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4      字數:3201
  .,

  遼東的局勢外鬆內緊,廖文儒和喬明俊等人時刻關注遼河東岸的情況,關注遼河東岸的八旗軍是不是有什麽異動,而遼東各地的秋收則有條不紊的進行,百姓絲毫沒有感受到局勢的緊張,就連西平堡、義州和廣寧三地互市的商賈,也沒有表現出來絲毫緊張的情緒。

  遼東巡撫史可法與錦州知府陳思宇等人的重點依舊是民生事宜,府州縣設立的錢莊已經開始發揮出來重要的作用,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錢莊不僅僅能夠讓商賈做生意更加的方便,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麵穩定地方的局勢。

  中原的巨大變故,沒有對遼東府州縣造成多大的影響,包括李自成和羅汝才聯合起來,準備進攻開封府城的消息傳來的時候,薊遼督師府和巡撫衙門都沒有絲毫的波動。

  秋收已經差不多了,再次獲得豐收的老百姓,算是徹底放心了,他們中間的不少人,來到遼東已經接近三年的時間,雖然外界一直都傳聞後金韃子的凶殘,傳聞後金韃子很有可能大肆攻擊遼東各地,搶奪他們的糧食,殺戮他們的家人,燒掉他們的房屋,不過這麽長時間過去,遼東一直都是平靜的,沒有發生任何的事情,而且這裏沒有土匪,官府關心百姓,耆老和裏正表現公正,老百姓家裏有足夠的存糧,做到了生活無憂。

  最底層的農戶和百姓不大可能知道,他們之所以能夠平靜的生活,能夠感受到相對的公正,都是因為薊遼督師府推行的一係列的規矩和措施,這些規矩和措施限製了官府的權力,明確要求各級官吏,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當然,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譬如個人的尊卑地位、民風習俗、宗族規矩等等,那些是延續了幾千年的東西,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出現多大變化的。

  登州和萊州,遼河以西等地的福州新衙門,悉數都是推行的這些規矩,遼東巡撫史可法,登萊巡撫盧發軒等官員,早就習慣這一切了。

  隻有史可法與盧發軒等極少數的官員知曉,這一套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管理製度,是吳宗睿直接確定下來的,也是強行推開的,不管是薊遼督師府舉薦的官吏,還是朝廷派遣的官員,進入登萊之地,來到遼東,悉數都要遵循。

  這些規矩和措施,在史可法與盧發軒等人看來,還是很不錯的,其與其他省府州縣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對官吏的要求很嚴格,很大程度上麵限製了官吏的權力,最大限度的扼製官吏的腐敗,官吏做錯了事情,必定要承擔責任,要受到懲戒,同時,在俸祿的供給方麵,給予了官吏充足的保證,讓他們生活無憂,生活質量明顯強於一般的百姓。

  各級的官府都撥付了用於正常運轉的銀兩,不需要官吏自掏腰包來解決。

  當然,推行這一套的規矩和措施,需要有足夠的銀兩來支持,登州的市舶司與遼東三地互市,賺取到大量的錢財,足以支撐諸多規矩和製度的落實。

  薊遼督師府,廂房。

  吳宗睿拿著手中的文書,開口詢問身邊的喬明俊。

  “洪承疇大人馬上就要到錦州了嗎。”

  “是的,洪大人此番到京城去赴任,也不知道為什麽繞道來到了遼東,屬下以為,洪大人準備來到錦州,專程來拜訪大人,一定是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準許。”

  吳宗睿點點頭。

  “這是自然,如果沒有得到皇上和朝廷的準許,洪大人是不敢到遼東來的,中原的局勢很亂,李自成和羅汝才正在圍攻開封府城,張獻忠逃竄到了湖廣的襄陽,也在強攻襄陽府城,至於其他的各路流寇,乘勢在陝西和山西等地作亂,洛陽府城和南陽府城被攻陷,楊嗣昌自盡身亡,讓流寇的聲勢大振,各鎮的大軍都不願意直接麵對流寇了。”

  “陝西的賀人龍,湖廣的左良玉,這兩人擁兵自重,眼睜睜看著流寇攻城拔寨,卻不願意出兵馳援,我想他們其中必定有一人要遭受到皇上和朝廷毫不留情的懲戒。”

  “皇上追封楊嗣昌為太子太傅,不因為中原局勢的混亂而怪罪楊嗣昌,督查院以及其他朝中官員彈劾楊嗣昌的奏折,都被皇上留中不發,說明皇上依舊信賴楊嗣昌,為楊嗣昌的自盡惋惜,如此情況之下,擁兵自重、不服從楊嗣昌調遣的賀人龍與左良玉等人,就是導致中原局勢混亂、導致楊嗣昌自盡身亡的罪魁禍首,一定被皇上痛恨,一定要遭殃。”

  “中原局勢如此混亂不堪,洪大人應該是迅速赴任,想方設法穩定中原的局勢,撲滅流寇的囂張氣焰。”

  “這個時候洪大人到錦州來,文儒,喬明俊,你們認為是什麽原因。”

  廖文儒看了看喬明俊,毫不猶豫的開口了。

  “大人,屬下覺得,洪大人到錦州來,怕就是想著了解遼東的局勢如何,看看後金韃子是不是準備進擊遼東,如果遼東的局勢穩定,洪大人怕是會稟報皇上之後,從遼東抽調軍士進入中原,參與剿滅中原的流寇。”

  吳宗睿再次點頭,臉上露出一絲冷笑的神情。

  “文儒,你分析的不錯,洪大人到錦州來,主要就是為了看看遼東究竟是什麽情形,登萊新軍一直都是皇上和朝廷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憂心,如果能夠從遼東抽調大量的登萊新軍,進入中原剿滅流寇,對於皇上和朝廷來說,乃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皇上可不要忘記了,原山海關總兵吳襄率領的還有近一萬的遼東邊軍,一直都沒有歸還,沒有回到遼東,吳襄至今還被扣押在京城,這件事情我沒有找到皇上和朝廷討說法,就算很不錯了。”

  吳宗睿說到這裏,喬明俊抱拳開口了。

  “大人,洪大人尚在山海關,此事屬下去準備。”

  吳宗睿看向了喬明俊。

  “喬明俊,你打算怎麽準備,讓洪大人看一些什麽。”

  喬明俊略微的頓了頓。

  “大人,屬下是這樣想的,洪大人目前正在山海關,明日從山海關出發前往錦州,屬下迅速趕赴山海關,告知洪大人,後金韃子正在遼河以東集結,遼東局勢頗為緊張,請洪大人打道回府。。。”

  吳宗睿皺起了眉頭,廖文儒也微微搖頭。

  其實喬明俊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遼河以西各地的局勢都很穩定,看不到任何緊張的局麵,洪承疇來到遼東,發現這樣的情形,回去之後肯定會給皇上和朝廷稟報,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說遼東的局勢緊張,讓洪承疇打道回府,當然,這樣做需要智慧。

  喬明俊說完之後,吳宗睿看向了廖文儒。

  “文儒,你是什麽意見。”

  廖文儒沉思了一下,看著吳宗睿開口了。

  “大人,屬下覺得喬將軍的提法不妥,洪大人肯定是奉旨前往遼東,代表皇上和朝廷查看遼東的局勢究竟如何,如果不讓洪大人進入遼東,說不過去,一旦洪大人回到京城去稟報,皇上和朝廷怕是認為遼東一切都好,可目前的實際情況是,遼東各地都很穩定,僅僅是遼河東岸與遼河西岸的局勢頗為緊張,如果洪大人看到了遼東府州縣穩定的情形,一定會給皇上和朝廷稟報,屬下雖然不同意喬將軍的建議,但也沒有想到好的辦法應對。”

  吳宗睿走到了懸掛的地圖前麵,指著地圖開口了。

  “文儒,喬明俊,皇上和朝廷這一手做的不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遼東各地肯定有皇上和朝廷的密探,稟報這裏的情形,遼東各地的穩定,引發了皇上和朝廷的不滿,所以他們派遣洪大人到遼東來看看,如果洪大人同樣認為遼東相安無事,那皇上和朝廷就會有動作了。”

  “我登萊新軍正在和後金的八旗軍對峙,這個時候不能夠出現任何的意外,更不能讓皇上和朝廷抽調登萊新軍進入中原,所以,我們必須讓洪大人到遼河西岸去看看。”

  “洪大人既然奉旨來到遼東,必定要到各地去看看,要不然不會甘心,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應對,讓洪大人心甘情願為我們說話。”

  “明日我到寧遠,在寧遠等候洪大人,我們一同前往覺華島,從覺華島乘船,趕赴右屯,從右屯出發,繞過西平堡,直接抵達我登萊新軍在遼河西岸的臨時大營,到時候我陪著洪大人到遼河西岸去看看,看看遼河東岸的後金韃子是如何虎視眈眈。”

  “相信洪大人看到這一切,就無話可說了。”

  “至於說回來的時候,洪大人看見地方上穩定,還會佩服我登萊新軍。”

  廖文儒點頭之後,臉上很快露出焦急的神情。

  “大人,還是屬下陪著洪大人到遼河西岸的臨時大營去。。。”

  吳宗睿揮揮手。

  “這次我陪著洪大人到大營去,沿途我也陪著洪大人,畢竟洪大人是皇上派來的欽差,我們表現出來足夠的尊重,也能夠讓洪大人為我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