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穩定南方(5)
作者:風中的失落      更新:2020-04-25 19:30      字數:3225
  吳凡丞、曾永忠、盧發軒、廖文儒、史可法、洪承疇和黃宗羲等人齊聚文華殿。

  吳宗睿進入文華殿的時候,眾人一起行禮。

  “諸位不必多禮了,今日的早朝,路廷和文儒通報了南方的戰事,以及各級官員到任的情況,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至於說將南方治理的如同當下的北方一樣,這不大現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有一點也是明確的,一旦南方緩過氣來,其發展的速度肯定是超過北方的,路廷在南直隸做的很不錯,有遠見,為南方接下來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吳宗睿說完之後,盧發軒連忙出列抱拳稽首行禮開口了。

  “皇上讚譽了,臣隻是按照皇上之安排部署行事,廖都督、劉都督和諸多的同僚,抵達南京之後,也做了很多的事情,憑著臣個人之能力,根本無法穩定南方的局勢。。。”

  吳宗睿笑了笑。

  “路廷,你不用謙虛了,功就是功,朝廷可不會忽略,當下南方的事情還很多,眼看著就要到年底了,穩定下來的百姓都想著好好過一個春節,故而南方各地的地方官吏,務必竭盡全力做好事情,讓百姓過一個祥和的春節。”

  “吳三桂正在雲南征伐,進展也不錯,我沒有想到,沐天波居然有歸順朝廷的打算,若是其真心歸順,還是可以接受的,但沐天波不能夠繼續留在雲南了,待到雲南地方的土司徹底歸順朝廷之後,沐天波隨即來到京城,其家人跟隨離開雲南。”

  “劉寧暫時留在南京,統領南方的登萊新軍,特別是登萊新軍水師,務必在短時間之內徹底融合鄭氏家族的水師,鄭氏家族的水師常年在海上作戰,有著豐富的經驗,吸納他們的作戰經驗,對於壯大登萊新軍水師的力量,還是大有好處的。”

  “鄭鴻逵是不是進入水師為官的事宜,內閣產生了爭論,這可以理解,我看讓鄭鴻逵進入皇家講武學堂,好好的學習幾個月,還是可以進入水師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登萊新軍如此的強悍,豈會懼怕外部的力量。”

  說到這裏,吳宗睿從桌案上麵拿起了一份皇家日報。

  “南方的戰事快要結束了,僅有雲南和廣西的少部分地方還未歸化,吳三桂動作迅猛,我看最多一個月時間,朝廷就能夠完全掌控南方所有地方,接下來,內閣就要考慮了,在皇家日報上麵披露統一南方的事宜,這篇文章究竟該怎麽做,怎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團結更多的人,不管是讀書人、士紳還是尋常的百姓,隻有讓眾人歸心了,大家都來為朝廷出力,我們才算是真正的達到目的了。”

  “我看這篇文章,還是要從家國的發展壯大、百姓的豐衣足食上麵來著墨,南方的讀書人很多,浙江、湖廣、福建乃至於四川等地的讀書人,大都接觸過皇家日報,這份報紙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各個地方,甚至北方的後金統治的地方,都出現了皇家日報。”

  “內閣要緊全力做好這篇文章,首先讓天下的讀書人和士紳看看,讓他們知曉朝廷的態度,知曉朝廷接下來準備在南方做些什麽事情,知曉朝廷是為了天下百姓的。”

  “有人說南方剛剛平定,馬上推行丈量土地、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事宜,有很大的難度,擔心南方某些勢力會反彈,我看沒有必要,全國一盤棋,有些事情是不能夠耽誤的,其實南方的很多士紳,家族之中大都有人在朝中為官,知曉朝廷的諸多政策,我們在推行政策的時候,遭遇到反對的力量,有些可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有些則沒有必要遷就。”

  “你們都要記住,我們做任何的事情,都不能夠拖延,有些事情看起來有難度,若是放下了,一時半會就提不起來了,時間長了,必定會影響到天下的穩定,當然,我們推行任何的事宜,內閣都要仔細的商議,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朝會的時候,聽取眾人的意見建議,盡量修改到完善,這樣讓我們推行的每一件事情,都精準有力。”

  “治大國如烹小鮮,馬虎不得。”

  吳宗睿看向了吳凡丞。

  “凡丞,近段時間,我聽聞你的學業還不錯,要繼續堅持,不過死讀書是不行的,還要明白如何做人,我時常告誡你,治理天下要懂得敬畏,敬畏天下的百姓,敬畏朝中的每一位大人,這其實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你若是完全明白其中道理,我就放心了。”

  “溫室中的花朵長不大,不經曆風吹雨打,怎麽可能茁壯成長。”

  “開年之後,你到各地去看看,首先可以在北方各地去看看,輕車簡從,不要騷擾地方,用眼睛看,用心領悟,要體察百姓的疾苦,要知曉百姓究竟需要我們做什麽,接著還要到南方去看看,特別是要到一些較為窮苦的地方看看。”

  “有個道理你一定要明白,從古至今,聖明的皇帝,都經曆過不一般的磨礪,他們要麽是親手開創了王朝,經曆九死一生,要麽就是體察民間疾苦,有著堅強的意誌,沒有誰生來就是聖人。。。”

  吳宗睿還沒有說完,曾永忠等人的臉色就變化了。

  “怎麽了,先生和諸位有什麽擔心的事情嗎。。。”

  曾永忠上前一步,對著吳宗睿抱拳行禮了。

  “皇上,太子殿下貴重之身,怎麽能夠輕身涉險,再說了,太子殿下年級尚且不大。。。”

  吳宗睿對著曾永忠擺擺手。

  “先生,您的擔心,還有諸位的擔心,我都明白,先生是看著我長大的,這些年來,我所遭遇的事情,先生大都是知曉的,當年我死讀書,一度時間進入了寒鳴寺,修身養性,後來文儒跟隨我一同離開寒鳴寺,開始了在外麵的闖蕩,二十年的時間,我經曆了很多的事情,每一件事情,在腦海裏麵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路廷與寬之和我是同年,我們誌同道合,從南直隸到登州萊州,到遼東,一步一個印記,這期間我們不知道遭遇到多少的風險,全部都挺過來了。”

  “至今我都記得,劉寧跟隨在我身邊僅僅兩天時間,我們就遭遇到黑店和土匪,稍有不慎就喪命了。”

  “洪大人和我同朝為官,曾經是大明王朝的西北王牌,抵禦後金八旗軍,剿滅流寇,我跟著學到了不少。”

  “還有很多這方麵的事宜,一時半會數不完,經曆那麽多的事情,讓我明白了,豐富的閱曆,能夠最大限度提升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包括處理事情的能力。”

  “凡丞十四歲了,年級不小了,也該要好好的曆練一番了,先是花上兩年到三年的時間,到天下各地去看看,認真的看,認真的想,接著參與朝中政務的署理。”

  說到這裏,吳宗睿微微的歎了一口氣。

  “誌同道合,凡丞,我希望你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明白這四個字的含義,人心難測,我最為幸運的地方,就是遇見了太多誌同道合之人,先生、文儒、路廷、寬之、劉寧等等,你的身邊誌同道合之人越多,你越是能夠做好事、做大事。”

  大殿裏麵瞬間變得安靜了。

  吳凡丞上前一步,規規矩矩的跪下了。

  “父皇,兒臣明白,兒臣這就為出行做好準備。。。”

  吳宗睿站起身,走下禦輦,來到了吳凡丞的麵前,彎腰扶起了吳凡丞。

  “凡丞,自打你出生的那一天開始,我對你的要求就非常的嚴格,你的姐姐、弟弟和妹妹,要率真隨性很多,有時候我覺得對你過於的苛刻了,不過想想你的身份,想想將來你要承擔的重任,我隻能狠下心來。”

  “這天下終歸是要交給你的,你當不當得起,就要看你接下來的表現了,做皇帝沒有那麽光鮮,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一套,我是徹底摒棄的,有什麽樣的皇帝,就會有什麽樣的文武大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當皇帝的都不能夠嚴格要求自身,憑什麽讓下麵的文武大臣兢兢業業,你要求他人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唐太宗李世民說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曆朝曆代的皇帝都頂禮膜拜,可真正明白其中深意的能夠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了善待百姓的有幾個人。”

  “凡丞,我想對你說的話很多,不過你未必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真正明白這些道理,需要用生活來磨礪,所以我讓你到各地去看看,真正的用心去體驗。。。”

  曾永忠跪下了,盧發軒和廖文儒等人跟著跪下了。

  “皇上之忠言,太子殿下一定會明白的,皇上的一片苦心,臣等刻骨銘心,臣等一定盡心竭力,署理朝中政務,讓王朝興盛,讓百姓安居樂業。。。”

  吳宗睿對著眾人擺擺手。

  “都起來吧,教育太子的事情,你們也有責任,南方基本穩定下來,我們的目標,要轉向北方了,統一天下,是朝廷最為要緊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