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局勢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0-10-17 23:49      字數:1318
  “滕公夏侯嬰乃漢室功臣,其自高祖微末之時便追隨高祖身旁,高祖得以混一宇內,滕公亦出力不少,故高祖登基稱帝,便封滕公為汝陰侯,為開國侯之一,位僅次於蕭何、韓信、張良等漢初三傑。

  滕公去世後,朝廷定諡號為‘文’,其功業彪炳,可謂人所共知,其名更是錄於太史公《史記》一書中,真可謂名留青史,後人永誌。

  君既是滕公之後,扶助漢室,自是正理,若能扶助陛下再興漢室,盡複祖上之功業,更是一宗美談,青史之上,或會留有一位予君。”

  “不敢負丞相如此厚望,楙自今日起,定當殫精竭慮,為漢室效忠。”

  “君拳拳之心,吾已察之,日後自不能以外人視君,未知君可有表字?”

  “稟丞相,楙表字子林。”

  “子林,子林,這字不錯。‘為國羽翼,如林之盛。’乃是當年漢武帝建立羽林軍之時的寄望,望子林以後亦當常思此句,為大漢盡忠,不負‘林’字之意。”

  “楙定當謹記丞相今日之日,絕不做有負漢室之事。”

  “如此甚好,此處並不適宜議事,子林,吾十五萬大軍便不進城,免得驚擾城中百姓,吾隻領三千人進城便是,汝且在前頭帶路,吾等回至營中再作詳議。”

  “諾。”夏侯楙答應一聲,便領人在前麵帶路,往大營而去了。

  諸葛老大吩咐完夏侯楙後,便接著向我說道:“幼常,過來與吾一同回營,吾正好有事向汝問詢。”

  我聽了諸葛老大的說話,便命人牽馬過來,策馬緩緩走在諸葛老大身旁,等著諸葛老大的問詢。

  諸葛老大卻並不說話,隻示意我再靠近一點,我便依言靠向諸葛老大,隻比他落後了一個馬頭的位置。

  諸葛老大見我靠得足夠近了,便低聲向我說道:“此次得以收複長安,幼常功勞匪淺,為師甚為寬慰,隻是不知,夏侯楙究竟是否真心歸漢?以及潼關那邊現在如何,文長那邊是否順利?子均又是否與文長順利匯合?”

  於是我便將夏侯楙自投向我軍後的種種作為,一一向諸葛老大詳述了,諸葛老大聽完後,隨即說道:“如此看來,夏侯楙甫開始或許不是真心投向吾方,但其後種種行徑,顯已逐漸歸向吾大漢,況如今長安已歸吾大漢,料夏侯楙回魏之路已斷,以後隻能安心為吾大漢效力了。

  古賢有雲‘既來之則安之。’,今日之後,幼常便無須再派人護衛子林了,讓其徹底安心,好好為興複漢室之大業努力吧。”

  “老師高見,學生謹受命。”

  “潼關如今究竟如何,文長可有軍報傳回?”

  “魏將軍那邊已派人回報軍情,魏將軍以夏侯太守之軍令,取得潼關守將信任,順利率軍進入潼關,隻是在控製潼關各處要害地方之時,引起守將懷疑,魏將軍當機立斷,即時斬殺了潼關守將。

  現今潼關之中,魏將軍經已控製了大局,隻是魏將軍兵力尚為不足,無力鎮壓住潼關裏麵的魏兵,所以潼關尚未變易旗號。

  今日王將軍經長安再往潼關增援,以王將軍之機警,定能順利與魏將軍取得聯係,屆時魏將軍得王將軍之援兵,足以鎮壓潼關上下,隻要把關內的魏兵全數押送回長安,潼關自能安穩落入吾大漢手中。”

  “嗯,幼常見事明白,如此為師亦能放心,相信憑子均手上之三萬兵馬,足以助文長得建全功矣。

  待潼關大定,關中之地,便算是重歸吾大漢手中矣,如此,此次北伐,可算是大功告成,為興複漢室奠定根基矣。”

  “老師所言甚是,學生在此先恭賀老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