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毛玠和崔琰之死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4-20 23:41      字數:1316
  曹操就是陷於這種左右為難之中,長期不能確立嗣子的人選,致使自己的下屬在這種形勢之下,分成了擁丕派和擁植派兩個集團。

  還好曹操雖然心意難定,但也沒有出了昏招,曹植和曹丕始終沒有擁有過獨立的軍權,所以爭奪嗣位的鬥爭才沒有演變成為“全武行”。

  而擁丕派和擁植派兩個集團的影響力,也僅僅限於文臣之中,武將這邊基本上都沒有涉足。

  在這兩個派係裏麵,擁丕派裏麵最著名、智謀最高的就是賈詡了,而擁植派裏麵則是楊修。

  兩派各自結為黨羽,設計謀,造輿論,爾虞我詐,互相傾軋,但是按照實際來說,卻是曹植占了上風,因為這個時候雖然嫡長繼承製尚未算根深蒂固,但是曆史上諸多例子,都已經證明了不立嫡長子容易造成權力交接的不穩,加上之前發生的袁紹和劉表的例子,曹操應該心中有數,立曹丕才是自己百年之後,曹家勢力不會出現意外的最好辦法。

  由此也可以推出賈詡為什麽會貿然支持曹丕的原因了,理論上來說,賈詡此人是一個萬事優先自保的人,有怎麽會輕易投身進奪嫡這種隨時喪命的政治鬥爭裏麵呢。

  但是賈詡前半生作的惡事太多,又徹底投效了曹操,如果曹家勢力一旦崩潰的話,最有可能取得天下的就是劉備一方了。

  而劉備若然漢室三興的話,清算賈詡這種為禍過漢室的人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所以賈詡下死命幫助曹丕,可能並非是政治投資如此淺顯,而是為了確保自己去世之前,庇護自己的曹家勢力不會崩潰而已。

  賈詡勸說曹操立曹丕的理由,身為優秀政治家的曹操當然明白,但人就是這樣的了,雖然明白到怎樣做是最好的,但是感情上有時候就是無法確定應該怎樣做,所以賈詡的勸說,並沒有達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賈詡這邊沒有一舉確立曹操的心意,楊修那邊就屢屢發力,助曹植數次在曹操麵前取得了好印象,使得曹操將曹植立為嗣子的心思愈發熾烈,曹植“幾為太子者數矣”。

  發展到後來,曹操甚至親自下台為曹植助力,不但親自就嗣子人選征詢朝中重臣,甚至還通過密信征詢一些鎮守四方的重將。

  其實這個時候,曹丕作為曹操的繼承人已經被培養多年,曹操如此詢問,使得許多朝臣都明白了曹操的心思明顯是偏向了曹植。

  其中朝臣裏麵,以毛玠和崔琰的言論最為激烈,毛玠說“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問。”,直接拿袁紹父子來說事,奉勸曹操莫要重蹈覆轍;而崔琰說“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這就更為極端了,直接拿死來勸諫。

  但是曹操一世梟雄,被崔琰這樣硬懟,也當即回擊,將崔琰由尚書貶為中尉,並將崔琰嫁給曹植的兄女賜死。

  後來曹操立曹植之心更是明顯,不但讓自己心腹丁儀、賈逵、王淩、孔桂、邯鄲淳等人與曹植交好,還令丁儀打壓崔琰、毛玠、徐奕、桓階、何夔等支持曹丕的人。

  甚至發展到最後,還以文字獄的方式殺了崔琰、毛玠兩人,崔琰隻是在曹操受封魏王的時候說了一句有歧義的話,就被曹操下獄問罪致死;毛玠則是在崔琰被下獄後說了句同情的話,被人誣陷其對曹操統治不滿,於是就立刻被曹操問罪下獄。

  本來毛玠深諳律法,與當時的大理鍾繇據理力爭,又得不少朝臣求情,是十分有機會能夠摘清自己的,但是曹操竟然以時有軍事,不便核實案情為由,罷黜毛玠,毛玠出獄,歸家後不久即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