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海陸陸戰隊(求訂閱月票)
作者:咳嗽的胖子      更新:2020-12-28 23:26      字數:2310
  隨著陸戰隊的就位,演習的腳步也在靠近,雙方的戰備也調整到了最高級。

  目前,藍軍單位是由王成軍帶領的雪楓團,高城帶領的一營以及袁朗中隊,加上庫爾勒基地這邊的專業藍軍部隊組成的“師”級部隊。

  紅軍方麵,是由海軍陸戰隊164旅組成。自成軍以來,海軍陸戰隊已發展成由兩棲偵察兵、陸戰步兵、裝甲兵、炮兵、導彈兵、空降兵、防化兵、通信兵、工程兵等諸兵種合成的能快速反應的兩棲作戰力量。

  其下轄的營級單位有3個陸戰營、1個裝甲營、1個炮兵營、1個兩棲戰車營、1個通信營,各陸戰營轄有3個陸戰連、1個高射機槍連、1個迫擊炮連和兩棲隊而旅部還直轄潛水連、防化連、工兵連、汽車連、衛生連、警衛連、反戰車連、教導隊和直升機分隊等連級單位,人數高達5300人以上。

  類似他們這種建製的部隊也隻有在陸戰隊這邊才有,像是陸軍或者空軍部隊,根本不會出現類似的建製。

  海軍陸戰隊,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常見的、從屬於海軍的兵種,主要擔負著渡海登陸以及針對敵方沿海重要目標發動兩棲攻擊等任務。

  因為要在陸地上跟對手“死磕”,所以它本身還可以繼續細分成許多兵種,諸如裝甲兵、炮兵、通信兵甚至航空兵。

  海軍陸戰隊航空兵部隊基本上屬於岸基航空兵,多以沿海的基地或海軍航空站為活動基地,但戰時也可以轉場至航空母艦等大型艦隻上遂行戰鬥支援任務。

  聯隊是陸戰航空兵的最高編成單位,下轄大隊和中隊。海軍陸戰隊這邊目前共有個陸戰航空聯隊,每個陸戰航空聯隊的編製員額為一千到一萬不等人。

  聯隊的建製單位主要是根據戰鬥編組確定,但是常備建製主要是,司令部與司令部中隊、1個航空控製大隊、1個支援大隊和4個航空大隊,建製中隊20個,裝備各型飛機近200架。

  同時,之所以叫作海軍陸戰隊,是因為這支部隊的主要機動能力和火力掩護力還是要依靠他們搭乘的海軍水麵艦艇部隊和潛艇部隊,也即其需要與海軍其他兵種緊密協調。

  當然了,凡事總有例外。這個地球上,海軍陸戰隊跑的遠遠的、以至於根本看不見海了的也不是沒有,比如,海軍陸戰隊力量最強的燈塔國。

  坐擁20多萬員名額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盡管被戲稱為“四等人”,可人家各個兵種齊備、裝備先進,其實力足以讓一般國家的整體軍力都自歎不如。

  又因其常年保持高度戰備狀態,燈塔國政府經常拿它當一支快速反應的陸軍部隊來使用,所以“海軍陸戰隊”一度出現在中東地區這種內陸高原地區也毫不奇怪。

  基於此,燈塔國的海軍陸戰隊經常被認為是他們國家的第五軍種。尤其是冷戰結束後,燈塔國海軍沒了對手閑的發慌,又擔心自己的預算被砍以至於“失業”,竟然盤算起“由海向陸”的戰略,努力讓“想打誰就打誰”的邏輯隨時付諸實踐。

  如是對海軍陸戰隊的使用不免給人們帶來認知偏差,以為陸戰隊是一個純粹攻擊性軍種,跟其他軍種同時要顧及的防禦屬性截然不同。

  但要知道,與燈塔國不同,對於華國來說,海軍陸戰隊的發展史其實是經曆了許多曲折的,這跟其國家戰略需要和國家實力狀況密不可分。

  到目前為止,華國在國家戰略上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和積極防禦自衛原則,那麽即便是陸戰隊從旅級單位擴編成軍,也最多是出於“積極”防禦的一麵。遠非什麽棄海轉陸、要一口氣打到高原沙漠裏去。就如這次的高原地區演習訓練,也隻是為了使部隊具有全地域作戰能力。

  艦隊陸戰隊的任務編組是根據作戰任務需要臨時進行的作戰編組,所編的作戰部隊統稱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

  空地特遣部隊的任務編組不固定,但依其兵力規模仍可區分為陸戰遠征部隊、陸戰遠征分隊和特種用途小隊3個等級。

  每一級部隊都編有地麵作戰部隊、航空兵部隊和勤務支援部隊,基本上能夠獨立遂行兩棲作戰任務,它們之間並不一定有隸屬關係。

  陸戰遠征部隊的兵力規模最大,編製員額基本上是以集團軍為主,主要由1個加強陸戰師、1個陸戰航空聯隊和1個勤務支援大隊編成。

  陸戰遠征分隊是用於對付中低強度地區性衝突的小規模空地特遣部隊,通常由1個陸戰步兵營、1個短距垂直起降飛機直升機混合中隊和1個陸戰遠征分隊勤務支援大隊編成,人員約1000-4000人。

  特種用途小分隊是陸戰隊空地特遣部隊中兵力規模最小的分隊,多由1個陸戰步兵連和1個航空分遣隊編成。有時還加強有海軍的"海豹"小隊,兵力大約100-1000人不等。

  陸戰遠征分隊的核心是陸戰步兵營,它能夠獨立或協同其他兵種作戰。這次演習的陸戰隊編組就是陸戰隊陸戰遠征分隊,也是華國海陸陸戰隊目前成建製的一支陸戰分隊。

  “首長,是不是有點倉促。戰士們還沒有適應這裏的環境,我們即刻就展開對抗,我怕…”王海峰來到陳昌華麵前報告道。

  這次跨區域全旅機動,海陸空全麵協調,讓他們在兩天之內,就從亞熱帶的駐地來到了酷寒的北疆之地。

  但是還沒有緩解一下遠程機動的疲勞,就接到了旅部的命令,全營戰鬥準備。

  這次可是6000千米的遠程機動,而且氣候環境不說,就是戰士們的作訓服還沒有來得及換,就接到了這種命令,因此王海峰才有這麽一個擔憂。

  “我清楚你在擔心什麽海峰,以往的訓練都會留一個適應訓練空間。讓我們慢慢適應環境,現在卻直接進入戰鬥環境,可能會出現手忙腳亂,但是這也是訓練的目的之一。”陳昌華說道。

  沒有適應期,每名隊員,每台裝備,進入訓練場就進入戰場,直接接受戰火淬煉。陳昌華想通過這種方式,增強敵情觀念,實戰觀念。

  “是,我明白了了首長。”聽到旅長的解釋,王海峰沒有再多說什麽,畢竟是經曆過風浪的陸戰隊部隊長,對於這種設置,他是能夠發現其中的作用的。

  從士兵突擊開始崛起/book/77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