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5      字數:3303
  .,

  張四知進入文淵閣,看了看桌案上麵堆積起來的文書和奏折,搖了搖頭。

  內閣大臣早就在文淵閣等候,張四知沒有耽誤時間,帶著眾人往偏殿而去,來到偏殿的外麵,他看見了早在這裏等候的兵部尚書陳新甲。

  “下官見過張大人,見過諸位大人。。。”

  張四知擺擺手。

  “陳大人,不必多禮了,隨我們進去吧,皇上馬上就要到偏殿來了。”

  今日商議的事情,與兵部有著莫大的關係,所以兵部尚書陳新甲是必須要參加的。

  近來朝廷裏麵有傳聞,說是陳新甲很有可能進入內閣,張四知對於這樣的傳聞,嗤之以鼻,中原局勢失控,開封府城陷落,南直隸也遭遇到流寇的進攻,兵部根本沒有想到很好的應對辦法,如此情況之下,身為兵部尚書的陳新甲,不被皇上和內閣責怪就不錯了。

  眾人進入偏殿,默默的站立,等候皇上的到來。

  偏殿裏麵的氣氛有些壓抑,沒有人開口說話,周遭異常的安靜。

  四周的燭火還沒有熄滅,將整個的偏殿照的亮堂堂的。

  “皇上駕到。。。”

  秉筆太監王承恩陪著朱由檢進入偏殿,一前一後走上禦輦。

  張四知扭頭看了看眾人,率先給皇上行禮。

  “臣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免禮。”

  等到張四知等人站好之後,臉上帶著憔悴神情的朱由檢,直接進入主題。

  “開封府城陷落,河南巡撫高名衡愛卿殉國,總兵陳永福戰死,朕很心痛,昨日朝會商議過了,朕決定敕封高名衡為太子少保,敕封陳永副為五軍都督府右都督,相關敕封的事宜,內閣今日擬好聖旨,明發天下。。。”

  張四知連忙走出列,對著皇上抱拳開口了。

  “臣遵旨,今日就草擬聖旨。”

  朱由檢歎了一口氣,並沒有看下方的張四知。

  “諸位愛卿,原任五省總督洪承疇,遭遇朱仙鎮之敗,爾後領兵駐守開封府城,再次遭遇敗績,如今開封府城也陷落了,洪承疇給朕寫來了奏折,言護送周王朱恭枵前往南直隸,否則也會與開封府城共存亡,朕聽著這些話語,沒由來感覺到心煩,諸位愛卿怎麽看。”

  大殿裏麵沉默了,包括張四知,也沒有馬上開口回答。

  洪承疇雖然被免去了五省總督之職,但依舊是太子少保,督查院右副都禦史,領兵部尚書銜,而且洪承疇是朝廷在西北的王牌,曾經多次打敗流寇,也領兵抵禦過後金韃子的進攻得到朝廷不少讚譽,更加關鍵的是,洪承疇在朝中的印象一直都是不錯的,支持他的文武大臣不少,僅僅因為朱仙鎮之戰的失利,就遭受到懲戒,讓人感覺到不是滋味。

  皇上話語裏麵的意思,是想著懲戒洪承疇,但沒有明說,如此情況之下,首先開口之人,很有可能背負落井下石的嫌隙,日後很難在朝中立足。

  張四知等人已經熟知皇上的習慣,明明想著懲戒某個大臣,卻不願意明說,總是要下麵的文武大臣提出意見建議,這樣就能夠推卸責任。

  眼看著沒有人開口,朱由檢的臉色變得陰沉,直接看向了張四知。

  秉筆太監王承恩的目光,也落到了張四知的身上。

  張四知在內心歎了一口氣,如此情況之下,隻有他首先開口了。

  站出列之後,張四知對著皇上抱拳開口了。

  “皇上,洪承疇大人身負重任,手持尚方寶劍,本應該殫精竭慮,剿滅流寇,維持中原的穩定,不辜負皇上的期盼,可洪大人不思進取,一味回避,因作戰倉促,導致了朱仙鎮之戰的大敗,我朝廷大軍損失的兵力逾十萬人,為前所未有的大敗,理應遭受懲戒。”

  “皇上念洪承疇大人有功,沒有追究,依舊讓洪大人守衛開封府城,誰知道洪大人再次部署失誤,被流寇攻陷城池,再次辜負皇上的厚愛和期盼。”

  “城池被攻陷的時刻,洪承疇大人本應該身先士卒,率領軍士斬殺流寇,竭盡全力護衛開封府城,誰知道洪大人卻借著護送周王殿下的理由,擅自撤離開封府城,沒有盡到人臣之責任,洪大人非常時刻擅自逃離,苟且活命,必須遭受嚴懲。”

  “臣建議,將洪承疇緝拿進京,由三司予以會審。。。”

  張四知說的很流利,理由也很充分,顯然是經過了認真的思索。

  朱由檢點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王承恩看向張四知的時候,臉上也浮現一絲笑容。

  有了張四知開頭,其餘的大臣自然跟著表態了,隻是究竟如何懲戒洪承疇,沒有一個人說出來,都是讓洪承疇接受三司會審。

  能夠有這樣的效果,朱由檢已經滿意了。

  “好,諸位愛卿如此提議,朕允了,著錦衣衛趕赴南直隸,緝拿洪承疇。”

  商議完畢兩個話題,朱由檢馬上說到第三件事情。

  “朕從奏折之中得知,周王朱恭枵在開封府城遭遇危機的時候,主動拿出數十萬石糧食,還有數十萬兩白銀,賑濟軍士,鼓舞士氣,此舉很好,展現我皇家風範,理當嘉獎,待朕仔細思索之後,再行下旨。”

  說到這裏的時候,朱由檢的神態略微的好了一些。

  “諸位愛卿,開封府城陷落,河南行省皆被流寇占據,百姓陷於苦難之中,朕每每想到此事,寢食難安,朕不能由著流寇如此的囂張,朕夢中都想著剿滅流寇,恢複中原的安寧,前幾日,朕已經給五省總督孫傳庭愛卿下旨,令其做好準備,發起對流寇的進攻。”

  “當下,剿滅流寇已經成為朝中第一大事,諸位是怎麽想的,說說吧。”

  朱由檢的話語剛落,大殿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盧象升、熊文燦、洪承疇,接二連三的五省總督折損,不是被斬殺,就是被問罪,流寇已經成為朝廷最大的夢寐,麵對這個難題,眾人三緘其口,根本提不出好的建議。

  這一次,朱由檢沒有看向張四知,而是看向了兵部尚書陳新甲。

  “陳愛卿,你是兵部尚書,思慮如何剿滅流寇、穩定中原乃是兵部的職責,說說你的想法,想到什麽就說什麽,沒有必要隱晦,朕不會怪罪你。”

  陳新甲偷偷擦去額頭上的汗滴出列了。

  稽首行禮之後,陳新甲開口了。

  “皇上,臣以為,流寇圍攻開封府城近四個月時間,期間五省總督孫傳庭大人,一直都在招募軍士,集聚實力,現如今孫大人麾下的兵力達到了五萬之多,此外據兵部掌握的情況,陝西總督汪喬年,轄下尚有兩萬多軍士,保定總兵虎大威,轄下尚有兩萬多軍士,三路大軍聯合到一起,可集聚兵力十萬人之眾,孫大人節製三路大軍,完全可以發起對流寇的進攻,伺機打敗流寇,恢複中原的安寧。。。”

  朱由檢微微點頭,對陳新甲的建議表示了讚同。

  張四知等人,臉上沒有表情,也沒有附和陳新甲的提議,包括朱由檢身後的王承恩,臉上都沒有什麽表情。

  在剿滅流寇的戰略部署上麵,已經沒有多少人敢於提出意見建議了。

  “陳愛卿的提議不錯,朕覺得可行,不知道諸位愛卿是怎麽看的。”

  沒有人開口回答。

  朱由檢的臉色再次變化,正準備開口訓斥的時候,身後的王承恩輕輕咳嗽了一下。

  朱由檢扭頭看了看王承恩,若有所思。

  。。。

  在如何剿滅流寇、恢複中原穩定的事情上麵,最終沒有能夠拿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眾人離開偏殿之後,朱由檢沉著臉開口了。

  “承恩,你是不是覺得陳新甲的提議不行啊。”

  王承恩沒有慌亂,略微的整理情緒之後開口了。

  “皇上,臣覺得在剿滅流寇、穩定中原的戰略部署方麵,需要慎重,僅僅憑著陳新甲大人的提議,就做出決定,有些不妥,再說了,陳大人提出建議之後,其餘的諸位大人都沒有開口說話,說明他們不讚同陳大人的建議。。。”

  朱由檢有些不耐煩,揮了揮手。

  “承恩,那你說說,朕究竟該怎麽辦。”

  “皇上,臣提議,還是讓五省總督孫傳庭大人提出建議,孫傳庭大人身居西安府城,數月的時間收服了陝西的延安府、寧夏等地,應當是熟知局勢的,由孫大人提出的建議,臣覺得更加可行。。。”

  朱由檢略微的思索了一下,微微點點頭。

  “承恩,你說的有些道理,朕倒是沒有想到這一點,孫愛卿收複了延安府和寧夏等地,還是有功勞的,朕應該問問他是什麽想法。。。”

  說到這裏,朱由檢的臉上露出憤怒的神情。

  “承恩,你說說,剛剛那麽多的大臣,難道想不到這一點嗎,為什麽不提出來,朕看他們就是明哲保身,朕要這一幫的廢物有可用啊。。。”

  王承恩低下頭,他也不敢開口說話了,造成如今這等的局勢,王承恩清楚其中的理由,但他不能說,畢竟是觸及皇上顏麵的事情,打死也不能說,好在很多的話語,皇上說過之後就忘記了,不會追究,所以讓皇上發泄發泄心中的怒氣和怨氣,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