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產量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3      字數:3375
  .,

  (感謝帶雨梨花1957的打賞,拜謝了,求收藏,求點擊,求推薦票,求讀者大大的支持。)

  崇禎元年,六月二十日,辰時。

  天氣很好,陽光普照,天空之中看不見一絲的雲彩,又是酷熱的一天。

  盛夏季節早就來臨。

  玉蜀黍的葉子已經開始變得枯黃,收獲的季節到了。

  吳順貴家種植的十一畝玉蜀黍田地的四周,早就站滿吳氏家族的農戶,他們的臉上帶著羨慕的神情,看著田地裏麵密密麻麻的玉蜀黍。

  相比較來說,左右兩邊田地裏種植的玉蜀黍,看上去很可憐,稀稀拉拉,有些葉子也被曬得枯黃,卻看不見多少玉蜀黍的棒子。

  已經有傳聞,預計吳順貴家裏種植的玉蜀黍,產量肯定在兩石以上。

  這可是眾人不敢想象的產量,他們種植了好多年的玉蜀黍,產量達到一石就是奇跡,能夠保證半石就是豐收了。

  也有人想起二月中旬種植的時候,吳順貴家裏的玉蜀黍,好像是育苗了,還捏了一個個泥塊,泥塊裏麵長出了苗子,才移栽到田地裏麵,當時還有很多人抱著嘲笑的態度,認為這是勞民傷財,消耗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現在總算是有人明白了,這絕不是勞民傷財。

  穿著長袖衣服的吳順貴、吳宗睿、廖文儒和羅家三兄弟,出現在田邊。

  十一畝的玉蜀黍,說起來麵積很大,不過收獲玉蜀黍可不要太多的勞動力,隻是收獲玉蜀黍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長衣長袖,保護好皮膚。

  “幺叔,我來給您幫忙。”

  端著筐子的吳宗林,來到了吳順貴的身邊。

  “宗林,哪裏好意思要你來幫忙啊。”

  “老幺,可不要這樣說,宗林是一定要來幫忙的,今天吳氏家族的很多人都來了,就是專門來看看的,你家種的玉蜀黍,長得太好了。”

  “族長,這怎麽好意思啊。”

  “什麽不好意思啊,二弟和我本來也準備來幫忙的,隻是宗林不讓我們幫忙,說是我們給你幫忙,怕是讓你不安心,我們才做罷。”

  吳順福和吳順年都出現在吳順貴的身邊。

  “謝謝族長和二伯的關心,宗林哥,麻煩你了。”

  “宗睿,你可不要這樣說,前些日子我就弄清楚了,這玉蜀黍的栽種辦法,是你從寒鳴寺學到的,眼看著就豐收了,來年種植玉蜀黍的時候,你可一定要告訴大家怎麽種植。”

  “這是肯定的,爹已經掌握了種植玉蜀黍的辦法,到時候可以專門教授。”

  “真的嗎,宗睿,那我們可說好了,老幺,到時候要麻煩你了。”

  吳順貴搓著手,笑著點頭。

  “爹,可以開始了。”

  “好,那我們開始吧。”

  吳宗睿第一個走進玉蜀黍田中,搬下了第一個玉蜀黍棒子。

  緊接著吳順貴、和吳宗林等人,也搬下了玉蜀黍棒子,放進了筐子裏麵。

  。。。

  一筐筐的玉蜀黍棒子被抬出來,放在了田邊。

  忙碌的情形一直在延續,終於到了午時,一天之中最為酷熱的時節。

  已經有十多人加入到收割的隊伍之中,收割的速度快了很多,按照正常的收割速度計算,一個人一天時間能夠收獲一畝田左右的玉蜀黍,還可以背回家中,不過那是幾百年之後的種植水平,每畝玉蜀黍的產量可以達到六百到八百公斤左右,現如今是絕對達不到那樣的產量。

  吳宗睿預計,產量能夠達到三百斤到四百斤左右,那就很不錯了。

  這個產量,在明朝也是驚人的,不過付出的勞動也是巨大的。

  吳順貴帶著羅家兄弟,不知道在玉蜀黍田地裏麵忙碌了多長的時間,精細化管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大豆的生長,如果以這樣的管理辦法,在幾百年之後,能夠保證玉蜀黍的產量達到八百到九百公斤。

  十一畝玉蜀黍,已經收割了大半。

  田地旁邊的玉蜀黍棒子,已經堆成了小山。

  。。。

  “爹,吃飯後,歇息一會,申時以後再來收割吧。”

  “不用,我吃得消,你就不用下田了,看看你,臉都曬紅了。”

  “爹,我可沒有那麽嬌貴,就照您說的,吃飯以後繼續下田吧。”

  做好的飯菜,送到了田邊,吳宗睿也沒有客氣,大口的吃著米飯,一個上午的忙碌,近兩個時辰,他的確是累壞了,也是真正的餓了。

  吃完飯,吳順貴首先拿著筐子下田,其餘人也跟著下田去了。

  吳宗睿本想著歇息一下,看見眾人都下田去了,隻好跟著去了。

  不到申時,十一畝玉蜀黍全部收割完畢。

  收獲的玉蜀黍,自然是搬到吳順貴居住的圍屋去放置,吳順福已經專門騰出一件房子,放置收獲的玉蜀黍,不過在這之前,還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算出玉蜀黍的產量。

  往圍屋背玉蜀黍的事情,倒是不需要吳宗睿做了,他也實在做不動了。

  幾個月時間過去,他的身體好了很多,不過和那些長時間做農活的農戶比較,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加上做農活不是吳宗睿擅長的事宜,更不是他喜歡做的事情。

  吳順貴就不一樣了,玉蜀黍的豐收,刺激了他的神經,讓他顯得異常的興奮。

  背著玉蜀黍棒子回到圍屋去的時候,吳順貴的臉上笑成了一朵花,玉蜀黍的豐收,意味著來年的糧食有保證了,去年遭災之後,吳氏家族所有的農戶,都非常重視今年的耕作,做夢都想著糧食能夠豐收,現如今這個願望,吳順貴率先實現了。

  圍屋中間的天井。

  吳氏家族幾乎所有的老人,以及吳順福等人,悉數在這裏等候。

  木杆秤和戥秤全部都準備好了,預備將玉蜀黍棒子放置到木杆秤上麵的吳氏家族的青壯,早就躍躍欲試。

  大明測量糧食產量的木杆秤,與幾百年之後的木秤沒有太大的差距,隻不過計量的單位不一樣,木杆秤的一斤相當於後來的十六兩,民間也習慣將糧食產量換做石、斛、鬥、合等單位,這樣便於農戶計算。

  至於說戥秤,那是稱金銀等貴重物品才會用到的秤,吳順福也拿出來了。

  作為吳氏家族的征糧官,吳順福家中的秤還是很精準的。

  木杆秤稱重一般都是一百斤,也就是幾百年之後的一百六十斤,折合為一石,這樣就能夠很好的計算出來田地的產量。

  不過玉蜀黍棒子與稻穀不一樣,主要是體形方麵的差距有些大,尚未去掉殼葉的玉蜀黍棒子,占據的地方還是很大的。

  一筐一筐的玉蜀黍棒子,開始用木杆秤稱重。

  吳宗睿的神情變得專注,前麵的一切都是預測的,真實的產量馬上就要出來,每畝田到底能夠產出多少的玉蜀黍,這是他最為關心的。

  殼葉與內芯所占的重量,與玉蜀黍的產量計算,按照六四分的比例組成,也就是說,稱出來的重量,其中玉蜀黍占據四成。

  吳順福親自記賬,吳順貴等人則是在旁邊認真看著。

  。。。

  天色已經暗下來了,沒有人離開,也沒有誰提及吃飯的事宜,所有人都守在天井的四周,瞪大眼睛看著記賬的吳順福,以及抬筐子的青壯。

  全部玉蜀黍稱完之後,天色已經完全暗下來,以往這個時間,農戶基本都睡覺了,今天卻完全不一樣,不僅僅是吳順貴和吳宗睿關心玉蜀黍的產量,其餘人也異常的關心。

  最後一筐的玉蜀黍稱完之後,吳順福開始了計算。

  記賬以正字為標準,每一個正字代表五石。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

  吳順福念出來的聲音很大,四周不斷出現驚呼的聲音,吳順貴早就是滿臉紅光。

  “八十五,八十六,好,剛剛稱出來的玉蜀黍,一共是八十六石,按照四六分成計算,我來算算是多少。。。”

  “一共是三十四石四斛,合計十一畝地,每畝地的產量是。。。”

  吳順福埋頭開始計算,計算的工具自然是算盤。

  “每畝田玉蜀黍的產量是三石一斛兩鬥七合。。。”

  周遭瞬間安靜下來。

  沒有人能夠想到,一畝玉蜀黍的產量能夠達到三石以上,在吳氏家族的農戶看來,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一定是老天專門保佑了。

  就連吳順貴,都是臉色發白。

  吳宗睿的臉上,沒有多少的表情,他早就計算出來玉蜀黍的產量了,按照幾百年之後的計算辦法,畝產五百斤。

  這個產量,根本達不到幾百年之後最低產量的一半。

  勞動力與收成根本不成比例。

  這已經很不錯了。

  。。。

  “哇。。。”

  歡呼聲終於爆發出來了。

  “老幺,你可真厲害,玉蜀黍的產量如此之高,我怎麽都想不到啊。”

  吳順福情不自禁的抓住了吳順貴的手。

  “族長,這、這都是。。。”

  “爹,族長都說了,您可一定要教會吳氏家族的所有農戶,怎麽種植玉蜀黍。”

  “宗睿,說的好,要是吳氏家族的農戶,地裏的玉蜀黍都能夠有這麽高的產量,那我們吳氏家族根本不擔心糧食產量的問題了,更不用擔心田賦了。”

  吳順貴搓著手,再次開口了。

  “族長,您放心,我一定教會大家,明年我們吳氏家族一同來種植玉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