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表裏比興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1-01-01 23:28      字數:1274
  安頓好馬巽等一眾親兵後,我當然沒有如諸葛老大所言一樣,好好歇息度過一天了,而是帶著馬坤前去拜訪張苞、魏延和夏侯楙等人。

  畢竟我和他們幾個人交情匪淺,若然回來了也不跟他們打個招呼,今晚宴會的時候,隨時會被他們含恨灌醉的啊,不過可惜的是,王平此刻還在潼關指揮守禦,不然也能與他好好敘舊一下。

  張苞和魏延都在軍營裏麵,而且兩人都是直爽的軍中漢子,很快我就拜訪完他們兩人了,除了被他們威脅一通今晚接風宴定要將我喝趴下外,就沒有其他什麽事了。

  拜訪完張苞和魏延後,我就領著馬坤離開軍營,前往長安太守府,拜訪夏侯楙去了,說起來,現在夏侯楙還是名義上的長安太守,雖然諸葛老大到來後,長安的實權基本都由諸葛老大接管了。

  但畢竟夏侯楙還是長安太守的身份,沒有劉禪陛下的命令,還沒有人能有權將其任免,而且夏侯楙手上還有著一支舊部聽其指揮。

  這樣推斷的話,隻要夏侯楙不作死要再次背叛的話,其手上起碼應該掌握著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長安的實權,往後我還有不少事要尋求夏侯楙幫忙的,所以拜訪夏侯楙確實十分必要。

  到了長安太守府,順利見到夏侯楙,夏侯楙對我完全沒有疏離感,將我請至書房內品茗敘話,如此看來,夏侯楙應該是完全倒向大漢了。

  不過想來也是如此,中國與日本國情不一樣,在日本,反複無常之人被稱為表裏比興,能夠獲得不少人的同情和理解,這是因為日本本來就是小國寡民,曆史上多以分裂割據為主,即使是建立幕府,也隻是名義上的統一,並沒有完全將地方權力收歸中央所有。

  因此就算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所謂的一統天下,都隻是各地諸侯名義上服膺,地方上還有著獨立或半獨立的地方勢力,不然德川幕府最後也不會被薩摩、長州、土佐、肥前四藩組成的倒幕派推翻,然後開展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治維新”了。

  所以日本曆史上許多人和諸侯,其實都是生存於夾縫之中,左右逢源基本上就是生活常態,反複無常可以說是一種生存技能,表裏比興之人自然有人同情和理解了。

  反觀中國,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曆朝曆代都仿效秦朝,將全國劃分為郡縣,中央的命令基本上都能傳達到每一條鄉村,全國上下,每一個人都知道要服從中央政府的。

  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全國上下都習慣了服從一個聲音,那麽服從第二個聲音、甚至製造第二個聲音自然不被主流社會接受。

  最終,連“朝秦慕楚”這個中性詞,本來隻是客觀描述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峙,位於兩國交界地方的一些小國,秦楚兩個國家,哪個國家攻打過來就歸順哪個國家,有時候白天秦**隊攻打,就歸順秦國,到了傍晚時分楚**隊攻打過來,就立馬改為歸順楚國,因此就有了“朝秦慕楚”這個詞。

  本來這個詞語隻是描述這種情況的存在,後來隨著社會主流價值的改變,忠義思想逐漸大行其道,從一而終成為了大多數人讚頌的優點,“朝秦慕楚”這個詞就變成貶義詞了。

  在中國,變換立場這種事,從來就是“可一不可再”的,一次變換立場已經是引人懷疑,招惹非議了,如若再次變換立場,就基本上是前途盡毀了,就算人主大量,一笑置之,但是悠悠眾口和青史鐵筆,也絕不會輕易饒過此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