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我輩常苦思,文人何矯情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0-10-17 23:49      字數:1386
  那邊司馬懿倉皇出逃,躲避魏延的追殺,這邊我卻看著諸葛老大猶如釣魚老翁興盡收釣,亦如圍棋國手收宮束手一樣,慢慢沉吟不語,久久才發出一聲號令。

  而且下方砍殺之聲也慢慢減弱,我便知道此戰已成定局,觀諸葛老大神色,應是我軍勝利了,我當即居高臨下一望,除了中軍陣中還有陣陣砍殺之聲,外八陣處已沒有戰鬥的聲音傳來,想必已經盡數把敵軍殲滅或引入中軍之內了,隻要待外八陣之兵稍稍休整,與中軍內外夾擊,自能把敵軍盡殲於此八陣圖之內。

  我再往四周都看了一下,感覺我軍規模並沒大損,怎麽看都沒有超過三分一的傷亡,如此看來,諸葛老大所創的這個八陣圖果然厲害無比,說它能以一敵十自是癡人夢囈,而以一敵五或許能稍微抵擋一段時間,以一敵二應是綽綽有餘,以一敵三亦未嚐不可。

  而此時之八陣圖,按諸葛老大所說還是未到巔峰之境,如果按照諸葛老大的意圖完成了完美的八陣圖,估計以一敵三、四應該是分分鍾的事情了。

  如此一想,我不禁暗暗咋舌:這就是兵仙韓信級別之人的軍事才能嗎?果然是我等凡人隻能仰望膜拜的存在啊,怪不得曆史上司馬懿從不敢跟諸葛老大正麵交戰,每次看到諸葛老大都是甘當縮頭烏龜,用時間慢慢耗死諸葛老大,估計他也是知道正麵與諸葛老大交戰,根本就是送菜了。

  當我在默默估算此戰成果並在心裏對諸葛老大頂禮膜拜之時,諸葛老大已經做了下來,開始閉目養神,仿似在消除此戰的疲勞一樣,我連忙機智地把一旁的水袋遞了過去,口中說道:“老師請飲水,學生在此恭喜老師得證所學,憑此八陣圖,老師定能掃平偽曹一眾宵小,興複吾大漢江山。”

  諸葛老大接過水袋喝了一口,長籲一口氣道:“白骨累累,兵禍連連,何喜之有?罷了,汝也是一番好意,為師不當苛責於汝。隻是此番雖則功成,然八陣圖尚有不少缺陷,若言單憑此陣便可興複漢室,卻是談何容易。”

  來了來了,諸葛老大的清流文人作風又來了,明明戰勝強敵,自身卻折損不多,理應歡聲慶賀才是,卻又出此悲歎之語,令人聽之,糾結莫名。

  我雖然吐槽諸葛老大,不過卻明白,這是華夏曆代文人的風氣使然,所謂“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中國曆代諸般文人,都是這樣屈服於現實,又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在糾結中不斷否定和肯定自己,在重重思索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所以“知其不可而為之者”的孔子和“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孟子,才成為了曆朝曆代文人所憧憬的對象。

  因為他們那種明知道現實不會接納自己的理想,卻仍然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緊抱理想在這個現實的泥潭裏麵摸爬滾打、四處碰壁,然後終其一生的精神,實在是光照千古,直透己心啊。

  我如此想到,亦明白自己其實並沒有吐槽諸葛老大的資格,因為自己在來到這個亂世之前,身為一個文科生,不是也這樣糾結嗎?

  屈身於現實這個大洪流,每每於睡前敲問自己這並不是自己的理想,但於夢醒時分又苦笑著迎接不斷重複的明日,漸漸連麵上的是假麵具還是真麵目都混淆不清。

  明明知道放下這種糾結,便能了無煩惱去擁抱現實,但又不舍得放下這些糾結,感覺沒有了這些糾結思考,便不再是自己一樣。

  故此隻能終生與這種糾結為伍,時常吟誦陶淵明的詩詞,羨慕那種“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的生活。

  不過,如果華夏曆代文人沒有了這種糾結和反思,或許華夏之風就會失去那種“仁澤四方、義被天下”的內核,從而慢慢蛻變墮落,不知道會變成什麽鬼畜之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