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育苗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3-13 19:53      字數:3268
  .,

  (求收藏,求推薦票,求點擊,求支持。)

  “十六畝耕地,除開其中的五畝水田,其餘十一畝耕地,全部都要種上玉蜀黍,加上間作的大豆,這樣就能夠保證收成。”

  “每畝耕地需要四千株玉蜀黍的苗子,而且是發育良好的苗子,這樣算來,每畝耕地需要約五斤玉蜀黍種子,十一畝耕地就是六十斤的玉蜀黍種子,至於說大豆,每畝兩斤左右的種子就足夠了,算起來也需要二十二斤種子。”

  “玉蜀黍必須要育苗,若是直接種植,不能夠保證出苗率,產量自然低很多。”

  “育苗需要草木灰、農家肥,以及上好的土塊。”

  “土層要深耕肥沃疏鬆,土質必須鬆軟、細碎和平整,必須要施足農家肥。”

  “平日裏的管護需要中耕除草,追施農家肥。”

  。。。

  吳宗睿說的非常詳細,他的內心裏麵也有遺憾,那就是沒有化肥,如此玉蜀黍的產量必定要低很多,按照概算,玉蜀黍的產量應該在每畝六百至八百公斤左右,折合成為明代的計量單位,也就是十石左右,可是按照現如今的科學種植技術,每畝玉蜀黍的產量能夠達到三百公斤左右,那就是老天保佑了。

  三百公斤折算過來接近四石的產量。

  現如今玉蜀黍的產量,每畝尚不足一石。

  也難怪農戶不愛種植玉蜀黍。

  說到玉蜀黍的時候,吳宗睿還想到了馬鈴薯,明朝稱之為薯塊,這種農作物引進的時間也不長,應該是從雲南一帶引進的,他仔細詢問過,薯塊尚未在安遠縣種植。

  薯塊的產量遠遠大於玉蜀黍,每畝最高可以達到三千五百公斤,若是按照明代的種植水平,每畝達到一千五百公斤,還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當然,選種和製種和科學種植也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平日裏的田間管理也要到位。

  今年種植薯塊已經來不及了,如果可能,來年考慮種植部分的薯塊。

  吳宗睿想的很遠,明末的大饑荒,造成了餓殍滿地,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正是在此等的形式下蔓延的,若是農民有糧食吃,日子能夠過得去,鬼才造反呢。

  當然,這也僅僅是吳宗睿內心的想法,明朝政權的崩潰和滅亡,絕不僅僅是缺糧食那麽簡單,還有更多深層次的原因。

  看著吳宗睿,吳順貴目瞪口呆,這樣的種植方式聞所未聞。

  等到吳宗睿說完,吳順貴跟著開口了。

  “宗睿,如果這樣種植,每畝能夠收下多少的糧食啊。”

  “至少能夠增加一倍以上的糧食吧,我估摸著,每畝能夠收到三石以上的玉蜀黍。”

  “真的嗎,那還耽誤什麽時間,明日我就開始育苗。”

  吳宗睿看著吳順貴,臉上露出苦笑的神情。

  十一畝耕地,近五萬株玉蜀黍的苗子,若是家中的三個人來育苗,累死都忙不出來,還會耽誤了種植的季節,再說了,犁田必須要用耕牛,靠著人力耕地同樣吃不消。

  種植完畢玉蜀黍的苗子,播種了大豆,接下來就要播種稻穀,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太過於勞累,以至於累壞了身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必須要雇工,否則根本忙不過來。

  雇工就意味著開銷,不給人家錢財,人家憑什麽到你家來幫忙,當然,也可以求助吳順福或者是吳宗林等人,從家族調派力量,但吳宗睿不會這樣做,雇工的開銷他能夠承擔。

  “爹,我想還是要雇工,我想過了,至少請十人左右來幫忙育苗和種植玉蜀黍、大豆以及播種稻穀,前前後後的時間,大概在半個月左右,每人每天二十文錢,加上平日裏的生活開銷,算下來一共需要五兩銀子。。。”

  “哎呀,宗睿,雇工哪裏有開出每天二十文錢的,十文錢就很不錯了,再說了,鄉裏鄉親的,大家都是相互幫忙,我家有事人家來幫忙,人家家裏有事情我也去幫忙,這要是都付錢,誰家還願意請人幫忙啊。”

  吳宗睿搖搖頭。

  “爹,馬上就是農忙季節,每家每戶都要忙活,我們家裏耕地多,總是想著請人家來幫忙,說不過去,還不如付出一些銀子省事,至於說每天需要付多少的工錢,可以商議。”

  吳順貴有些無奈,看著吳宗睿再次開口了。

  “宗睿,家裏的銀子,你都要帶走的,到南昌府去,需要開銷,我害怕不夠呢,要是雇工,就要開銷銀子,如果影響到你的鄉試,我情願不種植田地。”

  “爹,賬不是這麽算的,若是我們種植好了田地,收獲了糧食,一來家裏有足夠的糧食,不用擔心吃飯的事宜,二來多出來的糧食可以拿出去賣了,同樣能夠收獲到錢財。”

  吳順貴看著吳宗睿,不開口說話,這段時間過去,他已經看出來,吳宗睿的能力的確不一般了,而且做出決定的事情,一定會施行的。

  五兩白銀,吳順貴認為是天文數字,有了這些銀子,全家足以維持全年的生活了。

  大規模的育苗開始了。

  育苗需要製作營養塊,每個營養塊裏麵放進一粒玉蜀黍的種子,而且種子需要仔細的挑選,有蟲眼的、幹癟的都要剔除,這些種子的發芽率很低,就算是發芽了,苗子也會先天性的發育不良。

  肥料方麵,吳宗睿倒是不用特別的擔心,其實農家肥是最好的,幾乎不存在什麽汙染,種出來的糧食也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按照吳宗睿的意見,吳順貴請了十人,都說田間勞作的好手。

  吳宗睿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包括如何製作營養塊,如何的將玉蜀黍的種子埋進營養塊裏麵,以及如何的擺放營養塊。

  育苗有兩種辦法,其一是製作營養塊,其二是劃出一小塊的田地,撒上草木灰,施足肥,接著化成一個個類似營養塊的小方塊,將種子種進每一個小格裏麵去。

  吳宗睿選擇的是營養塊,因為營養塊更加有保證,盡管這樣做耗費了不少的勞力,不過這個時代勞力不值錢。

  十三個人,育苗足足三天的時間。

  這出乎了吳宗睿的預料,他本來以為,十來人最多兩天時間就做完了。

  雇工對於育苗的事情非常的好奇,他們從未見過如此耗費體力的做法,等到玉蜀黍苗子長出來了,還要一株一株的栽倒田裏去,將玉蜀黍種子直接種植到田裏多省事。

  吳宗睿也不會解釋,他知道,幾個月之後,當玉蜀黍豐收的時候,周遭的農戶才會明白。

  身為廩膳生員的吳宗睿,和眾人一起勞作,家裏還請了兩人幫忙做飯,白米飯是要管飽的,那樣才有力氣做事情。

  所有人對吳宗睿都表現出來恭敬,畢竟人家是有功名的讀書人。

  育苗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犁田。

  一頭耕牛,犁田一天的時間,需要五十文錢,這是安遠縣的價格,一般的人家根本請不起,隻好自己勞作,再說了,絕大部分的農戶,家中的耕地不多,忙得過來。

  吳宗睿決定雇傭耕牛來犁田。

  就在育苗結束的當天,吳宗林牽著耕牛到家裏來了。

  “宗睿,聽說幺叔明日準備犁田,我將耕牛牽來了,這頭耕牛正是壯年,每天能夠犁田三畝到四畝。”

  “也好,宗林哥,我正準備去找你,家裏有十六畝地,全部都需要耕作,我估計了,大約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每天五十文錢,一共是五百文錢。。。”

  “宗睿,你這是說什麽話啊,我若是想著收你的錢,就不會牽來耕牛了,好了,我找你還有些事情,幺叔,耕牛您牽著,今日已經喂飽了,明日需要的草料,一早會有人專門送來的,您別著急,慢慢犁田。。。”

  吳順貴牽過耕牛,眼角都帶著笑容,耕地是不需要雇工的,有了耕牛,他就可以耕作十六畝地了,水田也要耕作出來,而且按照吳宗睿的要求,一遍恐怕還不行。

  十天的時間,恐怕有些不夠,吳順貴算過了,每畝田地耕作兩遍,至少十五天左右的時間,畢竟耕牛也需要歇息,最多三天左右時間,就要歇息一天。

  一邊朝著屋子走去,吳宗林一邊開口了。

  “宗睿,我聽聞你正在育苗,還說什麽營養塊,這都是什麽東西啊。”

  “哦,這些都是我從寒鳴寺學來的種田辦法,還沒有誰這樣做,我就想著試試。”

  “我聽說寒鳴寺的覺遠大師坐化了。”

  “的確,我也沒有想到,我離開寒鳴寺僅僅三天的時間,覺遠大師就到坐化了。”

  “宗睿,你要節哀,我也聽說了,覺遠大師年歲不小了。”

  吳宗林沒有繼續提到玉蜀黍育苗的事宜,想必他也不看好。

  說來也是,吳氏家族已經有一些種田的好把式,等著看笑話了,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種田的,玉蜀黍的產量本來就不高,沒有多少人愛種,再說了,吳宗睿已經是讀書人,還有了功名,也跟著種田,這與身份不符。

  吳宗睿也不會專門解釋,待到玉蜀黍收獲的時候,吳氏家族的眾人才會明白育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