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長筱之戰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4-20 23:41      字數:1336
  諸葛老大對未來司隸之戰的戰略構思是如此,故此馬鐵所轄的新式騎兵,自然沒有操練全軍突擊這個戰術,而是主要操練五千騎兵和一萬騎兵這個規模的騎兵衝鋒戰術。

  按照馬鐵的說明,隻要將這個規模的衝鋒戰術操練純熟的話,以馬鐵所領三萬規模的騎兵,可以做到六個波次或是三個波次的無間斷衝鋒,憑此戰術,就基本足以衝垮任何軍陣了。

  當然了,這是常規戰術,憑此雖然馬鐵有十分大的自信可以重創曹魏騎軍,但是馬鐵接著說了他現在手中還有一支重要力量,足以保證他所率領的騎軍絕對能夠戰勝曹魏騎軍。

  這倒是奇怪了,按理來說身為一軍之將,說這種打包票的話未免有點自大狂妄,但是以馬鐵的經曆來說,他絕不是如此狂妄之人啊。

  馬鐵可能看到我和張苞的驚疑表情,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向我和張苞揭開謎底了,原來我之前向諸葛老大說過的胸甲騎兵已經正式列裝了。

  如今馬鐵手上就有一支五千人規模的胸甲騎兵,這種騎兵,乃是正規隻負責衝鋒的重騎兵,故此是針對騎兵衝鋒戰術設計裝備的,並不適用於騎兵傳統騷擾戰術和掠奪後勤戰術。

  這種胸甲騎兵,當然並不是按照終極形態的胸甲騎兵來設計,而是按照這個時代的實際來改變一下的。

  主要來說,就是終極形態的胸甲騎兵,由於對抗的假想敵乃是火槍步兵,而作為遠程武器的火槍,是很難在運動中命中騎兵的手臂如此幼細的部位的,所以終極形態的胸甲騎兵,是放棄了四肢防禦的,隻保護胸腹等人體主要軀幹部分。

  同理,頭部這個部位在運動中也是難以命中的,所以全式頭盔也基本放棄了,隻有頭殼頂部保護大腦的致命部位才有防禦,那就是頂盔了。

  本來騎兵生存的時間就是冷兵器時代到初級熱兵器時代,一旦到了輕型機關槍和重炮開花彈出現之後,騎兵就逐漸被淘汰了,各個國家隻留下部分作為儀仗隊使用,戰場上基本就看不到騎兵的身影了。

  這都是有曆史教訓在的,在東方,最出名的騎兵慘被熱武器蹂躪的戰鬥有兩次,一次是日本的“長筱之戰”,一次是清末的“八裏橋之戰”。

  “長筱之戰”乃是日本名將武田信玄之子武田勝賴率領武田家約一萬五千名馬步兵混合構成的部隊,對戰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組成的約三萬八千名的織田、德川聯軍。

  武田家的軍隊,並非如大眾一直認為的一樣,純粹由騎兵組成的所謂武田騎兵團,而是有很大部分步兵存在的,當然了,武田家最出名的“赤備騎兵”是確實存在的,但並沒有大多數人想像的那麽多,按照史料推算,“赤備騎兵”在這次武田勝賴率領的軍隊裏麵,應該為三千到五千人左右。

  而織田、德川聯軍方麵,雖然後世諸多影視和遊戲都描述成織田信長全軍大半是火槍兵,利用火槍之利和放馬欄柵將武田騎兵隊虐殺與欄柵之前。

  但是結合當時日本的生產力以及日本本土不產“硝”這種火藥最重要的原料的事實,織田信長麾下的火槍兵絕對不會太多,按照推測,應該也是三千到五千人這個規模。

  所以“長筱之戰”其實與大眾所認知的情況有點出入,騎兵和火槍兵並不是這場戰鬥的主角,那些藉藉無聞的步兵才是。

  但是雙方都將各自的特色兵種作為殺手鐧來用,武田勝賴的戰術是分五波向織田、德川聯軍衝鋒,步兵在前,騎兵在後尋覓機會進攻。

  而織田信長這邊,同樣也是步兵在前,不過不是進攻,而是利用欄柵防禦,待武田一方士卒集中衝鋒的時候再使用火槍攻擊,大量殺傷武田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