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科聖”張衡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9-09 23:45      字數:1281
  這是啥,一段文字聽下來,我感覺有點暈,諸葛老大看我一麵懵逼的樣子,就細心向我講解,這段文字的大意就是:

  太陽就像火一樣,月亮就像水一樣,火自己發光,所以就算是火的外麵也是光亮沒有暗影的,而水自己不會發光,所以水的裏麵是有暗影的。

  因為平時觀看月亮,看到月亮中存在暗影,所以可以判斷月亮自己是不發光的,月光隻是月亮反射日光發出的,而日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無法反光,就會形成暗影,張衡稱為“魄”。

  日光充分照射到月亮之上時,月亮反射的日光是最多的,這時候看到的就是滿月,當日光不能充分照射到月亮之上時,月亮反射的日光就有限,這時候看到的就是蝕月。

  諸多星星的亮光被強烈的日光掩蓋,白天難以被看到,到了晚上月光出現的時候,因為月光乃是日光的反射,沒有那麽強烈,所以就能看到發光的星星了。

  當太陽、地球、其它星體(包括月亮)連成一線的時候,人們沒有辦法看到這些星體的亮光,這是由於太陽將它們的亮光遮蔽住了,這就叫做“暗虛”。

  當星星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會看不到星星,月亮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會看不到月亮,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蟾蜍食月”。

  當日光不夠強烈,相對薄弱的時候,星星就會變得更為光亮,就好像黎明日出的時候,還能看到一些星星一樣。

  從黑暗的地方看光明的地方,光明沒有任何遮擋,所以就像火一般,就好像太陽運行到中天的正午時分,此時陽光普照,天地無一處不光明。

  從光明的地方看黑暗的地方,黑暗無處遁形,所以就像平時觀看水一樣,很輕易就看到其中的暗影。

  火在夜晚十分明顯,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火光了,但是在白天就不明顯了,離遠難以發現,要走到進出才能看到火光。

  月亮在夜晚運行,與太陽在白天運行一樣,都是十分明顯的,隻是月光不如日光強烈,星星就不一樣了,其發出的光亮明顯不如日光和月光,強弱差別巨大。

  一口氣聽完諸葛老大的解釋,終於明白張衡這段話說的就是太陽、月亮、地球、星星等各種天體的規律和關係,張衡大佬果然是真牛,難怪被後人盛讚為古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

  張衡大佬的這段解說,如果再加上他創造的“渾天儀”,絕對夠資格在後世的博物館裏麵搞一個科普沙龍了,要知道這可是在差不多二千年前的東漢,能這麽詳細具體闡述各種天體運行規律,其思想簡直是超前的匪夷所思。

  沒有天文望遠鏡這種觀察工具,隻靠肉眼觀星,然後在腦中思考、猜想,就能將太陽、月亮、地球的運轉說得八九不離十,推導出了“月食”發生的原因,無愧“科聖”之名號。

  本以為是一件無法證實的事,誰知道已經被前賢說得明明白白,我不由對自己身為華夏人感到十分自豪,所謂“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既有禮儀之雅,又有服飾之美,故能久久立於世界之巔。

  禮儀之雅是為精神,服飾之美是為物質,華夏之稱謂,乃是先有物質,再育精神,兩者合一,方為華夏,若缺其一,便非華夏矣。

  腦中禁不住想到這些種種,心緒不由激動起來,但願諸葛老大真的能夠扶保漢室,實現炎漢三興,使得華夏沒有後世沉淪之苦,永立於世界之巔峰,最起碼也能避免西晉“八王之亂”以致的“五胡亂華”,為華夏保留最大的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