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齊聚一堂
作者:江中小白      更新:2020-03-13 18:23      字數:2337
  大神諸天最新章節

  羅飛羽與沈煉這番對話,等於是公開了他的身份。

  眾人之中,黃宗羲,劉景誠,是知道羅飛羽的身份的。柳如是得到劉景誠的暗示,隱約能猜到一些,但不能確定。

  後麵邀請上船的李香君等人,更多的是因為陳圓圓和李香君聯袂出麵相邀的緣故,而不是因為羅飛羽撒的萬兩銀票,以及猜到他的身份的緣故。

  但是現在,羅飛羽的這個身份,已然十分明朗。

  沈煉苦笑著,站在羅飛羽身邊,目光看向另一邊的陳圓圓時,陳圓圓趕緊低下頭,不敢看他。

  羅飛羽哈哈一笑,伸手輕拍陳圓圓的手背,說道:“不用怕。這位沈大人啊,當年還是錦衣衛副百戶時,就為了保護北齋,而不惜與魏忠賢閹黨作對。”

  “老爺,北齋……可就是以畫蟈蟈而聞名的那個北齋先生?”陳圓圓抬起頭,好奇地問道。

  這一下,不光是羅飛羽,就是沈煉,也都大吃一驚。羅飛羽看了一眼沈煉,轉頭問道:“怎麽?北齋先生的畫,在江南一帶都很有名?”

  陳圓圓點頭答道:“是的哩。尤其是北齋先生筆下的蟈蟈,尤為傳神!畫作之上,還會題江左三大家的詩句。”

  說這話時,陳圓圓看向的,正是與柳如是三人同席的錢謙益、龔鼎孽和吳梅村。

  三人同時拱手施禮,錢謙益說道:“是,北齋先生的畫作,名動江左。鄙人不才,詩句也隨著北齋先生畫作而廣為流傳,殊為榮幸啊!”

  羅飛羽笑道:“看看,一提到詩文畫作,就頓覺天下實在是小。來,沈大人,我為你介紹下,這三位錢謙益,龔鼎孽,吳梅村,世人稱為江左三大家!這兩位,侯方域,冒辟疆,世人稱為江左四公子!對了,還有兩位呢?”

  侯方域和冒辟疆可不光是才子,還很儒雅俊美。冒辟疆答道:“羅老爺謬讚,世人過獎了!另兩位是陳貞慧兄和方以智兄,均不在金陵。”

  “可惜未能一睹四公子風采啊!”羅飛羽感慨道,旋即轉向黃宗羲三人,繼續為沈煉介紹,“這三位可也是大才子啊!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接下來就是秦淮八豔,然後還有劉景誠等商賈老爺,這麽走一圈下來,等於是所有人都都被羅飛羽隆重介紹了一遍,一個不漏。

  畫舫裏的氣氛,開始輕鬆活躍起來。所有人都被照顧到,沒有人覺得被羅飛羽這個主人忽略。而他也始終是以羅老爺的身份自居,而不是當朝太師。這就是說,他今晚隻談詩論文喝酒,不談國事。

  畫舫上的人,自然而然地,就分為幾個不同的圈子。

  羅飛羽和沈煉代表著朝廷。錢謙益和黃宗羲等人,就都是東林黨人。劉景誠和錢老爺等人,就是江南富商。陳圓圓和李香君等人,就是秦淮河上的藝妓,與官、士紳豪強和商賈階層,都有著緊密的聯係。

  不談國事,不討論朝堂政策,所有人就都有共同語言。畫舫在秦淮河上晃悠,眾人談詩論文喝酒,更兼有秦淮八豔在其中活躍氣氛,一時間賓主盡歡,氣氛熱烈。

  秦淮河上,畫舫穿梭往來,絲竹歌舞,熱鬧非凡。兩岸也是遊人如織,不是年關,卻張燈結彩,勝似歡度年關。

  如此盛況,真正是歌舞升平,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大明帝國的如此盛況,都是源自於十年前的一場大戰。後金皇太極率大軍十四萬,越過長城,大舉進犯。結果卻在通州城下,全軍覆沒,皇太極身死,隻有後金多爾袞率萬餘精騎,逃回遼東。

  自此一戰,後金實力急劇衰落,再也無力寇邊。曾經依附於後金的高麗和蒙古諸部,紛紛脫離,重新依附於大明。

  而後金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八旗紛爭不斷,再也無法聚攏力量。

  這也是因為在楊嗣昌和洪承疇等人的力主之下,得到太師羅飛羽的支持,大明帝國保持著克製,沒有大舉興兵的緣故。

  後金沒有強大的外部壓力,沒有一致對外的動力,內部各種矛盾就再也壓製不住。再加上大同八大家被連根拔起之後,大明內部走私到遼東的軍需物資糧食,都幾乎被切斷,讓後金更是雪上加霜。

  羅飛羽一直很有耐心地等待著最佳時機。

  十年來,他多次下江南,不厭其煩地推行賦稅新政。一麵大力減免北方受災省份的賦稅,減少貧困農民的賦稅負擔,另外一方麵,就是加大對地主豪紳、商賈大戶的征稅力度。

  即使得到這些階層的強力反對,他也一直在一點點推進。

  如今竟十年之功,終於顯出成效來。

  這一次,他再一次下江南,也就是最後一次了。遇到陳圓圓,又聚齊秦淮八豔,與東林黨人中的領袖錢謙益和商賈大戶等人一同夜遊秦淮河,談詩論文,暢飲美酒。不管這些當事人怎麽看,消息一傳開,世人都有一個印象,認為東林黨人和江南富商,都開始轉而支持朝廷了。

  羅飛羽其實也一直在等待著這樣的一個契機。始終把東林黨人排除在朝堂之外,也不是長久之計。

  隻是自從他誅殺魏忠賢之後,繼續沿用依附於魏忠賢的那幫朝堂大臣,東林黨在失望之餘,就開始不遺餘力地各種抨擊,甚至自發地抵製參加科舉,實行不配合的軟對抗。

  如此一來,反而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

  朝堂鐵板一塊,天下人都知道,都是太師羅飛羽在實際掌權。東林黨人則在民間,各種抨擊。朝廷則通過風行天下的邸報,不斷以實際政績,來回敬東林黨人的抨擊。

  如今新政推行十年過去了,最先放棄對抗的,就是商賈,對他們來說,賺錢是最緊要的,少交點稅甚至是不交稅,那就多賺點,多交點稅,那就少賺點。反正隻要有得賺,那就可以接受。

  而隨著江南的日漸富盛,這些商賈發現,雖然交的稅多了,但是賺的錢也多了。

  隻有地主豪紳,一開始對於按擁有土地納稅的要求,抵製十分激烈。可是當他們看到連各地藩王和勳貴世家都在朝廷的壓力下,不得不接受按擁有土地納稅的做法時,他們也就明白過來,胳膊擰不過大腿,隻能接受。

  夜遊秦淮河的次日,羅飛羽就帶著錦衣衛,乘坐大船,沿江而下,繼續他的江南之行。在碼頭送行的人群之中,既有當地官吏,也有陳圓圓和李香君等秦淮八豔,還有錢謙益和黃宗羲等人。他們看著羅飛羽站在大船船頭上,心情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