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告朔之禮與春晚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6      字數:1339
  所以,有時候慣例這東西,除非你真的了解其背後的種種原因和關聯,以及其中的好處和壞處,不然的話,還是不要輕易改變的好,不然就會出現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危害的。

  就猶如《論語·八佾》裏麵記述的: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這句話的意思是子貢想要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廟用的活羊。孔子說:“賜,你愛惜那隻羊,我卻愛惜那種禮。”

  告朔又謂告正朔,周製,天子於每年季冬把第二年的曆書頒發給諸侯,叫“告朔”,然後到了曆書所定之“朔日”,也就是每年正月第一日由諸侯前去祖廟拜祭祖先,向祖宗報告今年曆書已經從周天子那裏拿到了,現在就開始實行。

  本來告朔之禮,是十分莊重嚴肅的一件事,估計是三牲俱備,但是後來周王室式微,禮崩樂壞,到了魯文公的時候,魯文公就不親自行告朔之禮了,隻是命禮官殺一隻羊(就是所謂的“愾羊”了。)敷衍了事。

  之後的魯國曆代君主,都按照此例執行了,到了子貢(也就是端木賜,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為魯國之相時,就覺得這隻羊殺與不殺都沒有分別,反正也是沒人過問的,於是本著不浪費的原則,打算連這隻“愾羊”也不殺了。

  所以孔子才會說出子貢愛惜的羊本身,但是他愛惜的是羊背後代表的那種禮,因為其實在那個年代,並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有曆書這種東西,知道每一日具體是什麽節氣的,所以告朔之禮並不是隻是國君之事,乃是向全國上下宣示新的一年開始的儀式。

  隻有知道了新年第一天是什麽時候,才能根據經驗推算處之後哪一天是什麽節氣,而節氣這種事情,在古代可是關乎農時的,如果不知道節氣,很多農人就會錯過農時,引致歉收或是失收的。

  當然了,子貢能得孔子讚曰“達”字,也不是如此不曉事理之人,農時之事自有下麵官吏勸農而作,但是告朔之禮卻代表了國君的重視程度。

  就猶如曆史上的“天子親耕籍田”一樣,天子拿著耒耜(最古老的耕田工具,相傳“舜發於畎畝之中”的時候,帝舜就是拿著這東西的。)三推三返,三公是五推五返,少師、少傅、少保是七個來回,其餘官員則是十二個來回,之後的一百畝到一千畝不等的籍田就交由大司農屬下的人負責耕完。

  其中天子其實就是作個姿態而已,難道你還希望天子真的如老農一般,時時伺候這麽多地,充其量這就是“天子試驗田”,讓天子大概對天下農事有個概念而已,也是朝廷判斷天下豐收還是歉收的參考物。

  因為這塊籍田所出,一般是收歸天子私庫,最終賞賜朝廷諸臣工的,若然伺候得不到位,估計相關人員斷然沒有好下場,而如果這樣的田地收成也有問題的話,那麽當年全國的收成絕對是岌岌可危了。

  而告朔之禮,重要的其實不是這個禮,而是這個禮背後具有的象征意義,就像後世的春晚一樣,雖然越辦越尷尬,節目選排也備受詬病。

  後世甚至有人高呼停辦春晚,號召身邊的人一起不去看春晚,但是其實春晚對於中國這樣的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來說,也是有著不少象征意義的。

  這是向全國人民宣布一年已經終結了,全國上下無論什麽人都應該停下來歇息一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看會電視放鬆放鬆。

  而且這還是由中央電視台承辦的,代表的是國家的重視,也是中央領導們的重視,可是意義不凡的。

  告朔之禮與後世春晚,形式上雖然完全不同,但其實背後的代表的東西也是有不少相通的,所以孔子才認為應該保留這種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