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我,竟然忽悠了諸葛老大
作者:坐看閑花      更新:2020-10-17 23:49      字數:1779
  我就知道,之前的說辭,用來應付一下魏延和王平這種沙場戰將還可以,對諸葛老大這種以智慧聞名於中外曆史,又與“我”相識了這麽多年的人,肯定是不夠看的。

  還好,這兩天時間,我一有空閑便會思索,如何應對這種熟人對“我”言行舉止與以往有所異常的懷疑,在昨晚睡覺前,終於想通了一套頗為合理的說辭,料想以這個時代的資訊蔽塞和缺乏人口戶籍管理,應該可以合理解釋了。

  而隻要這番說辭能說服眼前的諸葛老大,其他人等我就不必一一應付了,好,看我的。

  於是我便對諸葛老大說:“回丞相,謖於年幼之時,於山中遊玩,誤入一穀,穀中有一屋舍,謖當時年幼無知,便直闖而入。

  屋舍庭院中有一老丈安坐,口中輕吟詞句,老丈看見吾,或喜歡當時謖之天真爛漫,竟將謖延至屋中,並捧出一些點心予謖,老丈邊看謖吃食邊言一些謖當時並不懂的說話,亦不理謖明不明白、有否回應。

  謖彼時年幼貪嘴,自此以後,便不時至老丈屋中,老丈每每給謖吃食,然後在謖身旁或吟詞句,或言奇論,甚或高唱一些謖從未聽聞之曲調。

  隻是老丈從不言其姓名,然每次送謖出屋,必囑咐謖不可將其之事與其餘人等說及,故謖從沒對外人並家中人等言及老丈之事。

  待謖稍年長些,開始讀書識字,老丈更任謖出入其屋中書房等地,似將謖視為子侄之輩,不以外人論之。

  如此數年,一日謖往尋老丈,老丈卻已影蹤全無,屋舍已變為一片頹垣敗瓦,房柱皆有焚燒之跡,老丈不知遇何變故,生死不知。

  謖別無他法,便隻能返回家中,自此之後更絕不提及此事矣。

  惜乎謖當年無知,對老丈書房之書隻隨意翻看,並無一一細閱,權當消遣遊玩之用,及後謖學業有成,每常思之,必悔恨不已。

  老丈屋中之書,可謂包羅萬有、深奧無比,若謖當年莫說全閱老丈屋中之書,便是能記下其中十分之三四,相信謖之成就定遠高於當年學成之日。

  追悔既遲,然老丈前後之事甚為怪異,謖便不敢將當日於老丈家中所得付諸隻字片紙,故隻能將當日於老丈屋中所記之斷篇殘章,常常於心中默記,以誌永不忘老丈之恩。

  恰此次街亭之戰,與王平將軍商議戰事,提及壕溝一事,謖憶起老丈屋中之書上有此設壕溝之法,便與王平將軍細言其法,不想此法竟能有此大用,謖亦萬萬沒想到。”

  諸葛老大聽了我這番說話,不置可否,隻作沉吟思索之狀。

  我頓時覺得周圍的氣氛變得十分尷尬,看此情形,憑著隻言片語,至多令諸葛老大半信半疑而已,而如果諸葛老大覺得我之前一直偽裝,並非信人,以諸葛老大那種道德潔癖,十分可能將“我”與他的廿載情誼,付諸一炬,到時我就可以去自掛東南枝了。

  不行,我絕不可以失去這條三國時代最閃亮的金大腿的,看來,隻能祭出那件大殺器了。

  於是,我便再對諸葛老大說:“謖曾記下老丈當年嚐吟一文,丞相試聽之,或可助謖知曉老丈之身份,好讓謖借此尋訪其後人,以報當年之恩於萬一。

  丞相且細聽: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鬆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複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複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

  諸葛老大聽了此文,便即驚坐而起,急忙道:“此必為名宿隱士無疑,其必遭逢不忍言之事,方幽居山中,恰逢汝誤入其家,或稍解其思念兒孫之苦,故以殊遇待汝。

  後或遇仇家,或有大事,便不告而去,如此高人隱士,惜乎吾不能親見之。

  不知此名隱士,可有名號告汝?”

  聽到諸葛老大這樣說,我心頭一寬,便知道這關過了,還好準備了投諸葛老大這種典型中國士大夫之人所好的大殺器,不然就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