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曹操與荀彧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2-02-18 00:26      字數:1314
  而曹操就更不用說了,後世眾人皆知其少年之時的願望就是成為征西將軍,為漢室開疆拓土、威震西域,就連自己將來的墓碑題字也想好了,就是“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

  就算後來機緣巧合加上自身努力,曹操成為了漢朝丞相,更是手握兵權,可謂權傾當朝,天子廢立隻在其一念之間,甚至行王莽之事也是輕而易舉。

  但是曹操卻始終過不了自己心中對漢室的感情,就算與漢獻帝後來矛盾重重,也終究沒有將漢獻帝廢掉另立新帝,想必也是欲成全這一段君臣之義。

  而曹操一聲均自詡漢臣,在晚年更是公開宣稱自己一生為漢室南征北討,若沒有他,天下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但是他絕對沒有登基稱帝的念頭,若然子孫有能力,隻願子孫作周武王,自己終其一生也是漢臣身份,願為周文王。

  曹操這段說話,或許有點繞,不過也是其既照顧了自己的感情,成全了對漢室之義,又是對手下文武百官的一種變相保證,自己隻是感情上過不去而已,而自己的子孫自會做應做的事情,斷不會使效忠他的人落個不得善終的下場。

  本來曹操將自己身後之事都設想得十分妥當了,可惜其子曹丕實在有點不孝,竟然擺了自己九泉之下的老父親一道,自己領了“魏文帝”的諡號,卻將“魏武帝”這個諡號留給了曹操,估計曹操在天有靈的話,也會考慮是不是一個雷劈下來警告一下曹丕。

  所以就曹操本人來說,其是忠於漢室的,故此其遲遲不願稱帝,讓漢朝足足多續了十年命,不過為了家室宗族以及自己身後的一大群人考慮,其是斷斷不可能將權柄歸還漢獻帝的,那樣等於太阿倒持,生死不能自已了。

  至於荀俁的話,其經過曆史考驗,已經與“王佐之才”這個身份死死綁定在一起了,他一生輔助曹操,也隻是認為曹操能興複漢室,還人民一個安樂和平的生活,結束這個“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可悲亂世。

  可惜命運總是充滿了惡意,曹操最後也沒有犧牲整個家族及自己勢力集團的覺悟,一步步踏上了邁向權力頂點之路,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製,王子皆為列侯。

  而荀彧就是在曹操受封魏公之前,公開諫言曹操道“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大為不滿,兩人就開始貌合神離,分道揚鑣了。

  不久,曹操南征孫權,讓本來留守都城的荀彧到譙郡勞軍,荀彧到達後,就讓他隨軍遠征,曹操軍至濡須的時候,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不久憂慮而亡。

  關於荀彧的死亡,成書於東晉的《魏氏春秋》裏麵說: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享年五十歲,荀彧死後次年,曹操就封魏公。

  以荀彧當時為侍中、光祿大夫、參丞相軍事,隻要其言語一聲,支持曹操繼續邁向權力頂點的話,那麽新朝一旦建立,其絕對是丞相的不二人選。

  但是就因為荀彧心中對漢室的一腔忠義,其始終也沒辦法說出這種說話,還要諫言曹操,希望曹操能貫徹初心,繼續做漢室的征西將軍,結果曹操狠起來也是真的狠,跟了自己二十年的老兄弟也是說放棄就放棄,讓荀彧一縷忠魂歸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