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 新式戰船
作者:心情馬甲      更新:2020-03-13 16:22      字數:3426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趕工,這次的設計跟魔車比起來簡直就是垃圾,動力係統接著傳送裝置,再連接船艙上下兩排的搖槳,大致就是一發動整艘船兩側的船槳就跟蜈蚣似的搖動,即使這樣能用,何劍也不願意用,這也太醜了!開出去都掉價,一點審美都沒有!

  何劍氣得飯都不吃了,叫人拿了紙筆過來,歘歘歘就開始畫,畫了一會把筆一丟十分懊惱,螺旋槳他沒怎麽研究過,可電風扇見過不少啊,偏偏就不會畫!彎曲的扇麵要如何表現出來?為什麽他畫的像一根扭曲的擀麵杖?隻恨當初父母強迫他學了鋼琴,當時要是學繪畫多好?學鋼琴有個鳥用!

  何劍憂傷了一會開始想其他轍,好在他繪畫不行,手工還算不錯,當即先把地火叫了過來,隨即去了城主府的廚房,城主府的廚房是何劍常去的地方,經常廚子做得不如意,他都要去指導一番,今天一來,廚子心中五味雜陳,作為一位浸淫廚藝幾十年的老師傅,總是被一位明明不懂廚藝,偏偏能掰扯個一二三來的外行人指點,心裏絕不好受。

  不過何劍這次不是來找麻煩的,跟廚房裏的人要了點麵,合點水開始揉麵,雖然說了跟大師傅無關,但幾位大師傅還是不死心,要看看這位大王到底要搞什麽新品種,他們也不敢靠著太近,躲在遠處竊竊私語,對於何劍的放水量、揉麵手法好一通評價。

  地火趕到的時候何劍捏的雛形已經出來了,大師傅看來就是個不規則的燒餅,何劍比劃著麵餅跟地火解釋,一涉及到打造,地火就被比平時更加的敏銳,沒過多久就領會到了何劍的意圖,無非就是旋轉起來,用扭曲的扇麵推動水,從而達到船往前進的目的,地火甚至在何劍的想法上還做了一定的改進,把何劍羞得無地自容,畢竟他是以電風扇為原型跟地火比劃的。

  按照地火的意思,他將按照長短、寬窄、曲麵等多個方麵打造出多款不同的樣式,回頭都給埃迪森去試試。

  何劍想了下,索性讓他叫幾個好手,跟人說明白了,讓他們直接去現場打造,盡量多弄幾個版本,讓埃迪森多試試,不管如何,在何劍想來,用螺旋槳總比在船兩側搖槳要快。

  矮人的匠人帶著何劍的意圖去了飛龍關,和格林大公派來的造船工匠大概前後腳到,在三方麵人的齊心協力下,第一批圖紙很快送到了何劍的桌前,此時立國籌備小組剛剛成立沒幾天。

  圖紙明顯是坎普公國的工匠所畫,比上次埃迪森寄過來的看上去專業許多,但也就是因為過於專業,導致何劍看不懂了,看著上麵無數的線條,何劍頭皮都有點發麻,何劍暗自提醒自己,切不可驕傲自滿,自以為來自一個文明得多的世界就

  看不起這片大陸的人,術業有專攻,僅憑這張圖紙,自己就絕對做不來。

  工匠也想到了何劍有可能看不懂,所以圖紙的邊上用文字做了詳盡的說明,兩邊對照下,何劍大概看明白了,該戰場采用三組動力,以何劍的話來說就是屁股後麵裝了三個引擎,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開一個兩個還是三個,盡管還沒在船上做過實驗,僅從請矮人打造的小型模型就能推斷出一個螺旋槳功率全開的時候船速就已經超過了傳統的風力及人力的合力,很難想象三組動力全開,會是什麽樣的速度,更重要的是極大的擺脫了航行依賴風力的窘境,工匠表示自己也非常期待看到那一天。

  何劍笑了笑,繼續往下看,新船還保留了風帆,在魔力出問題的時候可以用風力航行,隻是在原來一整張帆幕上做了些許改進,將一整張帆幕用竹條橫向分了很多塊,這樣即使有部分帆破損了也不影響整體,另外,和原來戰船有個很大不同的是,將船底的一個大艙,切割為無數可密封的小艙,其目的也是為了安全,屆時如果有發生漏水,來不及修補漏洞的情況下可以將艙門關閉,工匠介紹在坎普公國,這樣的船有三到四成的艙進水都能保證船隻不沉。

  這些事情何劍都知道,但怎麽弄就完全不懂了,看來這次坎普來人還是非常值得的,何劍不願占人便宜,暗暗記下了欠的人情。

  船身的改動基本上就這些,本來還想在船兩側裝上鐵甲,但代價太大,等何劍的采礦冶煉規模再大才行。

  還有些小的改動要到航行時才能感受到,原來船身上開了個小洞的設計也被保留了,現在換成了上下兩排預留了魔導炮的位置,這個位置除了可以裝魔導炮,還可以裝弩車,戰時根據實際情況看安排哪一種,想想如果打起仗來,數架弩車同時發威,幾根帶繩索的弩槍紮在對方船上,隻要一轉絞盤,兩船就會連在一起,甚至再缺德一點,固定住敵船後不合並,直接拿炮轟,敵人怕是要瘋吧?

  何劍非常滿意,幾道信息發出去,令埃迪森主持戰船的製造,希爾博得加強船廠警戒,配合埃迪森的工作,地火派出專人就地打造戰船所需材料,並請埃迪森好好招待坎普工匠,並多安排自己人學徒,爭取早日把技術都學到手。

  何劍的事情還有很多,如果莫桑公國一直不動手,他就會繼續折騰下去,直到自己足夠強大,可他等得,克萊修大公可等不得,在何劍停戰百日後,莫桑公國終於發動了反擊。

  由於何劍無謂的執著,並沒有和赤龍河對麵的布魯特公國達成任何協議,給了莫桑公國一定的喘息機會,不知道克萊修大公答應了對方什麽樣的條件,最近一個多月以來,河兩岸

  的戰事也全部停歇。

  這一日,芭芭貝一路小跑前來匯報:莫桑公國儲備在荊棘城的物資開始向東進發,隨行大軍十五萬人,同時科德城、日光城各有五萬兵馬出動,初步探得消息,對方二十五萬兵馬,目的地一致,是何劍拿下的三座大城最北的一座——雲低城。

  盡管有從大柏樹城往日光城調兵,但這二十五萬人一出,三城也基本空了,何劍猜想克萊修指不定答應了什麽喪權辱國的條件,導致布魯特公國按兵不動。

  對方的出兵在總參部的意料之中,對方兵指雲低城也沒出意料之外,總參部的設想對方如果出兵,目的地大約有二,其一就是雲低城,拿下雲低城,繼續向北強攻飛龍關,隻要拿下飛龍關,保證飛龍關不出岔子,何劍的部隊就好像甕中之鱉,好比關起門來打狗,堵住籠子抓雞,何劍的軍隊再強大,失去了兵力來源,隻會越打越少。

  第二就是兵發南山城,南山城距離怒水河最近,拿下南山城就莫桑公國集結在永定城附近的兵力就可以從容渡河,從而集結大部分兵力,握緊拳頭重拳出擊,依靠絕對優勢的兵力,一步步穩紮穩打將何劍趕出關內。

  兩種方案都是各有利弊,一個穩但是慢,一個險但快,克萊修大公選擇了求險,掐斷何劍的兵源,這也把自己的部隊放在何劍有可能的夾擊當中,這也說明了他對自己的主戰兵力有著強烈的信心。

  在問明了芭芭貝訊息確定通暢後,何劍隨即發布命令:全軍動員,反攻開始!

  出擊的計劃是早就製定好了的,因為莫桑公國不可能不出兵,所以總參部根據猜想設計了二十餘種方案,看對方出兵的實際情況而斟酌選擇。

  對方兵分三路,沿途還要吃掉一些已經歸了何劍的小城,何劍的第一支部隊就放在其中一個小城中,這座小城名叫約瑟穀城,聽名字就知道,城是以一道峽穀命名,何劍調了西塞爾從關外帶來的六團五千士卒和三團的重騎兵,到今天為止,三團的重騎兵已經增至一百七十餘騎,正麵衝擊真猶如天崩地裂,勢不可擋。

  根據情報得知,對方的二十萬大軍隻有中路軍有七級統領,所以剛剛晉級的西塞爾也沒有出現在這支隊伍中,而是把隊伍交給了格雷格,格雷格在斷山城“誘餌戰”中率領兩千士兵和何劍肩並肩戰鬥了好幾天,又是老二團出身,深得何劍信賴,這次索性給提了上來。

  對方的領軍人物原是科德城的一名軍團長名叫裏奧,六級騎士,這次行動科德城的統領未出,他被委以重任,統率右路大軍五萬兵馬。

  裏奧身為軍團長,除了自身實力過硬,軍事也要有一定的素養,在出發之前,他就仔細研究過地形,並標注

  出幾處對方可能埋伏的地點,照理說,對方肯定知道自己會出兵,但什麽時候出兵對方並不知道,隻要自己一路不停,對方能夠埋伏的可能性不大,但裏奧不是草包,不會拿五萬將士的性命去賭,所以他一路上對這幾個有可能的埋伏點都重點照顧,約瑟穀就是重中之重。

  不是裏奧小心,而是約瑟穀實在是太適合埋伏了,兩邊是陡峭的山峰,不算很高,低矮處約莫二十來米,高處不過三十多,攻擊起來無論是弓箭還是滾木礌石都非常趁手,中間的道路最窄處寬不過六七米,最寬的地方也不過十餘米,隻要敵人站住了山峰,山穀中人想要再占據有利地形,不知道要花多少人命的代價。

  約瑟穀城就在山穀的盡頭,也是因為山穀的關係,交通非常不便,所以這個城也不大,當初畢爾頓率軍而來,在城頭齊射了一輪箭雨,城樓上為數不多的守軍就崩潰了。

  裏奧在五萬大軍的最前麵,比平時多了一倍的斥候被撒了出去,斥候占住了山峰把山的另一麵都仔仔細細看了個遍,確實沒發現伏兵,裏奧這才揮軍前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