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解決
作者:吱吱      更新:2020-03-23 19:09      字數:3321
  鬱棠夫妻兩個說說笑笑的,決定提前去拜訪陶清。

  裴宴讓裴伍提前去跟陶清說了一聲,然後扶著鬱棠上了轎子,去了陶家位於西柵門附近的一家客棧。

  陶清親自在門外迎接他們,還給鬱棠帶了很多舶來貨,其中就有一個約一尺來高的匣子,陶清說,是西洋的玩偶,在廣東、福建那邊賣得特別好,就給她也帶了一個過來。

  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鬱棠笑著道了謝,收下了禮物,想著回去第一個就拆開看看,這西洋的玩偶到底是怎麽一個樣子。

  陶清則和裴宴說起遠在江西任巡撫的陶安來:“也算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了,之前張大人很多沒有來得及實施的政令都由阿安幫著完成了,你們去買田莊,也吸引了很多附近的有錢人去置辦田產和開墾荒地,幫了阿安大忙了。阿安說,今年若是不出什麽意外,江西會是個豐收年。到時候去九邊的糧食就更充裕了,他的政績無論如何也能更進一步。而且就算今年糧食欠收,我也準備從廣州送批糧食過去,讓阿安能安安穩穩地把這幾年的巡撫做下來。

  等到任職期滿,不做個尚書侍郎,也能去都察院或是大理寺做個主官。

  封相入閣,指日可待。

  陶清想想就覺得當初來找裴宴是件極正確的事。他也不由地感慨,對裴宴道:“你就準備這樣算了?老太爺當初到底留的是什麽話?你要是信得過我,就好好跟我說說,說不定老太爺的意思是隻讓你暫時掌管宗房,等風頭過去了再說也不一定。你也別一條道走到黑。

  裴宴道:“我若是不相信阿兄,就不會這樣帶著家裏的人來拜訪您了。老爺子的確是讓我不要再做官了。他覺得我心野,朝堂上又正是多事之秋,怕我年輕氣盛,上當受騙,卷入嗣君之爭中去。我也覺得老爺子的話說得有道理——我要是在京城做官,就現在這形勢,還不知道會得罪多少人呢!

  陶安直呼可惜,又忍不住給他出主意:“寓居在京城也不錯,好好教導孩子們讀書,未必就不能再來一次‘一門三進士’。

  裴宴嗬嗬笑,不以為意。

  他和鬱棠成親已有小半年了,鬱棠還沒有動靜,他覺得他們的子嗣可能有點困難。

  不過,這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若是有,那肯定是還有大坑在前麵等著他。與其不知道會發生什麽事,還不如就這樣和鬱棠慢慢的過日子,孩子該有時自然有,孩子沒時不強求。

  他們夫妻能恩愛就是最好的了。

  裴宴道:“您這次來京城是為了明年的萬壽節嗎?

  陶清點頭,道:“想看看有沒有什麽機會。然後道,“這次利家也來了。他們家是做茶葉生意的,看能不能把他們家的茶送進宮裏去。

  裴宴不太關心這些生意上的事,裴家的生意,都是交給大總管來管的。在他看來,他們這樣的人家賺錢的門路多的是,犯不著什麽事都與民爭利。裴宴最多在大總管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幫著決定個章程。

  鬱棠卻在心裏琢磨著。

  她到了京城才發現京城裏的人都喜歡喝綠茶。

  前世二小姐夫家的茶就成了貢品。

  隻是她不知道是什麽時候選上的。

  要不,她去問一聲?

  但這件事還得和裴宴商量商量,免得她自以為是,弄巧成拙。

  他們在陶家用了午膳,下午由陶清親自陪著,去了陶家在京城的雜貨鋪裏逛了逛。

  她看到了西洋的玩偶。

  坦胸露背的裙子,瓷燒麵孔,眉毛和嘴上的顏色都是塗抹上去的,綠色的眼睛,金色的頭發……的確很怪異。

  但也很少見。

  她買了一個。

  陶清以為她喜歡,讓掌櫃的給她包了兩個,把鋪子裏僅有的兩個玩偶都送給了她。

  鬱棠執意要付錢,說這是準備送給朋友的。

  陶清笑道:“我這次一共才帶了五個回來,送禮是很好的東西。難得你喜歡,以我們兩家的交情,實不用這樣的客氣。

  鬱棠看了眼裴宴。

  裴宴朝著她微微點頭。

  鬱棠笑盈盈地收下,說了通感激的話,想著以後看看有什麽適合回禮給陶家好了。

  之後她又挑了些香露、香膏、香粉和寶石飾品,多半是準備送人的。

  裴宴沒有陪著鬱棠逛,而是被陶清拉著,坐在後麵的賬房繼續說著京中的事:“聽說楊家這次折進去了?你們家有什麽打算?要我說,也不能就這樣看著他們完蛋,說起來,好歹也是你大兄的嶽家,你大兄現在不在了,你就是看在你兩個侄兒的麵子上,也要伸手管一管。

  裴宴笑了笑,沒有說話,低頭喝了口茶。

  一夜過去了,裴彤還繼續在和顧曦鬥氣,沒有理顧曦。

  顧曦無所謂。

  她昨天晚上幾乎一夜沒睡,想著那裴宴和裴宣說的話。

  想從這裏麵把自己這個小家摘出來是不可能的了,那就隻能讓裴彤做選擇了。以裴彤的性格,就怕楊家打悲情牌。萬一……裴彤站在了楊家那一邊,裴家肯定不會放過他們這一房的人。到時候她該怎麽辦呢/

  顧曦去了裴彤的書房,問丈夫:“你今天準備什麽時候去見兩位叔父?

  裴彤臉都變了,尖銳地道:“你這是什麽意思?催著我表態是嗎?你放心,我不會連累你的。就算是要幫外家,也會把你摘出去的。

  顧曦很想問一句“你怎麽把我摘出去,或是“你憑什麽把我摘出去,可這樣的話一說出口,他們的夫妻情份也就到了頭吧?她忍了又忍,最終還是笑道:“我要出趟門——殷太太前兩天說我泡的泡菜好吃,我送了些給殷太太,準備還拿點去我阿嫂那裏。你要是今天早上去見兩位叔父,我就改天再去。若是你準備下午去見兩位叔父,我就趁著早上沒事的時候過去一趟。免得阿嫂知道我給殷太太都送了吃食,卻不惦記著她,心裏不舒服。

  這些家庭瑣事大太太向來不屑,裴宥死後,裴宴接了手。

  他覺得自己誤會顧曦了,可讓他低頭向顧曦認錯,想到昨天顧曦的小題大做,他心裏還有一口氣,低不下頭。

  顧曦也沒想他會給她低頭,說來說去,他們也不過是結秦晉之好,相敬如賓就是了。

  見他沒有回答,她笑了笑,道:“那我就先去我阿嫂那裏了,我早點回來,我們晚上吃涼麵。

  不再提去拜訪裴宴和裴宣的事。

  裴彤鬆了口氣。

  顧曦去了顧昶家。

  顧昶在衙門沒有回來,隻有殷氏在家。

  顧曦也沒有指望能見到哥哥,她把家裏發生的事一一告訴了殷氏。

  殷氏聽了直皺眉。

  女人哪怕再有能力,就怕遇到不聽勸的夫婿。

  她道:“萬一姑爺真的選了楊家,你準備怎麽辦?

  總不能因為這件事和離吧?

  不和離,到底是一家人,就隻能榮辱共擔。

  顧曦苦笑,道:“所以我來找阿兄,想聽聽他的意思!

  殷氏也沒有矯情,道:“行,那你等會和你阿兄說說。還留了她晚膳。

  顧曦直搖頭,道:“我還要趕回去,家裏正是多事之秋,不好在外麵呆得太久。您幫我給阿兄帶句話就是了。

  殷氏應了,問顧曦:“那你自己的意思呢?我們做哥嫂的,肯定是要站在你這一邊考慮的。

  顧曦也不想為這件事來來回回的往娘家跑了,主要是她就算不怕麻煩地往娘家跑,也未必能見到顧昶。

  她沉吟道:“我肯定是要站在裴家這一邊的。

  不管楊家說什麽,她覺得憑裴家的路子,不太可能被判罪。可如果真的判了罪,楊家也不可能有本事把他們自己摘幹淨。反正是生死都係於裴家,她也別去管楊家,隻一心一意求菩薩保佑裴家能化險為夷了。

  顧曦道:“他若是在這種關鍵時刻都分不清主次,我以後估計也難以享到他的福了。我覺得我應該主動要求回臨安,代替婆婆和相公給老安人盡孝。

  最好是能生個兒子。

  有裴老安人庇護,沒有這個感情用事的丈夫,她說不定在裴家能過得更好。

  裴老安人當年是十裏紅妝嫁進裴家的。

  顧曦摸了摸自己還沒有變化的肚子。

  殷氏對小姑子的果斷非常的欣賞,道:“你能這麽想就再好不過了。人隻能自己救自己。你放心,別的我不敢說,真到了那一天,就算你有裴家人照顧,我和你阿兄也會盡一份力的。

  顧曦達到了目的,放下心來,回了裴府。

  裴宴和鬱棠還沒有回來,說是出去逛街去了。

  顧曦目瞪口呆,嘴裏能塞下一個雞蛋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道:“三叔父就這樣帶著三叔母去了街上。

  回她的婆子是從裴家老宅跟過來的,從前服侍過裴老安人,聞言頗有些不喜,道:“三太太還帶著帷帽,而且逛的是陶家的鋪子,由三老爺陪著,怎麽會什麽都沒有帶呢?

  “哦。顧曦忙斂了亂緒,一心一意地和那婆子說著話:“那三叔父和三叔母可曾說了什麽時候回來?

  楊家事,越早解決越好。

  她已經有點憋不住氣了。

  要是楊家的事還不解決,她怕她會爆發,會跳腳,會再次和裴彤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