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三方籌謀(2)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4      字數:3256
  .,

  京城,紫禁城,文淵閣。

  內閣首輔孔貞遠,內閣次輔劉宇亮,兵部尚書楊嗣昌等內閣大臣,兵部左侍郎洪承疇,兵部左侍郎、五省總督熊文燦等人,悉數在這裏。

  文淵閣是內閣議事的地方,也是內閣決定大事的地方。

  孔貞遠看了看劉宇亮,不緊不慢的開口了。

  “皇上下旨了,要求內閣確定後金韃子下一步進攻的方向,從我們獲取的情報來看,後金韃子已經到了固安,暫時不會對京城發起進攻了,不過我們也不能小視,萬一這是後金韃子布下的疑陣,待到我們鬆懈之後,突然進攻京城,那就是我們最大的失策了。”

  “後金韃子下一步會進攻哪個方向,朝廷需要采取什麽樣的應對措施,這是內閣需要拿出來的條陳,也是皇上最為關心的事宜。”

  “諸位都說說你們的看法,洪大人,熊大人,你們也可以說說自身的看法。”

  孔貞遠說完,看向了劉宇亮。

  通州的慘敗,讓朝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十多萬軍士的損失,由陣亡的三邊總督、兵部右侍郎盧象升承擔了一切的責任,沒有誰提及為什麽會出現如此的慘敗,也沒有誰會去追究其他人的責任,但想要說滿朝的文武大臣都是傻子,那是不可能的。

  監軍高起潛應該是要承擔責任的,但高起潛是代表皇上監控軍隊的,不是直接指揮作戰的軍官,所以不存在承擔責任一說,加上皇上沒有打算追究高起潛的責任,其餘人說出來沒有作用,加上皇上信任太監,如果有不識趣的人在朝會的時候提出追究高起潛責任的事宜,那就是自找苦吃,官都不要想做了。

  不少人的目光自然是轉向了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私下裏的議論已經出現,認為楊嗣昌應該要承擔責任,畢竟朝中的軍事部署事宜,都是楊嗣昌直接負責的。

  內閣商議軍事部署事宜,這是很少見的情況,以前都是皇上直接和楊嗣昌商議,做出決定之後,直接下旨,或者通過內閣草擬聖旨。

  所以,看似一次平常的議事,裏麵包含的內容太豐富了。

  內閣次輔劉宇亮沒有馬上開口說話,說實話,他這個內閣次輔,在朝中諸多人看來,有些名不副實,雖然進入了翰林院,但從未參與過侍講,也沒有寫過什麽像樣的文章,倒是喜歡擊劍等運動,還時常在家中與下人較量劍術的高低。

  軍事方麵,劉宇亮更是一竅不通。

  驟然要求劉宇亮提出見解,的確有些為難。

  沉默的時間不超過一分鍾,楊嗣昌開口了。

  “孔大人,諸位大人,我說說看法。。。”

  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楊嗣昌,剛剛孔貞遠看向的是劉宇亮,言下之意就是讓劉宇亮先說,想不到楊嗣昌首先開口了,今日是內閣議事,就要按照內閣的規矩來。

  楊嗣昌感受到了眾人的目光,不過他無所謂。

  “我認為,後金韃子下一步攻擊的城池,依舊是天津城,他們不會進攻京城。”

  “其一,後金韃子兵力集中到了固安一帶,往南去最大的城池就是天津,若是他們準備進攻進攻,在通州之戰後,完全可以集中在通州,做好進攻京師的準備。”

  “其二,後金韃子先前的分兵,現在看來是迷惑陣,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打敗我各鎮馳援京城的大軍,所以戰鬥鋪開之後,多爾袞、豪格與嶽托迅速合兵一處。”

  “其三,後金韃子此次入關劫掠,其最終的目的就是錢糧人口,他們還沒有實力進攻京師,接下來他們的目的肯定是東麵和南麵的大城池。”

  。。。

  楊嗣昌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不少人頻頻點頭,包括洪承疇和熊文燦。

  孔貞遠的臉上有些掛不住了,再次看向了劉宇亮。

  劉宇亮咳嗽了幾聲,看著楊嗣昌開口了。

  “楊大人,我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請楊大人幫忙解釋一下,如果說後金韃子入關,是為了劫掠錢財,那麽京師富庶,擁有太多的錢糧,後金韃子為什麽舍近求遠,不進攻京師,而去進攻天津。。。”

  洪承疇和熊文燦拚命忍住,才沒有笑出聲來,個別內閣大臣忍不住,用衣袖遮住臉。

  楊嗣昌臉上沒有笑容,他很清楚這次內閣議事的目的。

  “劉大人,下官認為後金韃子作戰的目的是劫掠錢財,這也是猜測,劉大人的懷疑,下官可以解釋一下,劉大人說的不錯,京城錢糧很多,但問題是,京城方位嚴密,後金韃子根本沒有把握拿下京城,而且他們明白,一旦京師遭遇到危機,那麽我大明各路大軍都要前來馳援,到了那個時候,後金韃子不僅不能攻克京城,甚至都不可能離開關內了。。。”

  孔遠貞臉上沒有表情,等到楊嗣昌說完之後,慢慢開口了。

  “楊大人分析有道理,本官也是這樣看的,後金韃子不敢進攻京城,不過後金韃子入關劫掠,究竟是不是為了錢糧,本官覺得不一定,去歲遼東之戰,後金韃子慘敗,此次入關作戰,是不是因為去年的慘敗,他們想要挽回損失,當然,作戰的過程之中,他們能夠搶奪錢糧,那也是預料之中的事宜。。。”

  孔貞遠還沒有說完,也有不少人跟著點頭。

  洪承疇和熊文燦則是陷入到沉思之中。

  兩種分析,得出的結論肯定是不同的,如果後金韃子是因為遼東之戰的慘敗,尋機報複,其作戰的最終目的就是毀壞,如果後金韃子是因為缺乏糧草作戰,那麽作戰的方向就是城池,通過攻陷城池獲取大量的財富。

  其實包括內閣首輔孔貞遠,內閣次輔劉宇亮等內閣大臣,對於軍事方麵的事宜,壓根不熟悉,他們之所以對楊嗣昌表示懷疑,主要目的還是削弱楊嗣昌的權力,如果他們能夠駁斥楊嗣昌,今後皇上商議軍事部署方麵的事宜,就會依靠內閣了。

  孔貞遠說完之後,楊嗣昌略微沉默了一下才開口。

  “孔大人,您的分析下官認為有道理,去年遼東之戰後金韃子慘敗,這口氣他們咽不下去,很有可能報複,不過本官分析,後金韃子若是報複,應該是直接進擊遼東,而不是肆虐京畿之地,天啟六年,後金努爾哈赤領兵進攻寧遠,兵敗而歸,而後繼承大汗之位的皇太極,領兵進攻寧遠,再次失敗,由此可以看出,後金韃子若是真的想著挽回遼東之戰失敗的臉麵,必定是直接進攻遼東,而不是進入京畿之地。”

  “去歲北方很多地方遭遇到大旱,遼東也不能幸免,後金必定是缺乏糧草,而且遼東之戰,後金消耗了大量的糧草,他們進擊遼東,沒有劫掠到任何的錢糧,這就讓他們的糧草更加的緊張,迫不得已之下,派遣大軍入關,劫掠錢糧。”

  “下官就是根據這些分析,斷定皇太極是因為缺乏錢糧,所以入關劫掠。”

  “後金韃子的下一個目標,肯定是天津城池,諸位請看。。。”

  楊嗣昌一邊說,一邊走到桌案前麵,指著桌案上麵的地圖開口了。

  “天津緊靠著山東和南直隸,後金韃子下一步的作戰目標,應該是天津、山東或者南直隸,這一帶的城池很多,後金韃子若是攻陷了城池,必定得到大量的糧草補給。。。”

  文淵閣裏麵很安靜,隻有楊嗣昌的聲音在回蕩。

  終於,楊嗣昌說完了,包括劉宇亮等人,都沒有開口說話,以往商議軍事部署方麵的事宜,或者是分析作戰的局勢,都是楊嗣昌直接和皇上分析的,內閣很少商議,諸多的內閣大臣也樂的不操心,這一次情況不一樣,內閣專門商議軍事部署方麵的事宜,眾人短時間之內根本提不出什麽好的建議。

  孔貞遠的臉上掛不住,但也沒有辦法,畢竟楊嗣昌的分析有道理。

  眼見洪承疇的身體稍微動了一下,孔貞遠開口了。

  “洪大人,你曾經長期鎮守邊關,怎麽看待後金韃子此次的入關啊。”

  洪承疇看了看眾人,站起身來,抱拳對著孔貞遠開口了。

  “孔大人,諸位大人,下官不敢說有什麽見解,隻是有一些想法,下官覺得,後金韃子此次入關作戰,最大的目的是劫掠錢糧,但還有報複的意思。”

  “有關後金韃子劫掠錢糧的目的,楊大人已經說的非常詳盡,下官佩服之至,完全讚同,至於說後金韃子報複的意圖,從通州之戰可以看出端倪,後金韃子本來是兵分三路,嶽托率領的一路後金韃子,是奔著天津城去的,可為什麽會在固安一帶設伏,且又連夜殺回了通州,在半路設伏,攻擊我大軍,這就帶有報複的意圖,試圖削弱我朝廷的實力了。。。”

  孔貞遠臉上帶著笑容,微微點頭。

  楊嗣昌的臉色微微變化了,按說洪承疇是兵部左侍郎,與他這個兵部尚書,認識應該是一致的,可惜這段時間,楊嗣昌焦頭爛額,根本沒有時間與洪承疇交流認識。

  兵部尚書與兵部左侍郎的看法不一致,在諸多內閣大臣的眼裏,這就不是一般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