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1章 大漢天書(大結局)
作者:曆史係之狼      更新:2020-07-06 12:48      字數:5747
  天紀八年七月二日

  剛至卯時,雒縣便已經蘇醒,今日天子要祭拜先烈,眾人自然是要做準備的,在這個時候,便已經要為稍後的祭祀做好準備了,沐浴更衣,穿戴整齊,便要出門,天蒙蒙亮,從各地傳出了犬吠之聲,富裕農家,大多都是前院養犬,院後養豚,從這一陣陣的犬吠聲中,也能聽出大漢的富裕強盛。

  整個雒縣緩緩蘇醒,隨後蘇醒的乃是陽縣,雒陽因規模太大,一分為二,即使如此,兩個縣城的規模依舊是沒有哪個地方的城池所能媲美的,雒縣原先的城牆都要成為內城,連續數個縣城都要被雒縣所吞並,改名為鄉,故而,當這座都城蘇醒的時候,在那些火燭與火炬的照映下,猶如白晝。

  劉衢早已做好了準備,為了這次的大典,他已有七日都是在沐浴靜心,過了卯時,他便醒了過來,再次更衣沐浴之後,坐上了天子車乘,馭者趕路,前後儀仗,天子之車,玉輅木質,色天青,為金黃圓頂,鑲玉圓版四塊,圓盤垂有鏤金垂雲,幨帷以三層青緞,繡有金雲龍羽紋相間。

  又有四根金青緞係帶綁在車軫,四柱上繪有金色雲龍,車門垂珠簾,四麵各三,雲龍寶座四周為朱欄,以金彩相間塗飾,欄內四周布有花毯,兩輪各有十八根車輻,以金色鏤花裝飾,前有兩根軸轅,兩端分別飾金龍,可謂是奢華無比。

  前有騎士開道,騎士披甲胄,多為宮中諸郎,後有執斧鉞之伍,又有鼓樂為奏,旌旗夾道。隨著鼓樂,這近三千人的儀仗走出皇宮的時候,給雒縣百姓所帶來的震撼,絕對是巨大的,四代天子,這還是初次以這等規模的儀仗前往祭祀,百姓們跪拜與兩側,隨著車架上衛士撒去錢幣,高呼萬歲。

  劉衢威武的坐在車架之上,氣勢雄壯,俯視大漢子民,以及大漢之天下。

  當天子車架趕到了忠烈堂的時候,百官早已在這裏等候著,以三令為首,站在上頭,劉衢這麽緩緩看去,百官均已到齊,就是連那仲長統也在此處,先前聽聞,仲長統不願前來,多有官員前往拜之,都是被他打了出去,最近是袁席要去請他,也不知那廝說了什麽,竟是將仲長統給請來了,看來,朕的尚書令也不是一無是處啊。

  劉衢心裏想著,步伐卻不曾停下來,一步一步走上了高台。

  禮府官吏與文化府官吏們分居兩側,為了這次的大典,袁耀與鄭益都是翻了臉,兩人本就不合,加上這次大典的舉辦權,爭執不下,最後還是袁席出麵,勸說袁耀,袁耀方才讓步,以鄭益為主,袁耀為輔,可兩個府邸的官吏的矛盾還是沒能解決,此刻,他們便是站在兩旁,爭先恐後的高唱儀詞。

  仲長統有些不屑的看著他們,臉色很是不好,他眯著雙眼,又看了看最上方的袁席,若不是這廝死纏爛打的跟了自己四天四夜,自己是絕對不願意前來的,人都死了,還祭拜個什麽,有這些財力,拿去繼續這些先人之策,這不是更能讓這些先賢們開心麽?若是他們還可以開心的話。

  除卻百官之外,很多原先告老還鄉的大臣們也都來了,武將們再次披甲,這讓他們格外的動容,關羽,趙雲,馬超,張遼等老將站在大殿之南側,威武雄壯,渾然看不出半點的力弱,而在他們的對麵,周瑜,龐統,馬均等人也是不落下風,氣勢十足,劉衢一步一步從他們之中路過,走到此處的時候,按著禮儀郎的唱詞,還是恭恭敬敬的朝著兩邊的老臣們大拜。

  眾人回禮。

  天子走到了最高台,主持者乃是鄭益,他前方擺放著祭祀以用的牲畜,鄭益看起來有些疲憊,可依舊挺直了腰板,手持文書,正在宣讀當今天子祭祀先烈之情,當今天子愛賢之心,以及大漢如今之興瑞,以告知先祖。

  劉衢便跪坐與這忠烈堂台階之下,仰望著高台。

  鄭益還在滔滔不絕的說著大漢祥瑞,如什麽河北出現了三隻腳的牛,荊州出現了一個會說人言的猿猴之類,以及這些祥瑞分別代表著大漢什麽方麵的成就,他說之所以出現三隻腳的牛,是因為大漢如今的耕地太多,太肥沃,農具發達,會說人眼的猿猴則是因為大漢的文教太好,就連猿猴也能說雅言了....

  他每說一個,仲長統便是忍不住的偷笑,無奈的搖著頭。

  算了,不走了,在這裏能聽到這些笑話,也還不錯。

  鄭益花了一個時辰向先祖們匯報大漢的祥瑞,方才又開始唱詞,不過,這一次,唱的卻是所要祭祀的先賢之功德了,就是要唱忠烈堂之內諸賢才,希望他們能回來,享用子嗣們的祭牲。

  “我大漢故尚書令中文侯諸葛諱亮!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製,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大漢之內,鹹畏而愛之,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

  “有功於大漢兮,諸葛令公歸來!!

  “我大漢故侍中令常陽亭侯司馬諱懿!文以厚德,治地必盛,獻策必成,有功而不請賞,愛親而不私庇!治荊州,盛兗州,修律法,定官製!

  “有功於大漢兮,司馬令公歸來!!

  “我大漢故尚書令定侯荀諱彧!待人以誠,事君以真,勤勉為政,修訂官製,輔明君,定大道,其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褻,百寮士庶,唏噓沾纓,機女投杼,農夫輟耕,輪給輒而不轉,馬悲鳴而倚衡!

  “我大漢治經博士太學大祭酒廖鄉侯崔諱琰!

  “有功於大漢兮,荀令公歸來!!

  “我大漢故倭國相鞍鄉侯荀諱攸!屈於蠻荒,興教化之事,不圖富貴厚祿,教化一方,百萬之眾,傳大漢以文教化之道,孝通神明,忠定社稷!

  “有功於大漢兮,荀國相歸來!!

  “我大漢故中書令徽鄉侯郭諱嘉!四科全冠,才名震華夏,留故尚書台二十餘年,事必親為,為則大成,不顧疲勞之體,行興漢之大事!德功卓著!

  “有功於大漢兮,郭中書歸來!

  “我大漢中書令追大將軍溫侯呂諱布!一人降一國!勇武難當!

  “我大漢故司空涿侯劉諱備!治國大策,因而大盛!

  “我大漢官學仆射王諱郎!一生於官學,教導學子,有教無類,為救溺逝,聖人之仁!

  “我大漢故太尉左將軍長沙侯孫諱堅!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初大敗貴霜,定伐貴霜之策以滅其國!

  “我大漢故司徒征西將軍譙侯曹諱操!日夜操勞,廢寢忘食,為人政出百餘,大修運河,功在千秋!

  “我大漢後將軍兵學祭酒太史諱慈!守邊幾十載!回時已白首!

  “我大漢故太尉賈諱詡!計以保民,計以護國,陳平之資哉!

  “我大漢故驍勇將軍公孫諱瓚!戰與貴霜,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

  “我大漢故司隸校尉領太仆華諱雄!南征北戰,戰功赫赫,留書傳世,功不可滅!

  “我大漢故中書令留侯邢諱顒!忠君一生,任勞任怨,治雒陽,興揚州,修馳道,雖百死而無悔!大漢因留侯立,亦由留侯盛!

  “我大漢故司空袁諱紹!以私囊而為國事,剛正而不徇私!

  “我大漢初兵學祭酒皇甫諱嵩!設兵學而有諸將起!

  “我大漢故司徒盧諱植!多以重賢,文士之首,聖人之德,剛正不阿,文武雙全!

  “我大漢鎮北將軍袁諱術!征戰幾十年,一身功勳難遮!再興公羊以傳世,致文武之恩德!

  “我大漢故太尉董諱卓!戰鮮卑,克貴霜,一日太尉萬世威!

  “我大漢故交州刺史劉諱默!起於蠻夷,而大漢之風骨盛,待人以誠,一生不曾有一惡!

  “我大漢故太尉張諱溫!為人剛烈,不曾退卻!

  “我大漢故司徒崔諱寔!書以治盛,書以揚德!

  “我大漢故新州牧陽諱球!有酷吏之名,而無酷吏之實!

  “我大漢故司空袁諱逢!能繼先賢之德,能續國庫之實!

  “我大漢故太學大祭酒蔡諱邕!大興太學,立經學石碑,文風蓋世!

  “我大漢故司徒王諱符!為人剛正,不屈權威,行科功之製,設官學之初,為農桑之本,大漢之再興始於此!

  “我大漢故司空聞人諱襲!心懷仁義,愛民濟世,興大漢之國庫,策以定國本!

  “我大漢故司徒何諱休!公羊大儒,剛正勇烈,其誌不可屈!

  “我大漢故征南將軍段諱熲!大敗羌敵,又敗鮮卑,後征南越,無人可敵!

  “我大漢故中郎將張諱奐!一生戎馬,馬革裹屍,為保漢土,戰死沙場!

  “我大漢故太尉劉諱矩!多有良策以獻王事,為人寬厚而不行惡事!

  “再拜!!!

  “我大漢聖宗孝德皇帝!!

  “我大漢毅宗孝憲皇帝!!

  “我大漢仁宗孝康皇帝!!!!

  “歸來兮!!!歸來!!!

  當鄭益大吼之後,整個大典,早已被哭嚎聲所充斥,曹家子嗣正在曹操而大哭,袁耀早在聽到阿父與師君的名字之後便哭了出來,馬均想起聞人公,也是在嚎啕大哭,就連仲長統,呆愣的聽著邢公的功德,雙眼亦通紅,劉衢更是如此,父祖三代,師君外祖父,讓他悲從中來....

  四周的百姓們亦在痛哭,整個大典,卻再也沒有任何歡樂的氛圍。

  大典很快便結束了,眾人擦拭著眼淚,離開了此處,袁席亦然如此,他在此處待了許久,卻是不由得想起了阿父,想起了兄長,想起了耶耶,擦掉了眼淚,袁席方才站起身來,不知何時,劉懿已經站在了他的身邊。

  “你怎麽沒哭?,袁席有些疑惑的問道,劉懿隻是搖了搖頭,“我公羊中人,極少哭泣。,袁席不以為然,可還是跟著這位好友離開了此處,兩人趕到了敘賢院的時候,劉禪前來迎接,他方才也是過去了,隻是混在百姓之中,他雙眼通紅,袁席與劉懿沒有嘲笑他,便當作不曾看到。

  三人飲了許多酒,劉懿講起自己的煩惱,他的兩個孩子也長大了,隻是,兩個都沒能考上太學,這讓劉懿很是沒有顏麵,而劉禪的兒子卻是考上了太學,劉禪忍不住的在他麵前炫耀了起來,劉懿咬著牙,冷哼了一聲,不再理會他,三人飲到了傍晚,天色愈發的昏暗,隻是,這幾個人,心情都不是很好,怎麽也不想離開這裏。

  好在,劉禪還是清醒的,看到天色已晚,他便要將這兩個醉鬼送回去,奈何,兩人不肯,隻願步行,劉禪也無奈。

  走出了此處,劉懿與袁席也不顧三令之儀,卻是踉踉蹌蹌的走在街道上,今日大典,故而街道上人不多,來的人太多了,司隸校尉覺得雒縣可能因此而不安全,故而設下了三日的宵禁,奈何,對三令而言,這禁令如無物!

  “我想阿父...我想阿母...,終於,劉懿還是在爛醉中哭了起來,袁席艱難的扶著他,朝著自家府邸走去,劉懿家裏管的嚴,這個模樣,還是不要將他送回去,留他一宿好了。

  兩人路過一處街道,遠處卻出現了一個行人,行人看起來也是有些醉酒,步伐搖晃,兩行人擦肩而過,並無言語。

  忽然,劉懿猛地清醒了過來,將扶著自己的袁席朝後一推,袁席頓時飛了出去,就在這一刻,那位夜行客手中的長劍卻是直接刺進了劉懿的體內,劉懿大怒,徒手抓著那長劍,讓賊人動彈不得,那賊人看起來很是悍勇,主動放了手中的長劍,再次撲向了袁席,劉懿怒吼一聲,跑了過去,一把抓住那人的後衣,將他狠狠摔在了地麵。

  頓時,兩人廝打了起來,劉懿力大,將那人壓在身下,一拳一拳的打在那人的臉上,不間斷的毆打,最終,那人卻是一動也不動了。

  劉懿麵色蒼白,嘴角不斷的溢出血來,袁席早就被這一幕嚇得魂飛魄散,他急忙衝了過來,扶著劉懿,“二郎,你沒事罷?你無礙罷?二郎?你勿要嚇我!!

  劉懿倒在他的懷裏,袁席幾乎都要抱不住他,劉懿隻是看著袁席的雙眼,先前插在他後背上的長劍,袁席也不敢拔出,貿然拔劍,是會害了他的性命的,袁席幾乎都要哭了出來,“究竟是何人!!何人敢殺令公啊!!有人嘛!!來人啊!!!,劉懿咬著牙,看了看下方那個刺客,他好似意識到了什麽。

  “三郎...

  “我在!你等一會!我這就去找人叫太醫!

  “來不及了...三郎..你聽我說...你...莫要報仇...勿要報仇...

  “什麽?,袁席呆愣的看著劉懿,劉懿不斷叮囑著,雙眼漸漸失去了光芒。

  雒陽之內,廟堂三令遇刺,天子之叔父遇害....劉衢的怒火頓時席卷了整個廟堂!從司隸校尉開始,諸臣以失職,涉事等名義,紛紛入獄,無人能夠幸免。

  諸葛府邸,書房

  諸葛恪坐在書房內,看著書,額頭不斷的掉落著汗水,手裏接了一盞酒,隻是雙手抖動的厲害,卻怎麽都無法去飲,忽然,書房的門被推開了,來人乃是袁耀,袁耀一臉肅穆,手持長劍,走到了諸葛恪的麵前,坐了下來。

  “兄...兄長....

  “你可知...劉令公逝世之前,竟是叮囑袁公,莫要讓他複仇。

  “我...知..知道。

  “世人聽聞,有奸賊以為派人刺殺令公的乃是天子,使得天子大怒,可是我知道,刺客並不是要去殺劉令公,是要去襲擊袁令公,對否?

  諸葛恪沒有言語,臉色更加的蒼白,袁耀咧嘴笑著,緩緩站起身來,“劉令公定是猜出了幕後之人,隻是,他很看重這個幕後之人,認為此人在日後能為大漢做更多的事情,相信他隻是因年少而如此,甚至是違背了公羊之道,不允複仇....

  “那兄長..你又為何而來?,諸葛恪抬起頭來,茫然的問道。

  “因公羊而來。

  .................

  廟堂內無數震動,行刺者的身份暴露之後,更是讓人不可置信,就是天子,都是無法正視這個結果,險些暈厥。

  無論如何,大漢還是要繼續朝前走的,曆史從不會為任何人停下腳步。

  天紀八年,天子以其弟去疾為中書令,引起天下震驚。

  九年,仲長統告老還鄉,途中感疾,到家而逝。

  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車輪正在不斷的行駛!!!速度越來越快!!!

  ..............

  天紀十九年,六月

  陳留郡濟陽縣南中鄉臨亭

  “咚咚咚!,叩門聲傳來,臨亭侯家的奴仆無奈的叫著,來到了門前,他們這裏,平日裏很少又外客前來,當奴仆打開了大門的時候,門外隻有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老者雙眼渾濁,佝僂著身子,腰間卻是配著長劍。

  奴仆打量著此人,看到是一位老者,附身一拜,方才問道:“不知老丈有何吩咐?

  “敢問...此處乃是臨亭侯劉演之府?

  “正是。

  “哎...劉成文在時,尚且還是鄉村,為何他的子嗣就成了亭侯?

  “這...

  “也罷...你家亭侯可在?你家主母可在?稟告他們一生,便說汝南袁席前來拜訪,欲收劉演為弟子...

  “家母在...少君侯卻不在...少君侯去河邊釣魚去了...

  而此刻,與亭邊小溪。

  “少君侯啊!咱們還是回去罷!這羊肉如何能釣得大魚啊?,奴仆們無奈的叫道。

  那亭侯劉演卻是個驕橫的小胖子,小胖子不悅的冷哼了一聲,正要訓斥,手中一動,卻是極為的開心,大笑著的說道:“誰說釣不得!!你們看!!是條大魚啊!!

  ..........

  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