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 各展所長
作者:心情馬甲      更新:2020-11-17 09:41      字數:3554
  在何劍視線所不及的地方,已經有運輸艦落地,運輸艦多是長方體,一頭大來一頭小,如果在地球上設計師覺得不會設計成這樣,一看就能聯想到不好的東西,此時它一落地,除了機頭位置,其他地方的外殼緩緩上升,露出最下麵的一層,無數的士兵從中湧了出來。

  如果何劍在此,一定會非常驚訝,對方湧出來的士兵大多是地球上正在研製的外骨骼戰士,外骨骼戰士也分幾種,有的是全方位護甲,整個身體包括頭部全部被包裹得嚴嚴實實,根據手中的武器來決定是近攻還是遠攻,這種士兵比較少,可能是屬於隊長一級。

  大多數士兵的外骨骼並不是全麵包裹,而是選擇在重要位置有防護,比如頭部,肩部,肘,手,胸口,脊椎,下腹,延伸到大小腿外側,以及腳部,全身由係統相連,無論是力量、速度、耐力,防禦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如果能量保持充足的話,唯一的缺點就是水戰,盡管盔甲已經足夠輕盈,且有麵罩支持呼吸,但在水中還要加上其他特殊裝置,不過這裏是沙漠,沒有這個顧慮。

  除了外骨骼戰士,運輸艦上還出現了成建製的機甲部隊,機甲部隊普遍比外骨骼戰士體型上要大,但實際上二者並不是以大小來區分,而是以如何操控來區分。

  簡單來說,將外麵的鐵皮當做身體的一部分,這種就叫外骨骼,不管這個外骨骼有多大,哪怕有兩三層樓高,士兵在鐵皮裏麵出拳,鐵皮也出拳,這就是外骨骼戰士。

  一般來說外骨骼戰士更加靈活,更趨向是個“人”,而機甲則完全是個殺戮機器,不管外麵的鐵皮是什麽造型,它可以是坦克型,也可以是人型,甚至是青蛙型、獵豹型,都跟裏麵戰士的形態無關,可以簡單理解成裏麵是一個操作艙,戰士操控機甲就跟開坦克一樣,隻不過隨著生物學的發展,“坦克”更加接近於生物形態。

  比如何劍前世的電影鋼鐵俠,盡管包裹的很嚴密,那也不是機甲,那是外骨骼,阿凡達裏的大反派使用的也是外骨骼,就連環太平洋裏比大廈還高的機器人,機器人和裏麵戰士的行動保持一致,所以也是外骨骼。

  何劍的“正規軍”早在運輸艦下來之前就衝到了附近,但一看來人都有點傻,原因很簡單,對方看上去有些過於高大了些,雖然大部分穿著“簡陋”的戰士不比他們高太多,可有部分“人”竟然高達五六米,相當於胳膊展開能直接到三層樓的高度!

  對於一些非人類形態的機甲他們倒不是很擔心,因為他們聽說過敵人來自星外,善於鋼鐵文明,現在這些奇形怪狀的家夥無非就是外殼,裏麵應該是跟他們一樣的人類,但一些人形機甲或者外骨骼就讓他們緊張了,這些家夥行走、奔跑、跳躍無不和人類一般,要說不是人類套上了鎧甲都不讓人相信。

  相對而言,星外文明一方則顯得更加從容,對於他們來說,戰鬥已經繼續了好一會兒了,之前他們通過空間換取了敵人有生力量的大量消耗,上級跟他們說計劃非常成功,敵人的高階力量十去,那麽剩下來的這批就很容易對付了,而從他們出倉這麽短短的時間來看,敵人雖然突然變得人多起來,

  但單兵素質確實下降了許多,那麽結局幾乎就可以預見了。

  戰鬥在雙方尚未正式接觸時就打響。

  最先開火的是一種形似“青蛙”的機甲,這種機甲不是最大的,每一隻大約高三米左右,四肢著地,並沒有頭部,隻見兩隻機甲突然並排站立,哪怕地麵高低不平,兩隻青蛙機甲自動調節,使背部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第三隻機甲猛地跳起,落在他們的背上,此時下身兩隻機甲伸直彎曲的四肢,原本三米多高的身體長到了五米多,他們背上的那隻“雙腿”嵌入了另兩隻的背上,“上肢”直立,原本是“前肢”的部分“哢哢”作響,一番變化之後竟然變成了拳頭大小的炮筒!

  此時三隻青蛙機甲就組成了近米高的炮台,瞬息過後,炮筒中發出陣陣雷鳴,無數的炮彈激發了出去!

  ()

  星外隊伍還在向前衝刺,所有蛙型機甲都變作了炮台在給隊友做掩護,比食指還長的炮彈好像不要錢似的潑灑出去。

  何劍的隊伍衝在最前麵的尚在兩千米開外,看敵人還隻是個小小點,除非有望遠鏡,否則隻能看見個大概輪廓,但就在這麽遠的距離,對方竟然就朝著他們開炮!

  敵人的攻擊距離極遠,這事他們早在開戰之前就以知曉,據說這還是他們把軍隊放在此處的原因之一,否則敵人能輕易的將炮火從安得利斯沙漠打到亞薩帝國,要真是那樣,這仗還真沒法打,可知道歸知道,沒身臨其境還是想不到敵人竟然會在這麽遠的距離開火。

  一般來說距離越遠,攻擊的效果越弱,但星外文明的攻擊打破了這種觀念,有眼神好的能看出來,敵人的常規型炮彈,即打得最多的,漫天都是那種炮彈,僅食指長短,比食指略粗,威力卻大得驚人,有四級騎士仗著自己鬥氣彪悍,似乎要展現鐵血的一麵,將鬥氣激發到最大硬接炮彈,一炮砸下來別說鬥氣沒扛住,人都被炸碎了。

  大多數人並沒有這麽憨憨,炮彈來得極快,有人來不及躲避,也將鬥氣瘋狂湧出,然後用兵器硬磕,話說能用手中長劍準確磕到炮彈的也不是庸手了,可炮彈的威力哪是人力能夠抵抗,他們的下場比直接硬抗炮彈的憨憨要好些,也不過是屍體殘破,沒有稀碎罷了。

  更多的炮彈是直接落在了地上,不僅能爆開三五米的深坑,炮彈的碎片更是能飛到十餘米之外!在到處都是炮彈落下的戰場,幾乎每一處空間都充斥著炮彈碎片!

  如果不將身上多個魔法護罩打開,再將鬥氣激發到最大,幾乎寸步難行!

  這種炮彈隻是常規炮彈,還有多種非常規炮彈,有電漿炮,微型離子炮,聲波炮,震動炮,強光炮等等,花樣百出,很多時候士兵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就失去了生命。

  被突如其來的攻擊打懵了一會兒,士兵才反應過來,有的找掩體,有的極速狂奔,可此處是安得利斯沙漠的中心,遍地的黃沙,連大塊的石頭都少見,拿什麽做掩體,有長官瘋狂地從空間裝備中往外掏東西,原本他們有空心的掩體,往裏麵裝填砂石就行,但現在炮彈在頭頂亂飛,哪有時間給他們裝填?

  任何體積大點的東西,不管是什麽都拿

  來做掩體,有人掏出些盾牌,有人掏出些水缸,剩下的人快速拿出密導炮,要說遠程攻擊,他們其實也有,在黃金神殿的人早在這幾年內將大陣內到處都放置了立體信號球,隻要是眼睛能夠看見的地方,精神力都可以通過信號球抵達,換句話說,他們能在整個安得利斯任意的地方發炮,隻要能看見對方就能攻擊到,隻是因為思維定勢,沒想到要在這麽遠的距離發炮。

  大陸軍隊開始還擊。

  密導炮是基於魔法,並沒有一個彈道,在拍下按鈕的同時,魔法就在兩千米之外匯聚,根據何劍團隊幾年來的不斷研究,現在的魔導炮模塊早就不是當初那樣隻有一種,而是有了多種選擇,根據效果的不同,可以選擇破壞性的,輔助性的還有控製性的。

  一般的部隊看著差不多形勢,拿著就轟,像大漢野戰軍第一團炮兵營還會根據地形、局勢的不同,研究出各種組合打法。

  魔法在星外陸軍中炸開,數千年前,也就是他們的一個多小時以前,這些士兵也遇到過各種魔法,隻是那時候大多魔法都由魔法師發出,就算有魔導炮威力跟密導炮比起來也相差很多,現在一個普普通通的組合魔法至少相當於原來一位大魔法師的全力一擊。

  士兵們一下子被突如其來的魔法炸得有些頭暈,不過相比起何劍軍隊手忙腳亂的找掩體,他們的機甲中本身就有“掩體兵”,掩體兵並不是長得像一堵牆,他們看上去跟其他機甲也沒有明顯的區別,隻是方方正正,特別厚重,走起路上哐哐作響,大地都跟著在抖動。

  此時掩體兵往地上一坐,“手臂”和“大腿”向兩側一伸,就跟套娃似的延伸出好長一截,那些外骨骼較少的士兵紛紛躲在身後,不過這是一個魔法的世界,魔法激發出來是在原地爆發,指向性的衝擊力並不大,因此戰場上並沒有“前後”的說法,掩體也隻是擋住一側的攻擊,效果比起其他戰場要差一些。

  星外文明的戰士分為全身甲和半身甲,全身甲比較少,一般是高級將領或者有突出能力者使用,每一具全身甲或許有的組件是通用,不過很多地方都是根據各人情況定製,因此奇形怪狀,所突出的能力也不一定。

  而半身甲則都是製式,所謂半身甲並不是隻有上半部或者下半部,而是在關鍵部位有比較嚴密的防禦,比如頭部,肩部,脊椎,胸部,腿外側等等,在非關鍵部位或者需要靈活運動的部位則采用輕防禦,用較薄的金屬,子彈或許擋不住,但對動能不是特別大的彈片或飛石有一定的抵禦作用,而且還能調節溫度,做到冬暖夏涼。

  可那是在常規戰場的作用,放到魔法世界就會遇到很多非常規的事件,比如挨了一記以水係魔法為主的密導炮,方圓十米皆凍成冰晶,外骨骼哪怕能少許調節溫度,裏麵的人無非從-30度調節成了-20度,照樣凍成了冰棍一根,還有以土係魔力為主的密導炮,一發過去,表麵看不出有什麽,一腳踏下去,好好的地麵就變成了沼澤,外骨骼再輕也是金屬,不能漂浮在水麵,隨著士兵的發力,腳上腿上一陣“哢哢”亂響,不停地做著蹬地的動作,然後就快速沉沒了。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