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典籍修訂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6      字數:1263
  而蔣琬就向我說道,這裏有六名經過挑選的士兵,經過數日的實際操作和木匠的指導,已經是熟練掌握了雕版印刷的操作技巧。

  到了現在,這套雕版印刷的操作基本都交予這些士兵負責了,那些木匠全部都去做雕版去了,按照蔣琬的說法,全套《三字經》的雕版已經是完成了三分之二,那班木匠正在加緊完成剩下的雕版。

  蔣琬跟著就與我商議,說其計劃讓這些木匠完成《三字經》的雕版後,還要再做兩套《三字經》的雕版,因為這是開蒙的重要書籍,蔣琬打算做三套雕版出來,以備不時之需。

  蔣琬這個提議,我也覺得沒什麽問題,反正現時木匠們手上就隻有這個任務而已,至於之後還要雕刻哪本書籍的雕版,我還沒和諸葛老大商量好呢。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大量印刷某本書籍,可是一件大事,若然不小心挑選了一本朝廷或是當權者不滿意的書籍印刷,很可能會就此惹禍的。

  而漢代先是崇尚黃老學說的“無為而治”,後來又“獨尊儒術”,以“仁孝”立國,要說的話,其實《道德經》和《論語》這兩部典籍,如果付諸印刷的話也無不妥的。

  但是由於古代書籍隻靠抄寫流傳,如《道德經》和《論語》這種典籍,都有多個版本,連注釋都多有不同。

  我可沒膽量將後世的版本拿來這個時代印刷啊,如這種典籍的印刷,還要諸葛老大這種重量級人馬出動,命人組織一些大學者商定版本,方能編寫成冊,再讓工匠雕版,最後才能印刷呢。

  要知道當年漢靈帝就做過一件大事,讓蔡邕主持修訂、刻寫《熹平石經》,共刻四十六碑,立於洛陽城南的開陽門外太學講堂(遺址在今河南偃師朱家圪壋村)前,碑高一丈許,廣四尺,所刻經書有《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和《公羊傳》、《論語》。

  由此訂誤正偽,平息紛爭,為世人提供了儒家經典教材的範本,自此之後,漢代儒學都以《熹平石經》為正朔。

  而後來著名的大儒盧植(這個確實是牛人,明明是大儒,卻以領軍征討黃巾的軍事才能聞名天下,後世知道其人普遍卻是因為他的門下弟子公孫瓚和劉備了)所教授門下弟子的,也是《熹平石經》內所載內容了。

  隻可惜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自被曹操用重金從匈奴贖回後,在歸途中創作了《胡笳十八拍》之後,就再無音訊傳於世,而按理推斷,這個時候就算還在世也已經垂垂老矣,斷無可能再作學術研究了。

  不然以蔡文姬能夠背誦其父藏書四百餘卷,還能一一默寫出來毫無錯漏的記憶力,憑其父聲望,應可以在重訂典籍的工作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而大儒盧植的兒子盧毓,又在曹魏那邊效力,不然憑著其父的蔭庇以及盧植與劉備先主的關係,盧毓不失為一個修訂典籍的理想人選。

  這兩個我所知道最適合修訂典籍的人,都不在大漢這邊,就不知道諸葛老大最後會怎麽處理了,不過這事其實也不由我考慮,所謂“在其位謀其政”,還是交給諸葛老大去思考好了。

  我就安心當一個技術後勤支援就足夠了,而且此事真的計較起來,還涉及到一國的治國政治思想等諸多問題,以我的小身板還真的扛不住啊。

  等到我與諸葛果的婚禮結束,這邊估計也完成了《三字經》的雕版工作,那麽正好向諸葛老大匯報,讓他決定之後還要雕刻那些典籍的雕版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