕過去馳援。”

  。。。

  走出南京兵部官邸,洪承疇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一邊的宋賢有些奇怪,跟著開口了。

  “大人這是怎麽了,有什麽歎氣的,下官覺得張大人安排的很好啊。”

  洪承疇苦笑著搖頭,看著宋賢開口了。

  “宋大人,你覺得劉澤清和劉良佐會到南京來嗎,難不成他們是傻子,不知道京城發生什麽事情了嗎。”

  宋賢低頭思索了一下,跟著點點頭。

  “大人說的是,下官也覺得懸,劉澤清和劉良佐怕是不會到南京來。”

  “所以說了,能夠馳援京城的唯有南京京營的五萬將士,我甚至有些擔心,這些軍士是不是來得及趕赴京城。”

  洪承疇剛剛說完,宋賢跟著開口了。

  “大人,下官覺得問題不是太大,漕運尚未開始,南京京營的將士可以乘坐漕船前往天津,急行軍馳援京城,應該是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