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出發!
作者:東風暗刻      更新:2020-03-13 15:23      字數:2330
  南邊兒來的十幾艘找船的船,北邊駛出三艘失蹤的船,在海上勝利大會師。

  別看趙構的三艘樓船讓金軍箭支紮得跟刺蝟似的,絲毫不影響他的威儀,當移船相近,韋舅爺、韓世忠、高寵、張憲等人搭上跳板、一齊過船來參見時,王妟手裏扶著的那把金雀開山斧說明了一切。

  有了這把斧子,所有的狼狽都不值一提。

  趙構得知了黃天蕩的戰況,眾人也知道了淮河的戰況,眾人把兩邊的情況一湊合,感覺沒啥太大的遺憾,趙構唯一不大滿意的地方就是叫完顏宗弼跑了,“如果朕當時手再快一點,他就給朕在這兒了。”

  韋淵看著那柄金雀開山斧,有點後怕,“陛下,這下可好了!這下可好了!”

  弄丟了大宋皇帝和吳婉儀的責任不存在了,千古罪人愛是誰是誰,反正和姓韋的無關。

  趙構道,“那是當然,如今朕兵強馬壯,天上就算下刀子,朕也必然要去這趟韓州了!”

  韋淵聞聽騰地一下子跳起來。

  趙構道,“就算沒遇到你們,朕帶著嶽雲也要去韓州,時間急迫舅爺你還是快坐下,都聽朕安排。”

  聽了皇帝的打算,韓世忠躬身道,“陛下對韓州之行的預料極合情理,臣也想不出不去的理由,隻是我們剛剛打退了金軍數路南侵,江南極需要穩定,所謂固本培元,以應後變,陛下與吳娘子似應立刻回臨安坐鎮。至於韓州麽,臣請求與高、張兩位將軍走這一趟,寧死不辱陛下使命!”

  高寵和張憲也請戰。

  趙構不準韓世忠之請,而是讓他速回長江布置沿江防務,金軍铩羽而歸,很有可能卷土重來。

  再說去韓州沒水軍什麽事,金國根本沒有像點樣子的水師,他的韓州之行不大可能遇到金軍水上的阻礙。

  韋淵也不必同行,因為在皇帝去韓州這段日子裏,臨安極需有個頂勁的人穩定局麵。

  跟隨皇帝出來的是韋舅爺,那麽韋淵重現臨安,一言一行必然有皇帝的“麵授機宜”,憑著這一點,便可讓那些多日見不到皇帝、很可能乍了毛的官員們安定下來。

  在趙構看來時間已經耽誤的夠多了,誰知道此時金兀術過沒過了淮河?

  去韓州的隨同人員很快確定下來。

  高寵、張憲和他們所帶的一百騎兵,已是人人一身虜服,都帶上,他們這些人的戰力沒的說!

  嶽教頭當然也去。

  禦營司步軍已有五十名持弩手換了裝,韋淵帶來的禦營司侍衛也有一百三十人可以換上金軍服裝,他們在尋找皇帝的途中,隻在海麵撈到了一百三十件軍衣,都帶上。

  選那些體格健壯、機靈的,稍懂兩句胡語的,體格差一點兒也帶上。

  因為吳芍藥同行,而且回來時還要照顧為數眾多的女眷,不能換裝的女侍衛也得去一些,但不能多,隻選出三十人來同行,王妟和扈三娘都去,登陸後,在抵達韓州之前,她們躲在艙裏別露麵也就是了。

  其餘女侍衛都隨韋舅爺回臨安。

  那些金銀留下一部分,路上不是一天兩天,這麽多人馬遠行,講究窮家富路,剩下的讓韋舅爺運回臨安。

  趙構把手一揮,將白銀錠子撥出來十幾箱賜予韓世忠水師,也不知道有多少。

  韓世忠在我宋敗兵如潮、高官降敵,防線幾近崩潰的時候敢於力挽狂瀾,卓然而立,堪稱砥柱之功,賞賜多少都不足以表達皇帝的心意。

  這一次的賞賜極為大方,估計得以幾萬兩來計算,趙構兜兒裏有貨。

  至於此次拒戰金軍有功的諸多人,嶽飛、李綱以及鍾氏父子、舅爺、乃至韓承宣手下的各級官兵怎麽封賞,那都顧不上了,等皇帝和吳娘子從韓州返回來再說。

  北行的樓船仍是三艘,隻須換上沒被亂箭插過的便可,馬軍一船,步軍一船,趙構和吳娘子、女侍衛、嶽教頭一船,各船全都豎上金軍的旗幟。

  韓世忠的大船多數返回江防,隻留兩艘同往,韓州的待救之人此時也不知還活著多少個,那麽這兩艘巨艦去時裝糧草,回來裝人。

  出發!

  韓州之行的細節問題路上再說!

  每一時,每一刻的延遲,都是在暴殄天機!

  兵分兩路,很快各奔南北,韋淵和韓世忠目送著兩大三小一共五艘船開動了,這才轉舵往南。

  韋淵很輕鬆,姐姐沒有意外的話也能回來,他故意不去想韓州的凶險。

  ……

  趙構的船隊正趕上順風,大概又匯進了海中北行的洋流,簡直不能再快,嶽雲提議說,大船空著也是空著,路上的糧草越快集齊了越好,越往北金軍的勢力越大,恐怕不方便,弄不好再走露了風聲。

  皇帝很是欣賞,同意。

  半日後船隊選擇一處港口靠岸,嶽雲和張憲帶著幾十名“金軍”上去,很快便擰著鼻子回來,那座鎮子叫“完瀆鎮”,聽著太不吉利了。

  趙構嗬嗬一樂,“那就再走走看。”

  又一日後,船隊到了海州①。

  這些人不能去海州城裏籌糧,太招搖了。

  與海州城隔著七八裏的海麵有東海縣,是一座大島,東北方是港口,船隊大搖大擺的進港。

  鎮子裏的低級官員與金軍占領前變化也不大,甚至官服還都是大宋的,但一聽說四太子的船隊來了,官員馬上出迎,看過了船上的旗幟和服飾,沒功夫核實金國怎麽有這麽大規模的水軍。

  這點僅有的疑問被他按下,對船上的人有求必應,船上這些人很急,也很橫氣,要了那麽多的東西裝船,一塊銀錠子也沒給。

  等東海縣縣令接到消息從島的另一端趕過來時,船早都沒影兒了。

  縣令嘀咕說,要不要往海州上報這件事呢?

  鎮子裏的官員道,“卑職仔細看了船上的旗子,是四太子的帥旗!弄不好四太子就在船上哩,他既然在船上,那我們還報給誰?”

  坐鎮海州的那個蒲裏衍還能有四太子官兒大?

  ……

  從燕京回上京有三條路可走,一條是出古北口②,經興化、建州到柳城;

  一條是往東先到平州,再到平崗,同樣轉入柳城道③;

  第三條路最為靠近海邊,也更平坦:由燕京出發先到海陽、再過錦州,不必到柳城直接就到沈州了,無須像前兩條路那樣,還得穿越海浪般的崇山峻嶺④。

  這條傍海路最窄的地方隻有二、三十裏,也最靠東邊,雖說遠過了另外兩條路,但是它好走啊。