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獻祭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7      字數:1280
  所以總的來說,一次全州的考評,就由中央派三名官員,再從州裏麵抽取三名州級官員、三名郡級官員、三名縣級官員、三名鄉級官員、三名亭級官員,合共十八名官員就構成了整次考評的評核團了。

  而為了公平起見,我最終向董允提出的方法,就是類似後世貢院科考的分房製考試,不過我們不是考試,而是填寫考評等級而已。

  每個被抽簽選中的官員,都有一個獨立的房間,按規定在考核的這段時間內是不得離開這個房間的,以避免有人串連以影響考評結果。

  按照我們的計劃,每一級的考核用時是三天,這是充分考慮了考評官員的精力、體力,以及考核效率的綜合因素的。

  但是由於中央派來的三名官員,隻參加州級官員的考評,而且之後還要去監督各級的考評,就是類似監考官的角色,以防有人妨礙考評的公正性。

  所以我們的設定就是,中央來的三名官員,在到達州府之後,隻要資料準備齊全,就要先在州刺史的監督之後,各自分開房間,先完成對州級官員的考評,等州級官員的其他考評出來後,再合起來確定評等。

  而之後的各級考評,理論上來說,每個官員都隻參加兩級的官員考評,就是最多隻是進行六日的考評工作,然後就可以離去了。

  舉例來說,州級抽取出來的三名官員,隻是參加本級州級官員的考評,和下級郡級官員的考評,再下一級縣級官員的考評,就沒有他的事了。

  如此類推,每級官員的考評都是如此進行,工作量雖然也不少,但絕對比後世科舉考試的組織工作相對容易得多了。

  怎麽說一州組織這樣的考評,隻是抽取十五名各級官員上來,而每級官員理論上隻參加兩級官員的考評,也就是最多隻要安排其六天的吃喝拉睡而已。

  相比後世科舉考試,動輒數百上千名學子的考試,動用的資源可謂是天壤之別了,光是用來維持秩序的人手,就不可以道裏來計算了。

  而從抽簽決定考核官員人選到組織他們進各自房間裏麵對其他官員考核,是嚴令保密的,盡量不給他們提早知道並進行串連的機會。

  等到他們各自進入自己的房間後,才會由專人向他們一一講解其中的細節,我們是否定了統一進行培訓這個選項的,目的也是怕他們在一起培訓的時候就搞起了串連。

  如此最大限度地不讓他們知道考核的官員有哪些人,又不給機會他們進行串連互保,這樣出來的考核評等才有公平公正的味道。

  當然了,這些負責考評的官員,也要對自己進行考評的,所以我的設計裏麵才有去除一個最高評等和最低評等的設置,就是為了不讓他們的自評太過影響公平性。

  等這些負責考核的官員完成了同一級官員的全部考評後,我們就會讓人去收取這些考評紙,立馬進行評等的確定,這也是為了最快能夠統計處考評等次。

  畢竟就算這些被抽取上來的官員,事後想到了怎麽影響考評等級,但隻要我們足夠迅速將考評等次確定下來的話,自然就沒有時間讓他們施展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影響最終的考評等次了。

  總之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首次“九品中正法”的公平公正,來涼州的一路上,我和董允都耗費了不少時間去推敲此次考評,腦細胞也確實是獻祭了不少才最終有了大概的定稿。

  不過這些終究也是推想出來的,始終還是要注意實行,才能知道其中的得失正誤,好讓我們能夠糾正過來,為以後的考評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