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4      字數:3279
  .,

  翌日,吳宗睿來到了紫禁城。

  早朝結束,鴻臚寺官員引領吳宗睿來到偏殿。

  按照規矩,吳宗睿辰時就來到了紫禁城,一直都在午門等候,早朝快要結束的時候,才有官員帶著他進入紫禁城,前往偏殿,去覲見皇上。

  回到京城的翌日就得到皇上的召見,吳宗睿可謂是得到足夠的重視,盧象升和方一藻都沒有這樣的待遇,還在各自等候。

  可惜吳宗睿對於這一切都不是很在意。

  能夠早點見到皇上也挺好,吳宗睿就能夠早點離開京城,回到遼東去,畢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處理。

  進入偏殿,吳宗睿看到了內閣首輔張至發,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還有兵部左侍郎熊文燦等人。

  這個陣勢,讓吳宗睿明白了一些東西。

  看樣子,自身強大起來了,很多東西就是不一樣,朱由檢也是人,盡管貴為皇帝,執掌天下,可是對於強悍之人,足夠警惕的同時,也是另眼相看的。

  崇禎年間,曆任的薊遼督師分別是袁崇煥、孫承宗以及吳宗睿,前兩任的袁崇煥和孫承宗,在遼東也是赫赫有名的,袁崇煥孤身守衛寧遠城池,抵擋了努爾哈赤的瘋狂進攻,孫承宗在遼東構建了關寧錦防線,讓後金韃子無可奈何。

  不過袁崇煥和孫承宗兩人的結局都不是很好,特別是袁崇煥,擅自斬殺正一品的武官毛文龍,接觸了皇太極的後顧之憂,駐守遼東卻讓皇太極領兵入關直逼京城,讓京城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袁崇煥最終被皇上毫不留情的斬殺,而孫承宗也因為大淩河城之戰,被迫承擔責任,辭去了所有的官職。

  崇禎皇上是異常信任袁崇煥和孫承宗等人的,當初袁崇煥信誓旦旦的發下誓言,五年之內徹底剿滅後金韃子,得到了剛剛登基的朱由檢最大的信任和支持,袁崇煥最終被慘烈的事實無情的打臉,而老辣的孫承宗,也因為沒有強力的助手,導致了在遼東布局的失敗。

  吳宗睿的情況,與前兩位有些相似,打敗了後金韃子的進擊,有了與皇太極叫板的資本,不過吳宗睿是絕不會在朱由檢的麵前發誓的。

  吳宗睿還有一個隱形的資本,那就是內閣首輔張至發的支持。

  張至發與前任內閣首輔溫體仁的關係很好,溫體仁被迫致仕的時候,專門囑托張至發,讓張至發善待吳宗睿,繼任內閣首輔的張至發,基本是按照溫體仁的出事方式署理內閣所有事宜的,所以張至發肯定是關照吳宗睿的,在關鍵問題上麵不會為難吳宗睿。

  “臣太子少保、督查院右副都禦史、領兵部尚書銜、薊遼督師吳宗睿,拜見皇上。。。”

  下跪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穿越的吳宗睿本來是特別反對的,男子漢大丈夫,膝下有黃金,拜天拜地拜父母,不過想想他將來奮鬥的目標,如果真的成功了,不也是一樣,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跪拜。

  “吳愛卿平身。。。”

  “吳愛卿率領登萊新軍,在遼東打敗了後金韃子,朕很欣慰。。。”

  “朕有吳愛卿駐守遼東,再也不用擔心後金韃子侵襲京畿之地了。。。”

  朱由檢說話的時候,楊嗣昌時刻扭頭看看吳宗睿,臉上沒有太多的表情。

  等到朱由檢說完,吳宗睿抱拳開口了。

  “皇上,這都是臣應該做的事情,臣願意長駐遼東,抗擊後金韃子,護衛我大明邊關之安全,臣有一事懇求皇上恩準。。。”

  吳宗睿還沒有說完,偏殿裏麵瞬間安靜下來。

  就連張至發,都扭頭看了看吳宗睿。

  吳宗睿率領登萊新軍將士,在遼東打敗了後金韃子,剿滅與俘獲後金韃子六萬餘人,這樣的勝利,的確是罕見的,也是讓皇上和朝廷揚眉吐氣的,可吳宗睿也不能夠憑借著這樣的勝利,公開在皇上麵前提出來要求。

  朱由檢的臉上,盡管還帶著微笑,但出現了一絲的陰霾。

  “吳愛卿有什麽要求,盡管提出來就是了。”

  吳宗睿看了看朱由檢,看了看周遭的所有人,不慌不忙的開口了。

  “皇上,臣剛剛已經說過了,準備長駐遼東,抵禦後金韃子,護衛我大明邊關的安全,為了表示臣的決心,臣懇請帶著家人前往遼東,以表示臣誓死抵禦後金韃子的決心。。。”

  吳宗睿還沒有說完,張至發有些著急了。

  “不可不可,萬萬不可啊,吳大人雖然在遼東打敗了後金韃子,不過可以預料的是,後金的皇太極一定是咽不下這口氣的,會率領後金韃子展開瘋狂的進攻,吳大人如果將家人帶到了遼東,迎戰後金韃子的時候,必定分心,再說了,家眷也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

  楊嗣昌和熊文燦等人沒有開口說話。

  吳宗睿微微一笑,看著張至發開口了。

  “張大人的關心,下官心領了,不過下官決心已定,下官不僅僅自己這樣做,還要求在遼東為官的文武官員,都要將家眷帶到遼東去。”

  “哦,吳愛卿為何有如此的想法啊。”

  朱由檢終於開口了,臉上依舊帶著微笑的神情。

  吳宗睿咳嗽了一聲,看著朱由檢。

  “皇上,這些年以來,遼東時刻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屢次遭受後金韃子的侵襲,遼東的危局甚至影響到京城,讓京城時刻處於擔驚受怕的情形之中。”

  “究竟是後金韃子過於的驍勇,我明軍過於的孱弱,還是其他的原因,臣不做分析。”

  “臣以為,讓駐守遼東的文武官員,將家眷帶去遼東,必將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鬥誌,當後金韃子來清晰,他們想到的不僅僅是護衛京師,還要想著護衛家人的安全,那種所謂的大規模撤離或者大規模後退的情形,想必是不會出現的。”

  “臣肩負重任,不敢辜負皇上和朝廷的重托,故而想到讓駐守遼東的文武官員將家人都帶到遼東去,讓他們誓死守衛遼東,故而臣首先做到,將家人帶到遼東去。”

  。。。

  偏殿裏麵安靜了一會,楊嗣昌開口了。

  “吳大人的忠心,本官很是欽佩,家人前往遼東,必定讓諸多的文武官員拚命,他們至少需要護衛家人的安全,不過本官也有擔心的地方,絕非針對吳大人,還請吳大人幫忙分析。”

  吳宗睿扭頭看了看楊嗣昌。

  楊嗣昌對朱由檢算是忠心的,也得到了朱由檢的高度信任,但楊嗣昌身上的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與洪承疇有些相似,曆史上的楊嗣昌,主持朝中軍務的時候,立下了一些功勞,特別是在剿滅流寇的時候,提出四正六隅的進剿策略,幾乎就撲滅了流寇,可惜後來因為嫉妒他人的功勞,導致局勢惡化,無法控製,最終楊嗣昌病死軍中。

  吳宗睿通過一些途徑,知道楊嗣昌對自己是高度戒備的。

  “楊大人有什麽擔心的地方,盡管說就是了。”

  楊嗣昌點點頭,看著吳宗睿開口了。

  “這麽多年來,遼東局勢的變化,吳大人是知曉的,若是那些文武官員的家人都到遼東去了,遭遇後金韃子圍剿,無法脫身,他們萬一歸順後金韃子,豈不是失去了後顧之憂。。。”

  張至發猛的扭頭,看向了楊嗣昌,楊嗣昌這話說的有些過分了。

  吳宗睿的臉上帶著笑容,隻是眼睛裏麵沒有絲毫的笑意。

  “楊大人說的有一定道理,不過這個前提是,皇上和朝廷派遣到遼東去的文武官員,都是準備歸順後金韃子的,包括下官在內,且皇上和朝廷對這些文武官員都是滿懷戒備的,當然,下官也不能否定楊大人之擔心,隻是下官多次指揮作戰,每每調遣軍官軍士的時候,都牢記一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讓軍官軍士去作戰,就完全相信他們,若是一麵要求他們拚命,一麵還在懷疑他們是不是反戈一擊,這戰不用打就徹底輸了。。。”

  “皇上,臣覺得吳大人說的有道理,吳大人的提議,臣附議。”

  吳宗睿剛剛說完,張至發就跟著開口了。

  熊文燦稍微猶豫了一下,也跟著開口了。

  “皇上,吳大人的提議,臣附議。”

  朱由檢看了看楊嗣昌,臉上露出一絲猶豫的神情,但很快就消失了。

  “吳愛卿如此的忠心,朕當然要鼓勵了,吳愛卿想帶著家人前往遼東,朕準了,不過朕還是要告誡吳愛卿,不管遼東局勢如何的變化,吳愛卿一定要護的家人周全啊。”

  。。。

  走出偏殿,吳宗睿沒有停留,迅速離開皇宮回家去,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將家人搬遷到遼東去,目前家人可以住在覺華島上麵,等到遼東的局勢穩定下來,再行到寧遠或者是錦州。

  遼東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事情必須是吳宗睿親自拍板,其他人不能夠代替,特別是牽涉到遼東相關的人事安排以及整體布局等等。

  遼東需要來一個徹底的轉變,轉變以前那種以軍事部署代替一切的格局。

  當然,吳宗睿也記住了楊嗣昌,他不怪楊嗣昌,楊嗣昌得到了朱由檢的高度信任,必定要為朱由檢考慮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