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塘報的刺激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3      字數:3271
  .,

  崇禎四年終於到來了。

  休沐期間,吳宗睿最為關注的依舊是漕運三千營的發展和壯大情況。

  漕運三千營的總兵力已經達到四千二百人,分為騎兵營、斥候營、執法營和步兵一營、步兵二營、步兵三營,除開斥候營和執法營,其他每個營兵力的配置,盡量按照大明衛所軍士的人數配置,嚴格說起來,漕運三千營千戶廖文儒,所統領的兵力,接近衛指揮使統轄的兵力,且戰鬥力強悍太多。

  原四海幫幫主喬明俊,已經編入到漕運三千營之中,直接進入了騎兵營。

  吳宗睿沒有給予喬明俊任何的特殊待遇,其進入漕運三千營之後,也就是普通的軍士,兩個多月的時間過去,按照廖文儒和劉寧等人的說法,喬明俊表現很不錯,特別是在軍事訓練方麵異常吃苦,為後來進入漕運三千營的那些碼頭苦力做了很好的榜樣。

  廖文儒等人的意思,讓照喬明俊出任小旗一類的軍官,吳宗睿沒有表態,他告訴廖文儒等人,隨著漕運三千營規模的擴大,的確需要不少的軍官,但提拔的軍官,最好是從有戰功的軍士之中提拔起來。

  如何進一步提升漕運三千營的戰鬥力,吳宗睿可謂煞費苦心。

  從目前的情況來說,漕運三千營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每一次剿滅匪幫,都能夠讓部分的將士得到血與火的磨礪,可迄今為止,漕運三千營並未遇見真正強悍的對手,譬如說後金韃子,也許在紀律性方麵,包括團結協作方麵,依靠先進的訓練理念,漕運三千營絕不弱於後金韃子,但從個人的戰鬥力方麵來說,漕運三千營的將士肯定比不上後金韃子。

  農民起義軍正在逐漸壯大起來,但戰鬥力沒有得到太多的提升,隻能說他們的運氣比較好,每次遭遇到危險的時候,後金韃子都會攪起風雲,讓朝廷迫不得已抽調兵力前往京畿或者是遼東,讓農民起義軍緩過氣來,而且朝廷對待農民起義軍的態度,也出現了問題,皇上以及朝中文武大臣,普遍都是讚成招撫,他們認為農民之所以起義,是因為遭遇到災荒活不下去了,隻要好好安撫,可以平息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讚同徹底剿滅的人寥寥無幾。

  因為這樣的思想,讓農民起義軍在遭遇到失敗或者可能被剿滅的時候,采取假投降的方式起死回生。

  要知道每一次的戰鬥,對於農民起義軍來說,都是難得的血與火的鑄造,反反複複,必定讓農民起義軍的戰鬥力空前的強悍,成為朝廷有一個難以對付的對手。

  吳宗睿暫時不想觸碰農民起義軍,他心目中的主要對手,還是後金韃子。

  當然,事態的發展,不可能完全按照他的想法來,也許迫不得已的時候,他也要投入到剿滅農民起義軍隊伍的戰鬥之中。

  正月十五,曾永忠帶著塘報來到府邸。

  淮安府州縣衙門尚在休沐,不過漕運總督府管轄的其他地方,府州縣主官皆到衙門主事,唯有淮安府,依舊是留下值守人員,主官皆在休沐。

  這當然與淮安府知府吳宗睿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衙門做事情的時候竭盡全力,休沐的時候就好好休息,沒有天大的事情,不需要主官在休沐時間到衙門去,對於衙門的值守人員,必須給予適當的補貼。

  這就是吳宗睿的決定,而且明確告知了淮安府所轄的州縣。

  漕運總督府對於此事頗有微詞,包括總督楊一鵬大人,都不是特別讚同。

  不過吳宗睿無所謂,穿越之前他就是這樣的認為,該休息的時候好好的休息,該做事情的時候拚命的做事情。

  府州縣衙門的開銷,是吳宗睿需要操心的另外一件事情。

  府州縣的知府、知州和知縣,每年需要開銷的銀兩是不少的,不光是需要負擔一家人的生活,還要承擔大量的公務支出,比如說負責給幕僚開工資,負責衙門的日常支出,甚至給皇上的密折,也要自掏腰包承擔路費。

  嚴格說起來,朝廷並未承擔多少地方衙門的支出,加之大明的各級官員,俸祿低的出奇,如果僅僅依靠俸祿,養活家人都是捉禁見肘。

  這是製度上麵存在的問題,逼的各級的官員想方設法的貪腐。

  基於這些方麵的考慮,吳宗睿沒有過於的強壓淮安府所轄州縣的官吏,而且在官吏的待遇方麵,他思慮頗為周全,從漕糧之中拿出足夠的銀兩,保證州縣官吏的收入。

  當然,這隻是權宜之計,吳宗睿離開淮安府的時候,一切照舊。

  曾永忠拿著塘報,臉上帶著笑容。

  “大人,這是朝廷最新的塘報。”

  “先生,是不是有什麽好的事情啊。”

  “大人還是看看再說。”

  吳宗睿拿起了塘報,翻開之後,仔細看起來。

  曾永忠則是端著茶杯,細細的聞著茶香,小口的品嚐。

  慢慢的,吳宗睿臉上的笑容凝固了。

  曾永忠發現了,放下了茶杯,臉上露出吃驚的神情。

  “大人這是怎麽了,我看過朝廷的塘報,感覺一切都很好啊。”

  “哦,先生詳細說說。”

  曾永忠看了看吳宗睿,略微不解的開口了。

  “第一,京畿一帶穩定下來了,孫承宗大人主持遼東的防務事宜,我以為,後金韃子必定不敢隨意的侵襲,以前我跟隨在熊大人身邊的時候,熊大人最為佩服的就是孫大人,熊大人在遼東采取的很多抵禦後金韃子的策略,都是跟隨孫大人學習的。”

  “京畿一帶穩定下來,朝廷就能夠穩定下來,北方的局勢能夠得到緩和。”

  “第二,徐光啟大人力主在登州訓練新兵,登萊巡撫孫元化大人在登州訓練了數萬的新兵,他們戰鬥力強悍,火器配備齊全,我以為,假以時日,登州訓練的新兵,一定能夠徹底打敗後金韃子,收複遼東諸多的失地。”

  “打敗和消滅了後金韃子,遼東徹底穩定,大明天下也就穩定了。”

  “第三,左副都禦史、三邊總督楊鶴大人,剿滅匪首神一元,壓製了陝西和山西一帶的流寇,地方局勢逐漸變得好轉,我以為,不要多長時間,楊大人就能夠徹底剿滅流寇。”

  “若是徹底剿滅了流寇,北方穩定下來,朝廷便能夠集中精力對付後金韃子了。”

  。。。

  吳宗睿臉上沒有多少的表情。

  那一次陰差陽錯的穿越,他永遠不會忘記,而穿越之前,他正好參觀了蓬萊博物館,對於崇禎四年到崇禎五年的登萊兵變,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

  本以為這件事情,對於胸懷全局的他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現在看來,影響還是存在的。

  崇禎三年底到崇禎四年初,大明朝廷上上下下的認識都比較樂觀,也正是源於曾永忠所說的那些事情,加之遭受到重創的皇上,也不是特別著急了,知道打敗後金韃子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需要慢慢來,所以同意了徐光啟以及孫元化等人的建議,在登州訓練新兵,計劃用裝備精良的新兵,徹底打敗後金韃子。

  主政遼東事宜的孫承宗,有著不一般的遠見卓識,察覺到大淩河一帶的重要性,計劃在大淩河築城,用以抵禦後金韃子的進攻。

  遺憾的是,後金的皇太極,同樣發現大淩河城位置的重要,果斷的發起了進攻,讓孫承宗的苦心毀於一旦。

  至於農民起義方麵,楊鶴取得了一些勝利,可微不足道。

  大淩河之戰,是再一次的轉折點,因為這次戰鬥,朝廷擁有的微薄的優勢,或者說本錢,幾乎消失殆盡,大淩河城的戰鬥,遼東邊軍損失慘重,各路援軍都沒有能夠擊敗後金韃子,反而全部失敗,駐守大淩河城的明軍全軍覆沒,修築一半的大淩河城,被後金韃子徹底毀掉,而更加讓人預料不到的是,由於大淩河之戰,引發了登萊兵變,本想著露一手的登萊巡撫孫元化,徹底葬送了登州新兵,還將集聚在登州的紅夷大炮,拱手送給了後金韃子,讓大明軍隊麵對後金韃子的時候,沒有了絲毫的優勢。

  而從這個時候開始,農民起義軍的步伐邁得更快,他們突破了地域的限製,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等地,悉數出現他們的身影,朝廷迫不得已,設立了五省總督,全麵負責剿滅農民起義軍的戰鬥。

  一方麵是大明朝廷遭受到重創,一方麵是後金韃子的囂張與農民起義軍逐漸的強悍,大明朝廷不得不麵對兩線作戰的窘境。

  曆史前行的步伐,沒有因為吳宗睿的穿越,發生多大的變化,那些重大的曆史事件,眼看著就要一件一件的發生和影響全局。

  至於說吳宗睿曾經算計過的複社,這個時候倒是不算什麽了。

  當然,這一切,吳宗睿不能說。

  “先生所說的這些,的確值得高興,不過我以為,一切都要等待,看看後續的發展如何,不管是遼東,還是京畿一帶,還是流寇,都不能夠有絲毫的閃失,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聽見吳宗睿這樣說,曾永忠有些茫然,不過他最終沒有再次開口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