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詭異的沉默和尷尬
作者:老白豬      更新:2020-12-28 08:44      字數:2175
  王承恩和洪承疇對視一眼,洪承疇微微點頭,王承恩便是大嗓子一扯,高聲喊道:“皇上有旨,天下兵馬大元帥張九言接旨。”

  張九言當即單膝跪地,恭敬的大聲回道:“微臣張九言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宗敏,高傑,賀人龍,曹文昭,祖大壽,吳鑲等人也是齊齊單膝跪地,山呼萬歲。

  王承恩大聲喊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張九言為我大明數年奔波,勞心勞力,為我江山穩固立下曠世之功,朕心甚慰。

  日前忽聞愛卿多年操勞,身體不適,朕每念之,無不心疼肺腑。

  現特命愛卿回京修養,期間軍事,由洪承疇暫代,諸將悉聽洪承疇差遣,不得有誤。

  待到愛卿修養安好,再回歸本位,統帥大軍,欽此。”

  王承恩這聖旨一出,整個大帳鴉雀無聲,所有人都是驚呆了。

  大家都沒想到崇禎皇帝會下這麽一道旨意,張九言幹的好好的,為什麽要換掉他?

  難道崇禎皇帝不知道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嗎?

  現在這要是換了大帥,萬一這戰事出現變故,那豈不是之前的努力和犧牲都要前功盡棄?

  想到這裏,一眾將領都是臉色不甘的看向張九言,為張九言不值,同時也在心裏對崇禎皇帝不滿,有了怨氣。

  “大哥。”

  劉宗敏和高傑兩個小聲輕呼,臉上那不忿之色是展露無疑。

  這時候隻有張九言開口,他們便是當場把王承恩和洪承疇殺了,也不會眨一下眼睛。

  張九言急忙用眼神製止,他們這才是不敢再說。

  張九言轉過頭來,臉上和藹微笑,站起來對王承恩說道:“公公怎的這般不小心,竟然把皇上的旨意落在驛站,這要是被皇上知道了,可是欺君大罪啊。”

  張九言這話說的王承恩和洪承疇都蒙了,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

  不過他們蒙了,劉宗敏和高傑可沒蒙,兩人一聽張九言這話,就知道張九言是不打算交出兵權。

  於是兩人齊齊上前,在邊上將王承恩和洪承疇圍住,隻要他們敢不聽話,大吵大鬧,那就可以立即製服,甚至是斬殺。

  王承恩和洪承疇這時候才反應過來。

  王承恩見張九言不接旨,不交兵權,斷定張九言有了反心,牙關一咬,就要喝罵張九言。

  張九言搶先一步握住他的手腕,對他輕聲說道:“公公,難道你要皇上成為我大明的千古罪人嗎?”

  王承恩一愣,不知張九言此話是何意思,一時也就沒有說話。

  這時張九言轉身對一眾將領說道:“諸位,皇上旨意落在驛站,待本帥尋回,再請王公公宣讀,諸位將軍暫且先回。”

  一眾將軍也不是傻子,都知道張九言這是不奉詔,不交兵權。

  但是這和他們又有什麽關係呢?

  難不成現在自己跳出來指責張九言,痛罵張九言無君無父,痛罵張九言要造反?

  這樣的戲碼過癮是過癮,氣概是氣概,但是一個不好,那是要死的啊。

  況且這張九言的本事大家都是看到了的,當他的麵這樣說,下場幾乎可以說是必死無疑。

  自己就算是想做大明的忠臣孝子,那也隻得到地府去做。

  想到這裏,大家不禁是猶豫起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他們都期待著別人來出這個頭,到時自己也好跟著響應一下,死也死不到自己頭上。

  到時候事情成了最好,不成,自己也算是盡了人臣的本分,對皇上也不愧疚了。

  每個人都想著別人來出頭,這也就導致最後沒有人來出頭,場麵頗為詭異和尷尬。

  張三心說李四官比我大,他都不出這個頭,我還出個鬼頭。

  李四心說張三沒說話,王二麻子也沒說話,我還說個屁話。

  王二麻子心說張三李四都沒蹦出個屁,我算哪根蔥哪根蒜,你們不說,我也不說。

  就這樣,大帳裏麵一百多個將軍,竟然是沒有一個人出頭說話的,這也讓王承恩和洪承疇感到意外,

  他們心說這還是我大明的將領嗎?

  怎麽全是慫包軟蛋。

  見無人出頭說話,這時候這些將軍心裏又是想道:此時大戰交織,臨陣換帥是大忌,對我大明千秋萬代那是害處多多,

  自己不出來阻止張九言,這其實也是為了大局,這是對大明的忠心,對皇上的忠心,就算以後被皇上責罰,自己也問心無愧。

  想到這裏,他們一個個的又是安心不少,不管怎麽說,自己還是大明的忠臣,這一點是沒有改變的。

  帶著這樣的想法,這些將軍一個個的都是出了大帳,回去各自的營寨,繼續統兵去了。

  至於以後怎麽樣做,他們決定還是先看看大家的反應再說。

  其實這些將軍不出頭,有這個反應,這也是正常的。

  畢竟任誰來看,崇禎皇帝的這道旨意都是說不過去的,那說白了就是崇禎皇帝怕張九言滅了韃子,功高蓋世,功高震主。

  現在崇禎皇帝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就不顧一切,不顧戰局,來個臨陣換帥,這就讓人不恥了。

  他們心裏對張九言自然是同情的,對崇禎皇帝自然是不服的。

  現在張九言說聖旨落在驛站了,這明顯是在拖延時間,目的也不難猜,那就是一切等打完了再說。

  張九言這樣處理,有道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也沒什麽不對的。

  既然如此,這些將軍們不第一個出頭,裝一時糊塗,那也不是不可以,所以最後沒人出頭,這也就不難理解了。

  真要是現在張九言要舉旗造反當皇帝,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真要到了那不能裝瞎子的時候,真要到了那大是大非的時候,以現在張九言的能力和威信,要全部壓製住這一百多個統兵大將,這是不可能的。

  那時候,那是一定會有人站出來反對的,也一定會有人站出來和張九言搏命廝殺的,而且站出來的人絕對不少。

  需知煌煌大明三百年,哪裏還能沒有硬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