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2-22 23:34      字數:1431
  諸葛老大附上這封書信,也正好試探荀俁一二,看他如何回信,若荀俁還有其父之誌,立誌興複漢室的話,那麽他應該會回信提及荀彧與諸葛老大談論《史記》中“廉頗藺相如列傳”之事。

  而一旦確定荀俁之誌,那麽諸葛老大就會在我們這邊組建好足以與曹魏分庭抗禮的騎兵部隊後,向荀俁傳訊,執行我和諸葛老大之前一起商定的計策。

  按照諸葛老大的預計,荀俁若有心扶助大漢,覓得良機施行此計策,應該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畢竟此計務須隱秘,若太過急進,恐引起曹魏方麵的注意,甚至起到反效果。

  而就算荀俁尋得良機施行此計,按照我和諸葛老大的謀劃,此計最後還需曹魏之主曹睿首肯,方有望達成,要一國之主決定主意,也並非是一朝一夕可成,起碼也需一個月到三個月的時間。

  如此計算,此計就算穩妥施行,也起碼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才有結果,而一旦有了結果,荀俁方麵自會想辦法通知諸葛老大,諸葛老大收到傳訊,當然就會發動第二次北伐了,而此段傳遞信息和組織發動北伐的時間,正好待曹魏朝野上下震動,醞釀更大的動蕩。

  算算時間,我方遷都之事大概耗費半年光景,其中還不斷準備騎兵裝備,而遷都之事一定,諸葛老大就會稟報劉禪陛下,讓馬超兩兄弟往西涼征召騎兵,按照我和諸葛老大之前的推斷,騎兵組建及熟悉新式裝備大概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

  加上洛陽那邊荀俁發動計策所需的時間,也差不多與之前和諸葛老大商定的三年左右再次發動北伐的時間相同。

  而現在聽諸葛老大的意思,就是荀俁此著計策其實也是錦上添花之舉,隻要我們大漢這邊準備就緒,騎兵戰力能夠保證的話,有荀俁協助自然是最好,若然缺少荀俁這著妙棋,諸葛老大也依然會稟告劉禪陛下,在三年後再次發動北伐之役的。

  不過以諸葛老大這種一生謹慎小心的性格,自然希望自己手上的底牌越多越好,所以荀俁這著棋,他是怎麽都想盡一切努力爭取過來的。

  聽了諸葛老大的種種剖析,我頓時想到了《孫子兵法》裏麵《勢篇》中所言的“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一句。

  以現在諸葛老大跟我說了這麽多事情,按照我的理解,其實在諸葛老大的考慮中,我大漢的國力和軍力就是“正”,而馬超兄弟能夠找來的騎兵、我想出來的新式騎兵裝備、荀俁施行的計策等等,都是“奇”。

  在諸葛老大的種種思慮中,就算沒有了這些“奇”,他也會用“正”去“合”的,而曆史上的諸葛老大,也正是貫徹了這種思想。

  原來的曆史軌跡裏麵,諸葛老大並無種種可幫助他達至北伐勝利的“奇”,但他僅僅憑借自己超群的政治和統帥,保證了蜀漢這邊足以戰勝魏軍的軍力和保障這些軍力作戰的國力。

  隻做到了這兩樣,諸葛老大就敢用這個僅僅足夠與魏國作戰的“正”,悍然發動了多次北伐,甚至還屢有斬獲,期間並無大挫。

  以弱國淩強國達七載之久,甚至在最後的北伐,還打到魏國境內,準備進行屯田,賴著不走了,若不是諸葛老大病逝五丈原,可能魏國就會淪為萬世笑話了,占據中原腹地而被僅有一州之地的弱國攻滅。

  當然了,曆史上的諸葛老大也並隻是光靠“正”的,他那小心謹慎的性格,還是想方設法去尋找致勝的“奇”,可惜曆史上的種種現實,逼得諸葛老大所能尋找的最佳之“奇”,就是東吳的援助了。

  不過其實諸葛老大也不是妄想東吳攻破荊州,重複關羽“威震華夏”的戰績,隻是希望東吳能出兵呼應,牽製曹魏的兵力和消耗曹魏的國力而已。

  可惜東吳這個豬隊友,在牽製曹魏的作用上,還遠不如一支偏師的作用,導致諸葛老大的北伐,困難重重,最終隨他逝世而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